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扶贫机制的构建研究

2018-05-25 00:41杨文军王建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大连市资助因子

杨文军,王建东

(1.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高校精准扶贫资助工作正是紧扣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路,深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在大学生群体之中,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族群,因其性别属性、社会属性的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了解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做到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帮扶,对指导当前高校精准扶贫、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大连市6所高校选取样本,运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量表和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即《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问卷》,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施测对象贫困生认定,依据辽宁省和所在学校的文件精神执行,共抽取42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量,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率为93.7%。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生存现状进行分析。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分析

1.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x±s)

2.不同生源地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农村生源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生源地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

表2 不同生源地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s)

?

3.不同年级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不同年级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秩和检验,四年级及以上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一、二、三年级学生,而一、二、三年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分及其他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x±s)

4.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页表4)。

(二)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自编《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问卷》,共15道题目,涉及三方面内容:日常消费情况、在校综合表现情况、主要压力源。

1.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结果。从访谈中发现,大连地区大学生每月正常的消费应该在1000元左右,用于每日三餐、日常所需书籍文具、生活用品、通讯和娱乐、交通费等。对于贫困女大学生日常消费而言,她们认为,每日三餐的消费较高,她们也适度控制每餐的消费额;生活用品所需方面,她们处在青春期,对于外表的装扮很在意,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放弃心爱的选择,往往也因为穿戴简朴,内心感到自卑。

2.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要求上进的,她们明白:“通过较高职业地位的道路主要是教育。”[1]有75%的贫困女大学生获得过综合类或单项奖学金;有35%的贫困女大学生经常性地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参与的面比较局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她们多数没有从小培养特长,加上不善于主动展现,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工作选择上,她们更注重工资待遇,以改善现有的条件或接济家里、偿还贷款等,对于工作的性质和前景、保障等方面关注得相对较少,她们吃苦耐劳、谦虚、忍耐等良好的品格更受到用工方的青睐;在创新创业方面,更体现出来贫困女大学生参与的两面性,仅有18%有过创业经历或从事着创业工作,一方面,她们创新能力不足,创业知识匮乏导致在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另一方面,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的坚韧毅力,使她们往往又重拾创业梦想,迎合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3.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要压力源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要压力源有: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发展压力。其中,经济压力是源头,心理压力是内在表现,人际交往和发展压力是外在表现。有95%的贫困女大学生感到大学的学费、生活费费用高,平时基本都是紧衣缩食,以减少家里的负担;有93%的贫困女大学生感到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自己很少参与人际交往的应酬活动、娱乐活动,用于装扮自己的消费也是控制得少之又少,但内心又很想与同学们一起娱乐消遣,很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整洁漂亮。通过个体访谈的调查结果发现,贫困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往往夸大了问题的困难程度,低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负担较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表4 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x±s)

二、建立大连市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的工作体系

本文通过心理健康症状量表和贫困女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发现,大连市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堪忧的,完全依赖改善外部条件来使她们脱贫脱困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由内而外地摆脱贫困阴影的束缚。

(一)精准识别是贫困女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明确目标,进一步规范细化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各高校在评定国家、省市助学金时,要严格把握资助对象的认定条件,规范资助对象的申请、评审及公示等程序。符合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孤残学生等特殊条件的要优先给予资助或者给予高等次助学金,实现“精准识别”。其次,在对贫困女大学生认定过程中要注重基层民主和信息对称。贫困女大学生情感较细腻、敏感,在收集反馈实际困难程度时,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其家庭情况和日常消费习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另一方面,在评选推荐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贫困女大学生的家庭隐私,以免造成她们心理上的二次负担。再次,高校主管资助工作的专干和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在为贫困女大学生解读好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办法时,要自下而上地不断完善和细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扶贫策略,使贫困女大学生能彻底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精准帮扶是贫困女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的有效途径

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扶贫先扶志”“防患于未然”。贫困女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双困生,兼受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对她们的心理援助工作要早做、先做、一直做。学校心理服务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服务人群和服务内容,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坊。学生资助专干和学生一线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在解决好贫困女大学生实际经济困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潜在问题,如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由于自卑引起的,或是人际关系敏感引起的,还是其他情绪情感问题导致的,帮助她们树立高自我效能感,争做她们心理潜能的发掘者和心理发展的促进者。采取多样化的辅导形式,分类指导,兼顾个性和共性问题,即从被认定为贫困生开始,心理辅导工作就随之进行,除了运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外,还应采取渗透式的心理辅导技术,如宣泄室、音乐疗法、香味疗法、生物反馈技术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减轻压力。同时,提供有效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即社会支持系统。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扶贫要做到精准帮扶,要建立维护她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如同学的爱,让她们感到轻松、愉快,家长的爱让她们感受到无私、宽容,师长的爱让她们感到平等、互助。

(三)精准管理是贫困女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的重要保障

从调查中发现,贫困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产生问题的主要压力源是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发展压力,而本质原因和最难调节的就是心理压力。对于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扶贫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首先应建档立卡,不断总结贫困女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的规律和经验,重点要建设好资助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辅助主管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开发网络化的办公软件管理和服务系统,便于信息的交换共享、跟踪反馈,使心理扶贫工作见长效。对于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关注要做到全程化、系统化、常态化,贯穿到大学的始末,甚至要追踪到升学就业以后,发挥心理扶贫工作的系统化、持久化的作用,完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神圣职责,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扶贫治本的力量源泉[2]。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2.

[2]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2015-08-21.

猜你喜欢
大连市资助因子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的好朋友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