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娴
摘 要:运用“互联网+习作”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丰富习作内容,重构语文习作教学体系。文章从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学生习作训练着力点,探索“互联网+习作”教学模式构建语文习作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化“互联网+习作”平台改革习作评价方式三方面,对互联网+语文习作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联网+ ;习作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6;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53-01
“互联网+语文习作教学”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习作教学深度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贯穿于习作各环节,真正提升学生习作创新力和表达力。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学生习作训练着力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习作起始阶段,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抓住习作教学的最大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手机、IPAD、电脑等信息网络终端毫不陌生,甚至运用自如。教师如果将这些网络终端引进习作天地,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热情,为习作做好铺垫。以《小白兔的草帽》这篇习作为例,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用画图工具画一幅小白兔草帽用途的图画,为习作做准备。新颖的作业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photoshop、cad、win7自带的画图工具等,画出了小白兔草帽的各种用途——有的学生把草帽当成船,有的学生把草帽当成降落伞,有的学生把草帽当成飞镖……千奇百怪的想法在“互联网+”平台上得以展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
二、探索“互联网+习作”教学模式,构建语文习作教学体系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互联网+习作”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即“课前收集习作主题素材——课上教师指导习作——课外交流评价反馈”,“互联网+”貫穿教学各环节。立足单元主题,初步构建“互联网+习作”的教学体系。
(1)注重运用“互联网+”,丰富习作内容。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亦如此。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拓宽学生生活空间,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以“地名”为例,教材要求学生写《家乡有趣地名的调查报告》。调查地名对于几乎每天都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学生有的收集全国地名,有的用手机观看家乡街巷的三维图画,还有的用IPAD欣赏家乡有趣的风景……互联网拓宽了学生对地名的了解,一张张精彩的图片、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信息越多,积累的写作素材就越丰富,对生活的认识也就越深刻,真正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受。
(2)整合“互联网+”资源,重构习作教学体系。“互联网+习作”教学体系以北师大版教材单元为抓手,分单元、分层次建构。一是结合四个开放性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建构习作教学体系。以三年级上册的“集市和超市”为例,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逛身边的超市,再到网上寻找乡下集市的图片,或畅游天猫、当当网等平台学习网购,然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第一次购物经历。学生真实购物经验与网络虚拟购物体会相结合,为一篇篇情感真实、经历丰富的购物习作奠定了基础。二是重视习作导练设计。为了让习作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整合习作内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习作负担,又能突出训练重点。如三年级下册有12个单元,教师可提取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习作题目,设计不同的习作导练,将“互联网+”与习作有效融合。
三、搭建多元化“互联网+习作”平台,改革习作评价方式
当下,微信、博客、QQ等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使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习作评价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作文本。“互联网+”平台创新了习作评价方式,使习作评价走向多元,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互评互赏的评价方式。每个周末班级微信群里都热火朝天,教师、家长、学生在欣赏习作后,会一一作出评价。凡是参与评价的学生,每评价一次,就会得一颗星,评价语言精当的还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小书签。家长参与、同学欣赏、老师肯定,这一切都在激励学生写出让自己满意、让他人赞赏的文章。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只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抓住习作训练的着力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构习作教学体系,就能够为语文习作教学增添生机,就能够开辟出别样的习作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玉霞.“互联网+”小学生写作能力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6(27).
[2]曹冬妮.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7(08).
[3]唐晓勇.用“互联网+统整”领跑课程创新[J].基础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