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基于政府话语的分析①

2018-05-24 09:48:17王运来
现代教育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话语权力

王 飞,王运来

(1.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655011;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210093)

中国大学发展史中比较富有戏剧性的变革现象之一是大学校长职业的变迁,这恰恰证明了大学校长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大学校长职业的变迁是复杂而矛盾的,需要从特定的视角对新中国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模式进行认识,并了解政府话语是怎样把其放在特定时段的大学治理结构中来认识和建构的。本文立足于“政府文本话语”这一视角,以一种“深描”的方法,从1949-1978年的“总体性社会”和1978至今的“治理型社会”两个历史时期里国家层面颁布的政策法律文本话语中,对关于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规定、认识和模式进行挖掘,以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策略和职业发展趋势,从而为完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一、总体型社会时期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1949-1978年)

“总体型社会”是指1949-1978年这30年那种“社会分化程度很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混为一体。中央政府集各种权力、资源于一身,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国家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属于私域的个人生活进行着有效的高度控制”[1]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形态里,对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策略主要是权力-强制策略占主流,经验-合理策略次之,规范-教育策略基本没有得到体现。“权力-强制策略是利用权力来强行推行改革;经验-合理策略是系统地发明或发现更合适的思想,并把它以实用的方式在学校迅速推广;规范-教育策略是通过提高学校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改革。”[2]

权力-强制策略下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社会主义新政权需要对大学办学主导方向进行新的确立。新中国的政权刚刚建立,对高等教育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如何才能够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服务”。[3]这是典型的基于“政治论”而不是“认识论”理论来办大学与管大学。政治论视大学对国家主流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成为国家的工具,“几乎一切教育都有一个政治动机:它的目的在于加强或是国家的,或是宗教的,甚至于是社会的某些集团,来和其他的集团作竞争”。[4]大学主要在于为国家实现政治动机而服务,国家利用权力来强行推行改革,“强调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和至上,认为只有强大的国家才是实现公民个人权利的唯一途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纳入国家权力控制体系之内,包括大学在内的社团并没有真正的自治,而只是国家的一种委托或恩惠”。[5]大学校长被定性为政府管理大学的委托代理人,具有绝对的资源依赖性和权力依赖性。

其次,社会主义新政权需要在大学里委托认可主导方向的代理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文化教育”,并明确“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6],同年1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教育“应该是反映新的政治经济的新教育,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7],明确了教育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这就意味新中国开始进入权力-强制的教育改革时期,并在实践中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的政策控制与直接的行政干预。“这是一种国家与教育高度一体化的教育体制,高校的一切活动都置于政府的高度统一管理之下。”[8]由此,“大学成为一个彻底的人造物,而不再是一个民间行会型的组织”。[9]在这样的主导方向下,政府委任的大学校长理当首先是认可这个主导方向的,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绝大部分时候,校长扮演着政府与大学之间命令-执行关系的承接者角色,即大学校长是大学内部的最高行政长官,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但是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法人机关的制度设计”,[10]致使“大学校长是以‘官’来定位的”。[11]

由表1可知,1949-1978年这30年里,苏联模式和延安经验是主流,英美模式是非主流。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思想的初步形成,是伴随着对新民主主义教育过渡到社会主义教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而实现的。针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架构里的大学校长,政府话语对大学校长这个群体身份地位与职业发展模式在整体上主要是以“政治权力”进行建构,有关大学校长的叙述规定中所凸显的主轴是权力-强制主导下的高校内部领导关系的变迁。政府话语里对大学校长的政治身份的规定是鲜明的,主要是靠外源性的政治权力这种动力机制支配着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模式的,学术权力与市场的力量占次要位置,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政治论哲学(功利主义),而不是认识论哲学(理性主义),“大学校长在政治上高度服从的习惯主导着他们的治校行为,校长权力受制于上级组织的‘一元化领导’格局,加之大学经费和其他一切资源都来自政府,大学不需要特别经营,故而大学校长自主办学意识不强”。[12]大学校长的职业属性打上了鲜明的政治性烙印,“学术权力陷入‘真空’状态”。[13]这一时期判断好校长的标准是党性强、有原则与革命立场。

在1949-1978年这30年的总体型社会中,主要是权力-强制策略主导着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策略,权力-强制策略和经验-合理策略作为一种主要靠政府权力主导的策略,有其特定的必要性,即当大学缺乏自我空间和自主运行能力较弱的时候,由政府机关或者其他公共主体通过“公共治理”解决大学相关发展问题。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这时候对其管辖内的大学及大学校长实施一系列有目的的干预行为,这种干预行为的正当性在于:维护某些方面的权力秩序,以实现大学公共利益。同时,也恰恰是在这种权力-强制策略主导下,在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上积淀了很多理论成果,其中“高教六十条”就是标志性成果之一。总之,这一阶段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是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的新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大学校长职业在新中国“权力-强制策略”下的发展模式

二、治理型社会时期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1979年至今)

1979年至今是“治理型社会”,即“政治权力从各个领域撤退,原来高度同构一体化的社会体系由此逐渐分化成不同的领域,这些领域逐渐扩大了自身的权力,最终与政治权力形成鼎足之势,并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运转”。[18]“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话语体现出与总体型社会时期相区别的建构意识与策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变化:政府集权得到解构与分化;市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育和壮大;民间社会力量得到了一些复苏;社会治理从之前的高度行政化与革命化逐渐体现出了法治化、民主化色彩。“这个时期的高等教育建设,紧紧围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与‘落实大学法人地位’而展开,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高等教育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约有100余件。”[19]这一时期对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策略主要是经验-合理策略占主导,权力-强制策略次之,规范-教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

首先,受重创之后的大学和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开始打破学术真空状态。高等教育经历“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理性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之路,政府话语做出了建构转换,在“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大场景中发展的高等教育不姓“政治”而姓“教”了。这可从《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8年颁布)的规定看出充满弹性与张力的建构转换:“高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在校长或副校长领导和主持下,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审查、鉴定科学研究成果,评议研究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与提升教授、副教授工作的审议,主持校内学术讨论会,组织参加国内和国外学术交流获得等。”[20]之前的学术真空状态被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打破了,沉寂了30年后学术权力被第一次提出,大学校长之前的“政治代言人”的状态被打破了。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模式中,国家话语开始逐渐对学术有了重视意识。

其次,大学校长职业发展逐渐呈现出党政边界的规范化色彩。改革开放后,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转变及其对大学治理的影响与塑造,在国家话语中有了巨大的转变。“就是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恰恰走在最前面,成为整个国家变革的‘领头羊’和‘急先锋’,大学治理成为国家建构的一个‘导引’。”[21]在国家政治体制与大学领导体制的关系上,“文化大革命”后启动改革开放,国家确定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个体制延续了之前的“高教六十条”里规定的学校一切重大问题要由党委讨论决定的要求,大学校长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大学校长应有的权力得到了赋予,大学校长的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党的领导与行政领导、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较好处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搞乱了的领导关系得到了理顺。政府话语的建构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转折,认识到了党委与行政具有的边界,虽然在具体实践中政府话语的文本中明确规定了大学校长主持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分工,但分工负责制很容易理解为正副校长同时对党委负责,这就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行政最高权力打了折扣,导致其不能行使本来的职权,不能负起责任。1980年底,中组部与教育部发文要求更多地赋予校长行政职权,党主要集中于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以及思想、组织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校长负责制”以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始试行,这些体制的变迁,充分彰显了治理型社会时期大学治理和国家话语建构的互动形塑。相关情况见表2。

表2:大学校长职业在新中国“经验-合理策略”下的发展模式

第三,大学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的职业发展模式得到确立。在治理型社会,新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策略既有经验-合理策略,也有规范-教育策略。前面说过,规范-教育策略是通过提高学校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改革,从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所采取的规范-教育策略看,在这个阶段,政府话语通过提高学校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新的建构策略是赋予大学法人地位。换言之,经验-合理策略层面所采取的一些改善修补策略是对总体型社会时代权力-强制策略的改善修补,在这改善修补的过程中,政府话语在建构大学校长职业发展模式过程中,同时也采取了规范-教育策略。表3所体现的就是在这个策略层面彰显的国家政府话语。从1986年开始,政府话语就开始对大学法人地位与校长的法人代表地位进行建构,切实从法律层面通过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给予确认,即“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高校内部领导体制。国家话语对此建构的过程就是配置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过程,是探索如何界定大学校长职权的过程,也是建构行政权力职能范围的过程。

表3:大学校长职业在新中国“规范-教育策略”下的发展模式

1979年至今,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思想和理论逐步进入成型与深化的阶段,已经逐渐建构出了适合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越来越逼近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只能作为一个制度化的实体才能存在。在这样一种制度里,大学的理念变得具体而实在。”[22]加强法人地位和大学校长法人代表的地位,是政府话语通过规范-教育策略助推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重要法律化策略和制度化策略,“一切变化都按照因果连结的规律而发生”,[23]假以时日,相信能够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中现存的一些不足——“党委与行政两个权力中心”[24]这种制度预设中固有的矛盾有效化解,相信能够产生一批优秀的大学校长,并且在大学法人制度化的平台上,大学校长能够把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中。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因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教育家办学都很复杂,“它无法按照哲学家规定的意见设计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25],正因如此,在政府话语建构之下,大学校长职业发展的完善模式的建构仍然需要有一段路要走,当达到一定目的之后,就实现了从“职务校长”到“职业校长”的转变。

参考文献:

[1][18]朱新梅.知识与权力:高等教育政治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202.

[2]孙绵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规律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3][加拿大]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王嘉毅,陆永玲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8.

[4][英]罗素.社会改造原理[M].张师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95.

[5]安宗林,李学永.大学治理的法制框架构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5.

[6][7]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6.

[8]郭为禄.高等教育法制的结构与变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0.

[9]夏民.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以大学权力为中心的分析[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6.

[10]张端鸿.中国公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9.

[11][13][20]李维安,王世权.大学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08、140、142.

[12]邹宏美.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现代转型及依据[J].河北企业,2015,(9):102.

[14]严文清.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3.

[15]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G].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10.

[16]中国教育事业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G],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11.

[17]付志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模式[D].长春:吉林大学,2013:66.

[19]祁占勇.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律重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5.

[21]蒋达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大学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51.

[22][德]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08.

[23][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5.

[24]周川,马娟.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自主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171.

[25][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话语权力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留学(2017年14期)2017-08-01 00:17:04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