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2018-05-24 10:21李宏健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文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提出合理使用情感效应、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感受的独特性、培养学生情感的细腻性、培养学生情感的积极性等措施,引导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进行判断,从而写出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26-03

作文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但是有了积累和感受未必能表达出学生美好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一定的策略促使学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作文当中表现出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着爱的正能量,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内心最唯美的情感、人性最純洁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给读者心灵以美的享受,润物细无声地影响读者,感动读者。作文教学情感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善于合理使用情感效应

教师的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应该树立“课堂即情感”的教学理念。同时,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绪状态会互相感染。这种感染有时是正能量,有时是负能量。作为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要做学生积极情感的引路人。黑格尔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演说、细致入微的关爱、激情如火的表达,都能带给学生内心世界的震撼。例如,教师可以情感充沛抑扬顿挫地“美读”精美的文章,学生也会感受到感人至深的情感。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丰富情感交流的人际互动活动,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机械运动式的交流。泰戈尔认为,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融的汇聚点。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够富有美感、生动有趣、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启发性,一定能够拉近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也势必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二、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我们正在推进素质教育,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影响着当今教育。学生为了考试疲于题海,真正思考和感受缺少了,没有生活刻骨铭心的感受就难以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实践中,“从引发行为动机的角度上说,某种活动若能给予个体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也就成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诱因”。情感教育功能也会在生活的实践与体验中彰显出来。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带到生活的舞台中,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酸甜苦辣的家庭生活、缤纷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有选择地获取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存在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留意生活,注意观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代的学生或许平时都是过着“三点一线”的寄宿生活,或许整天面对的更多的是老师、同学、课本。其实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没有波澜起伏,没有大起大落。但是,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如何让学生从平平淡淡的生活当中发现美,这是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引导的。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平淡的生活写出充满乐趣、情感真挚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情感的真实性

人是富有情感的动物,这也是人与其他动物具有的明显区别。正直、诚实、关心、爱护、尊重等情感永远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最重要的阵地。在课堂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即使学生表达出违背“主流”思想的情感,教育者也不要横加指责,而是应该通过善意委婉地引导。同时,可以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袒露心扉,如开展演讲课、交流课、汇报课、写生课、表演课、情景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课堂外,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以心相交,虚怀若谷,坦诚相待。这样学生才会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才把心中的秘密与老师分享。

例如,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实验。一个班开学初时让每位同学自己拿出一本名著来设立班级读书角,然后每周拿一节课让同学轮流上讲台汇报读书心得。另外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兴趣小组,有作文研究、唐诗宋词研究、成语、字音字形等研究小组,每隔一周就设立一节心得汇报课,让学生推选代表轮流上讲台汇报小组研究学习的成果。从实践来看,全班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笔者曾经让学生参与评课的形式来给学生表达与思考的机会。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有两个目的:一是辨别出课堂教学的优劣;二是分析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得失,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思想中,评课是由教师同行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参与。但是,如果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参与评价课堂,那么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把自己的真实思想表露出来。在上《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奇思妙想来评价课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下面是笔者上课时学生的发言片段:

甲学生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这样劳动妇女的手怎么可能“指如削葱根”呢?

乙学生说:刘兰芝和焦仲卿又不是两地分居,焦仲卿作为普通的公务员再忙晚上也要下班回家休息吧,怎么会“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呢?

丙学生说:古代社会休妻的第一条理由是刘兰芝无子,毕竟“无后为大”,从字面上看,好像这个理由成立,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可能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共事二三年”却唯有一儿半女。但是,如果是这个理由的话,焦仲卿的母亲完全可以把这个理由光明正大的摆出来让刘兰芝心服口服,但是在文中是一个不入流的理由“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我猜测早年丧夫的焦母有严重的恋子情节,见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深厚如漆似胶所以心存嫉妒……

让学生奇思妙想来分析课文评价课堂,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种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思维引入作文当中。说自己的事,说家里的事,说伙伴的事,写烦恼,写快乐的“真我”写作,会让学生在敞开胸怀中爱上写作,让学生有写的冲动和欲望,同时让学生的作文充满丰富真实的情感。

四、培養学生感受的独特性

人是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决定着每个人的思维、情感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思维和情感的独特性体现在作文思维和情感的唯一性,情感体验和感悟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从理论上讲,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情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都淹没在大众化观点和情感中,人云亦云,缺乏个体的思维和感受。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感受的独特性。

(一)树立“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意识。《尚书·尧典》中提到:“诗言志。”《庄子·天下篇》也说:“诗以道志。”文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我们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地表达内心的诉求,如果学生在作文中都是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思维的独特性,无可替代的“本我”的唯一性。

(二)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目的是让他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有独到见解。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等思维方式。例如,一个话题作文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多种话题,一篇优秀范文可以让学生逆向思维写跟原作者相反的观点。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就会提高,看待问题更加理性,更加敏锐和深刻。如学生在写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时,很多学生都是写老师很直白的关心与关怀,但是有位学生从另一角度来看待问题,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先抑后扬,文章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五、培养学生情感的细腻性

作文情感应分为主观情感与客观情感。一般来说,抒情类、记叙类文章写作则宜表达主观情感,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则需要表达客观情感,需要理性的思维方式。高中学生作文一般抒发的是主观情感。主观情感离不开真情实感,更离不开细腻的情感。

(一)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是真实的体现,只有细节才产生细腻的情感,细腻的情感更能打动人。教育学生从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空泛虚假、情感直白无深度的缺口。教师上课时候要注重对作品人物情感的分析,关注作品情感脉络的细微变化,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精彩细节描写的欣赏。例如高中语文课文《荷花淀》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然而,小说并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课文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文章情感描写,细腻真实,处处体现着美感。笔者在教授时就特别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对课文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让学生细细品味女主人公水生嫂在文章当中具有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特点和多变的心理世界。在课文中水生嫂心理变化复杂微妙,有责备、赞扬,疑惑、焦急、激动、矛盾、失落、自豪,或喜或悲,或嗔或怒。例如,关于水生女人在听到丈夫参军的消息后的反应。小说细腻地剖示了她情感的变化过程,既写了她一瞬间的内心波动: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也写了她内心斗争时思忖掂量的情景。开始,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过了一会儿则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及至丈夫谈到了家里的一系列难处,并要求她多体谅、多承担之后,她鼻子里虽有些酸,但并非哀伤难过,而是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高中语文教材类似的篇目还有《荷塘月色》《卫风·萌》《药》,等等。经过多篇课文的细节分析和感受,学生就会无形之中不自觉把细节描写运用到作文当中。

(二)关注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细微的变化。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让他们关注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细微的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都是细腻的,例如许多闺怨诗的作者都能把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描摹之细腻,刻画之入微都浓缩在作者的笔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细微的感受,记录自己对外在世界感受的点点滴滴,观察外在事物的细节,特别是要捕捉自己不期而遇的感受,把感动自己的人或事记录下来。随笔、日记都是记录情感很好的形式。可以把眼光聚集在自我,和家庭,关爱自我,关注家庭生活的冷暖。关注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一草一木总关情,可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晶莹的露珠,留意啼鸣的鸟儿,青葱的树木,清凉的山泉,飞流的瀑布,汩汩的溪流,陡峭的山崖。风物长宜放眼量,亦可以放眼于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27页)

六、培养学生情感的积极性

积极的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学生个人的情感需求寻找其情感中真善美的一面,促进其美好情感的表达。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情感。关于学生对作文情感的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作文的同学占调查比率的 11%,“喜欢”作文的同学为 20%,“一般”和“不喜欢”占 69%。其中 34% 的同学认为“无写作素材和思路”,28% 的同学认为“作文不能随心所欲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目前,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情感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考试的功利性,少一点框框条条的限制。让学生明白作文仅是“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明白“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这也就是说,作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作家,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所以,我们首先应让学生不畏惧作文,不把作文当成是“洪水猛兽”,只有“把点击的鼠标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打开并进入特别感兴趣的区域,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审美需求”。这样的“好知之”,学生才能“乐知之”。这些学生才敢写敢说,才会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只要学生愿意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不管好坏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教师应多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目标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就是做人,多从学生终身发展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二)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积极性情感。情感教育目标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尊心强,关注自我形象。但思维性和批判性还略有欠缺,因此,看问题容易孤立偏激,走极端,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总的来说,高中生塑造性比较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去恶从善。

作文就是做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当中表现出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着爱的正能量,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内心最唯美的情感、人性最纯洁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给读者心灵以美的享受,润物细无声地影响读者、感动读者。同时,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想法和情感体现在作文上。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王夫之在《原诗·内篇下》说到:“情必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因此,要引导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进行判断,写出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作文。

【作者简介】李宏健(1981— ),男,硕士,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