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主题导语】
精彩的创意,让一件产品具有了新的价值,并使它脱颖而出,打动了购买者。生活“土”一点,体现的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绿色健康观。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因为一本无用的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品读下面三篇美文,你将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选文一】
談谈“创意味”
周舒艺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我看来,除了热闹的团圆气氛,就是月饼的变化了。小小的月饼上面,体现出的“创意味”越来越浓。这些不一样的月饼,在网络上尤为走红。
这种“创意味”,在月饼的制作工艺上。传统的月饼有广式、苏式、潮式等几种,馅心无外乎为莲蓉、蛋黄、豆沙等,然而这几年来,又出现了冰淇淋月饼、龙井月饼、蟹黄月饼……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食材,创造性地加入月饼的馅心里,并且,更注重了对低糖、少油的强调。而在外形上,有的也突破了传统压花图案,呈现出卡通形象等更多样的图案以及各种色彩。
“创意味”,还在月饼的包装上。豪华和过度的包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洁却颇具匠心的设计。今年,我就见到这样一款月饼:以秋天的五种自然现象,来定义盒中五款不同口味的月饼,外盒的包装与盒内的月饼,无论在造型还是图案或是色彩等方面,都紧扣着这五种自然现象。一盒月饼,体积不大,重量不重,包装简洁,却将中秋之意蕴含于其中。
说起来,“创意”一词在饮食消费领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餐饮行业里就有“创意菜”一说。某一道“创意菜”,往往就是一家的独门菜、招牌菜,只能在这家吃到,在那家吃不到。而在很多其他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创意的丰富呈现。比如,这几年来在市场上相当火爆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与故宫有关的图案、形象、元素等,被巧妙地、艺术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里。于是,有了以故宫所藏名家画作为伞面的雨伞,有了印着故宫角楼图案的领带,有了做成“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款式的耳机……
雨伞、领带、耳机……这些物品很多人都有,可是人们为什么愿意花钱再去购买一次呢?我想,人们买的,更多的是故宫文创产品里的创意,而不是物品本身的实用性功能。是那些精彩的创意,让一件产品具有了新的价值,并使它脱颖而出,打动了购买者。
可见,好的创意从来不乏问津者。原因何在?因为创意之上,凝结的是人们创造的智慧。智慧的独特性,让这些创意变得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智慧的无限性,让这些创意能够层出不穷,生生不息。因为创意背后,彰显的是人们创新的用心。不必奢华,不必繁复,哪怕简简单单,但是小到每一幅图案的绘制,每一种色彩的搭配,每一样材料的选择,都倾注了极大的心思。
智慧无价,用心无价,创意无价。创意,需要被鼓励。不知明年的中秋节,我们又会看到哪些不一样的月饼呢?
(选自2017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解 读】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法。中秋月饼的“创意味”,引发作者的关注与思考。中秋月饼的“创意味”体现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外形上的突破以及包装的颇具匠心。由充满“创意味”的月饼,作者又联想到这几年来在市场上相当火爆的故宫文化创意产品。智慧无价,用心无价,创意无价。好的创意从来不乏问津者。
【选文二】
过日子,就要“土”一点
杨果平
曾几何时,在保鲜膜流行之初,我曾“嘲笑”父母的传统保鲜法。“现在都用上保鲜膜了,谁还拿碗倒过来盖着啊,土不土哦?”后来发现,和我一样的人还挺多,大家就爱嘲笑那些跟不上潮流的人。然而,没过多久,我也成了被嘲笑的对象。几年后,身边许多朋友对我说:“土不土啊,现在都用乐扣了,你还在用保鲜膜。”逼得我立刻去超市买了一套市面上最流行的保鲜盒。
生活的花样翻新,让我们渐渐忘记了最原始的状态。当各种化学原料侵袭我们的健康时,才发现最自然的才是最健康的。可是,很多人依然不愿回到以前的“土”日子。我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虚荣和贪欲。为了外表靓丽,我们贪图五颜六色的高级面料,以及各种含有叫不出名字成分的高科技化妆品,却被甲醛、可分解芳香胺、重金属离子腐蚀着身体;为了住得阔绰,我们在住所布满了涂料、墙纸、石材等装饰材料,还加上眼花缭乱的先进电器,却在辐射的包围中劣质地生活;为了满足食欲,我们贪图更多的重口味,却任由它们伤害着自己的肠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早已告诫我们,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历来许多大师提倡过清苦的日子,现今虽然我们难以做到,但也应尽量返璞归真。
科学研究证实,传统的花色朴素的陶瓷器,是相对健康的保鲜器皿。这种沿袭了上千年的“土”方法,战胜了各种充满化学元素的高科技。生活中,也需要保留很多“土”法子。就饮食健康而言,种类要选当季的,烹饪手法采用蒸煮更健康,加入的调料尽量简单,别追求高盐高油的重口味。就穿衣着装来说,选用的质料越自然、越朴实越好,比如,为婴幼儿购买服装最好选择浅色、少印花、少图案的,色彩过于艳丽的服饰,往往加入了过多的染料,而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如今,形形色色的塑料包装和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提篮买菜、购物拎布袋,就是对白色污染“宣战”的最好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少塑料包装制品的使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回收处理压力,又能避免污染,增添选购时的情致,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明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浪费东西,那就是浪费别人的劳动,就是浪费大自然的赐予。因此,现时愈来愈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而从人们日常生活角度来看,享乐虚荣、追新猎奇、奢侈消费造成的铺张浪费最为直观。
生活“土”一点,体现的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绿色健康观,“光盘行动”“提篮买菜”提倡的是节约环保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选自2017年9月5日《南方周末》)
【解 读】
“土”,本指土气,指不合潮流,带有贬义,但文章的观点却有点“另类”——过日子,就要“土”一点。细读全文,发现这里的“土”,是褒义词,有着特殊的含义。一是指生活中有价值的“土”法子,这些“土”法子虽然不够时尚,却有益身心健康;二是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态度。生活“土”一点,体现的是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然绿色健康观,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过日子还是“土”一点好。
【选文三】
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
夏磊
前些年,我结识了一位实业家,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他同时是一位藏书10万册的藏书家。我经常在他的一排排书架前一待就是半天。这朋友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但他有一天告诉我,他知道这些书在这里,就好像知道有那么多智者在身边,心里就踏实多了。他时常回乡下老屋住住,也是为了去陪陪那些书。朋友的话让我思忖良久,在这个什么都讲实用的时代,与书为邻,实为幸事。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看《史记》或其他典籍,也会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于是书就被人们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有用的书就如同日常饮食,饿的时候需要它,解决的亦是眼前问题。而所谓无用的书,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
有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在秘鲁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气暴躁,市民意见很大,市长想了一个办法,给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们在这三天里读三部文学作品。后来,警察们的脾气有了改观,市民们的怨气也小了很多。无法考证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警察们又读了什么书,但我想,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告诉大家,书,尤其是“无用”的书,可以让人先安静下来,然后哪怕只获得一点点熏陶或唤起心底一点点善意,人与人的态度就起了一点点变化。这样的阅读,或许就是阅读的“无用之用”。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推荐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读什么书,决定了你是什么人》。的确,我们的经史典籍解释和规定了我们从哪里来,并且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如果不知道这些,只读实用的书,就只能成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机器,人生还谈什么灵魂和境界呢。正如《颜氏家训》“勉学篇”里所说的,“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我们现在开始重提“斯文”,也知道“斯文在兹”的意思,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样做才是一个有家教的斯文的人。
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风雨。
交十个所谓有用的人,不如读一本所谓无用的书,因为那十个人只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无用的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母亲常常对我说一句话,“我没用了,什么都帮不到你们。”可是母亲就是一本书,就跟藏书家朋友说的那样,知道她在那儿,儿子心里就会踏踏实实。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有用的人有用的书,而是母亲倚在老屋门框上送我们的目光,还有父亲转身回屋那弯曲的背影。
(选自2016年6月7日《人民日报》)
【解 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但是,在當今社会,许多人功利心极强,那些“有用”的人,能给其带来眼前的好处,他们想方设法去结交,而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意义。本文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议论文,文章标题就点明作者的观点,强调读“无用”的书的意义。所谓无用的书,不是真的“无用”,它的用处不在当下,却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让一个人从根本上好起来的东西,这些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是我们立身之本。生活中的你我,都请放慢功利的脚步,静下心来读一读净化灵魂的书吧!
[作者通联:江苏东台市秀峰华庭8-3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