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理念渗透途径

2018-05-24 10:21陈焱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绿色理念高中化学

陈焱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理念的具体做法,提出在教学引导、化学实验、拓展训练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理念 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46-0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绿色理念渗透有明确要求:“化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体现绿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起绿色化学的观念。”绿色理念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认知焦点,培养学生绿色理念已经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追索目标。教師要注意在教学不同环节渗透绿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素质。

一、教学引导渗透

化学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教师要注意抓住一切机会,特别是要对教材中的环保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对学生生活的认知进行科学引导,并适时引入绿色理念,将这种理念渗透其中。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

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环保内容,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建立完善的绿色理念认知体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师要进行具体的布置和引导。在课前预习设计时,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在任务中体现绿色理念内容。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环保性案例,用丰富的直观信息,给学生带来感官触动,唤醒学生的绿色理念意识。在课堂互动学习时,教师设计一些涉及环保话题的论辩和讲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更新认知中培养环保素质。

如学习“海水的主要成分”时,针对海水中的主要营养元素 N、P、Si 等,重点讲解这些元素对海洋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如,许多地方曾发生过的绿藻潮,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它对当地海洋其他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分析造成这种污染的原因,懂得是其中的 N、P、Si 等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所致。

(二)接轨学生生活认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认知积累,特别是环保知识和绿色理念的储备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化学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展开关联性教学,促使学生利用生活认知来辅助学习化学,逐渐建立绿色理念。比如,大气污染、酸雨的形成、河水污染、农药泛滥、土壤变化等现象,这些生活认知都与化学有关。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例如酸雨,是酸性沉降的具体表现,是大气受到污染后,其中的污染物随着雨、雪、雾等降水形态落地而造成的,这是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是学生认知的污染现象。教师可以此展开教学引导,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让学生结合化学相关内容进行专业解读,并给出一些治理意见。学生通过讨论后,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环保是全社会、全球人的共同责任,需要有统一的对策,特别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要坚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保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酸雨现象污染严重,我们应该更需关注本地区的环境保护。”

二、化学实验渗透

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要对实验本身展开无害化处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绿色理念的培养。

(一)注重无害处理

化学实验需要多种化学药品,在实验中也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何处理化学实验中的环保问题,这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首先,要精选化学实验内容,避免使用风险等级过高的试剂,有的可以利用其他替代实验。其次,要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实验流程规范化,要对学生进行严格培训,确保有害药剂、生成物不外泄。再次,合理设计实验,优化处理程序,对化学实验产生的有害物进行科学处理,对有毒物品进行吸收和转换,消除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适当使用模拟实验

化学实验具有不同等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和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上。一些毒性较强的化学药剂,或者是产生物,都会造成安全威胁,需要妥善处理。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引入模拟实验,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便利条件,多媒体不仅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而且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动画技术,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拆分组合,让学生获得全方位无死角的观察机会。多媒体模拟实验可以反复多次地观看,还可以局部放大处理,对强化学生实验认知有很大的帮助。

如“铝的重要化合物”实验,需要用到盐酸、NaOH 溶液、铝条等物质。当铝条插入盐酸、NaOH 溶液时,都会产生气泡,这些气体是有毒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操作,获得丰富的实验认知。

三、拓展训练渗透

设计化学训练内容时,教师要有侧重意识,将绿色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来考虑,并通过针对性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环保性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绿色理念。

(一)结合生活案例

化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体现绿色理念。在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上,利用生活案例展开设计,唤醒学生生活认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成长。例如,为什么要在食盐中加碘、不能用茶水服药、食物之间会相克、皮肤会过敏、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水垢会形成、海水会出现赤潮,等等,这些看上去都属于生活常识,但都与化学有直接的关联。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生活常识,为学生布设一定量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新的学习认知。

如食物相克原理探究,这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食物相克主要体现在食物内在化学反应上,不同食物含有不同反应源,当反应条件成熟,自然会引发剧烈化学反应,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食物相克现象随即发生。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并在探究中培养绿色化学理念。

(二)展开多元思考

课堂训练内容广泛,训练形式多样。教师既要针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设计,又要对研究性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训练设计。比如针对一些化学实验过程,可以设计一些环保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讨论,解剖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促使学生建立绿色理念,使学生学习思维呈现多元性。教师通过训练设计展开针对性引导,为渗透绿色理念创造条件,这样的设计符合化学教学宗旨。

以“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为例,笔者这样设计问题:“金属制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如何看待?”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分析发现,金属原材料开发,需要开辟矿山,进行加工提炼,都不可避免地破坏生态环境。金属开发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能不能找到替代品呢?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又比如,家里使用的各种金属产品,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现象,产生一些不良气味,这些其实就是一些有害气体,因此在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制品需要我们严格管理,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入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绿色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绿色理念,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完善而系统的绿色环保价值观。在进行预习设计、教学导入、教学引导、重点难点突破、实验设计操作、课堂训练、拓展实践等,都需要全面渗透绿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素质。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绿色理念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