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超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的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家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储藏亲情的港湾,值得我们去好好热爱。人,无论他身居何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孑身一人还是子孙满堂,只要心中有家,就会活得踏实。家是有人间烟火的地方,是人感觉最温暖的所在,时光在变,岁月在变,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亘古不变,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有个温馨的家,严寒酷暑都不怕,虽然它那么朴实无华,却是我们幸福的大厦。”亲情让人留念、让人怀想,诗人李少君的诗歌《傍晚》抓住喊父亲吃晚饭的美妙细节和瞬间感受,演绎着儿子对父亲的美好感情——
傍晚,吃飯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围拢聚集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应答声
使夜色明亮了一下
(选自中国诗歌网)
李少君,1967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草根集》《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语文实用教程》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转载。主张的诗歌“草根性”已成为21世纪汉语诗歌关键词。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
《傍晚》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喊父亲回家吃晚饭这个生活场景,掀起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层层递进而又生动微妙地表达着对父亲的感情,看似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却有着强烈的情感内驱力。这首诗感觉新颖,内涵深邃,呈现一种隐喻之美和对抗之美,像傍晚时分天空骤现一颗亮晶晶的星星,温暖着读者的心房。
全诗11行,分为四小节。第一小节,喊父亲吃饭。“傍晚,吃饭了/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生活场景。小时候,我们在外面玩耍,父母喊我们回家吃饭,父母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有时候,母亲做好晚饭,让我们去喊在田地劳作的父亲回家吃饭,喊声在暮色中传得很远。而如今,母亲不在了,父亲也老了,归我们为他料理生活了。妻子做好晚饭,父亲到林子散步去了,“我”去喊他。时过境迁,这一幕,在老人留守的当下却十分难得,且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触碰着读者心中柔软的神经。
第二小节,喊声推开夜色。“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暮色苍茫,黑暗加深,衰老和孤独正在一点一点地围猎父亲。父亲在傍晚的林子散步,如同走在岁月的水墨画里,夜色渗透得越多,黑暗蔓延得越开,父亲身影就越渺小越微弱。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牵挂父亲出现了,“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喊父亲的声音可以消解夜色,甚至可以驱逐夜色,其实是亲情可以温暖人心;相反,“喊声一停,夜色又围拢聚集了过来”,喻指我们对父亲的感情不能停,责任不能减。这是一种与时光的对抗,亲情在这种对抗中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我们衰老的父亲多么需要这种力量的呵护啊!
第三小节,喊声久久回荡。“我喊父亲的声音/在林子里久久回响/又在风中波纹般荡漾开来”,喊声传到父亲散步的林子里,林子又传来回响,还向风中荡漾开去,久久回荡在空中,难以消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喊声呢?这喊声传导出人间不可或缺的亲情,这喊声传达出儿子对父亲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这喊声才这么回荡天空,才这么激荡人心!美好的事物令人回望,美好的感情令人怀想,诗人满怀对父亲的感恩,运用声音的回响效果强化了人间亲情。
第四小节,父亲应答的力量。父亲需要来自儿子的力量,儿子也需要来自父亲的力量,亲情是需要一种回应的,“父亲的应答声/使夜色明亮了一下”。前面,夜色在加深,因为喊声,夜色被推开,又因为喊声停止,夜色围拢过来;现在,因为父亲的应答,夜色明亮了一下。一个“使”,将父亲回应的力量显示了出来。“我”喊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听到后答应了一声,这是亲情的传递和交流,根本无须多的言语,亲情是一把钥匙,可以随时打开温暖之门、幸福之门。这最后两句写得温馨而曼妙,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深深的暮色反衬着明亮的亲情,将人世间的天伦之乐表达得这么动人,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所在。
李少君的诗作产量并不高,一年只有三四十首。2006年以来,诗人在草根诗学和自然哲思的影响之下,按照“见景生情,睹物思人”的传统诗路,创作出《草根集》和《自然集》。他常常通过客观的观察、细微的发现和深刻的抒情,营造出具有现实生活场景的意境,往往给读者眼前一亮、内心一动的感觉。对于诗歌,李少君有自己的感悟:“诗,感于心动于情,心统情理,但诗更重情,当然也融合理,最终上升为意。”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使命就是归家,李少君在故乡和亲人的身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诗评家魏天元说:“李少君的诗中绝少有躁动不安,他喜欢‘激流制造的不平静,更喜欢看似平静、平淡事物中的那些细微的‘神迹。他的温和持重、不卑不亢,是故乡的山水赋予的。”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