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鸿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校初中物理学习的现状,以中考计算题为分析例题,验证校本练习的设
计方法及优势。结合实例探讨如何立足于学校的实际设计校本练习,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现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薄弱学校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校本练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计算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201-0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学习的求知欲、信心,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而在以往多年的计算题教学中大部分中等生的计算题得分率很低,练习册计算题部分完成率低,学生见题就抛,散失计算题解题的信心,能力得不到发展提高。导致计算题基础薄弱,学科成绩下降,学习的主动性、兴趣降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不到培养,也就无法提升科学素养。
郑金洲在《教学方法应用指导》中提出,练习教学法能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只有借助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某些技能、技巧,才能做到孰能生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产生练习的意愿,不仅能够达到应有目标,而且还能超越现有的标准。现本人结合福建省2017年中考计算题第32题,分析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合适的校本计算题。
例:(2017福建中考)一辆汽车为50km长的新建大桥进行通车。测试汽车总质量为1.5t,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08倍,全程消耗了4kg的汽油。g取10N/kg,求汽车通过大桥:
(1)所需的时间;(2)牵引力所做的功;(3)汽油机的效率。(q汽油=4.6×107J/kg)
本题综合性强,属于力、热综合题。考查知识点:速度公式变形计算、重力计算、机械功计算、热值计算、热机效率计算、二力平衡应用。考查学生能力:单位换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在本市的中考试卷的批改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在某些地方因小问题而失分,中等生的满分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设计了以下的校本练习进行突破。采用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通过设立若干个小练习,并加以逐个实现的方式不断逼近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1.简单计算、巩固知识、训练基本功。
设计单一的物理模型、过程的计算题,有利于巩固知识和训练解答计算题的基本功。根据以上例题的知识点设计的练习如下:
1.1一辆公共汽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20km的大桥,求所需的时间。
1.2已知公共汽车的质量为1200kg,求汽车的重力。
1.3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08倍(已知汽车重1.5×104N),求:(1)汽车所受的阻力;(2)汽车的牵引力。
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以研训基地为平台,促进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FJJG16-27)
1.4汽车匀速行驶通过20000m的大桥,牵引力为1200N,求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1.5完全燃烧1.5kg的汽油产生的热量为多少?(q汽油=4.6×107J/kg)
1.6一台汽油机在工作时,能够将6.9×107J的内能转化成2.4×107J的机械能,汽油机的效率为多少?
以上题型可分配设计到每节新课的课时训练中,设计计算题专题训练练习,习题知识点包含:单一公式应用及变形、数据单位换算的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设计多道相同知识点的计算题,重复训练,扎实掌握。
2.综合计算、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综合计算在发展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作用较大。教师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时、适量的练习,不可过深、过难。综合性校本练习的设计遵循缓慢推进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机械功的综合计算可进行如下设计:
已知公共汽车的质量为1200kg,在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08倍,求公共汽车所受的阻力。(重力、阻力的计算)
在扎實完成以上小综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大综合,能及时提升计算题的基本功,同时还可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提升解题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横向拓展、开阔视野、超越现有。
知识和概念进行横向的拓展和迁移,以辨析的方式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拓展学生思维,防止思维定势,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机械功的综合计算可进行如下拓展:
3.1一辆公共汽车的质量为2.0t,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2m2,匀速通过20km的大桥所受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08倍,求:(1)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2)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对于压力 F和牵引力 F、受力面积 S和运动的路程 s,学生认识不够明确,结合本次拓展可以考察学生物理符号是否理解透彻,有助于理解物理意义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本次习题的拓展还可将其作为母题,分支变化拓展,服务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小结与分析
校本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的不断积累、分析和归纳,最终可生成一套高效的校本练习。本人根据以上的计算题设计思路进行设计我校校本习题,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计算题解题兴趣和信心得到提高,提升我校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