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郁雯
渡月桥终于慢慢安静下来,熙来攘往的旅客、笑声响亮的学生,终于渐渐散去,我们一群人在大隁川旁,从黄昏坐到日落,香槟杯上凝结的水滴也一寸一寸染上夜色。刚泡完翠岚旅馆温润的美人汤,先聚集在川畔小歇,清风徐徐阵阵吹来,一艄又一艄的小船纷纷停靠码头。喝完餐前酒,一行人兴致高昂地散步到隔壁京都吉兆岚山本店,开启今晚的盛宴。
关于京都吉兆岚山本店,有几则作家的小故事颇有意思。一是吴燕玲女士在她的《京都美食ABC》中写道:
“我造访岚山吉兆时正值樱花季,进入个室后,看到窗外美丽的樱花,服务的女侍看我拿着相机猛拍照,二话不说,干脆把纸窗拆下来,让我尽情拍个够!”
这样的服务态度,着实令人折服。
另外一则是我的同学梁旅珠女士,她在《究极の宿-日本名宿50选》中描述:
“我们于傍晚搭船前往(京都吉兆岚山本店)用餐,再由旅馆(虹夕诺雅京都)开车接回,回程在暗夜中体会了如云霄飞车般惊险的川畔便道,提心吊胆地回到旅馆时,大家都忍不住为司机的技术拍手欢呼。”
表示岚山吉兆的料理值得深夜飞车。
料理铁人总企划小山薰堂先生,现在也是京都下鸭茶寮的亭主,他在《一食入魂》书中把京都吉兆岚山本店分类在“招待重要人物,心意满分的餐厅”中。他说“岚山吉兆的料理就是一边确认自己的味觉,一边绷紧神经的美食挑战”。这句话真传神,因为年年拿下米其林三星的岚山吉兆,每天迎接的几乎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老饕,无论是恩客抑或慕名而来的一见客,都要达到食客心目中不同层次的高标;相对的,也考验磨刀霍霍的食客。
虽是高手过招,也不必太过严肃,毕竟这个餐厅又贵又难订,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地方,美食、美景当前,还是放轻松好好享受比较重要。
亮如镜面的黑漆长桌倒映竹纸灯影,亲切利落的女侍一个一个行云流水般进出,每位客人都有一份体贴的英日文菜单,绿色菊瓣小皿中一抹开胃小菜如花心绽放,对称一只朱漆小碟迎宾酒,岚山吉兆一开场就把日本料理最重要的三个元素自然呈现,那就是美味、器皿与氛围。
先上煮物椀,华丽无比的描金蒔绘漆椀里,当令的嫩白鳢鱼、绿色三度豆,微酸的梅肉高汤再撒上清香的柚子粉,开胃消暑。
生鱼片则是代表夏天凉爽感的白肉鲈鱼,紧实带劲,搭配浅浅划出刀纹的鲔鱼大腹,入口即化,一收一放,层次分明,在最短的时间内挑战舌尖的两极感受,鱼肉处理得相当好,香味四溢,对于爱吃生鱼片的台湾人而言,完美达阵;一旁墨绿色的海带渍上还奢侈地缀上金箔。当大家认真讨论金箔到底是什么味道时,突然听到我的室友惊呼:“我怎么没有金箔?”原来她不吃生食,所以菜色特别换过,一旁的女侍二话不说,也不管是不是菜单内容原本就不一样,不慌不忙赶紧去厨房取来金箔补上,化解一场虚惊。
小小插曲之后灯光突然变暗,我心想:“来了,传说中如巨星登场,戏剧效果十足的八寸终于要登场。”
黑暗中三盏烛光微微发亮,花团锦簇的八寸环着一大盆鲜花,像百花盛开的喷泉花园,女侍再将一盘盘八寸分送给大家,每一盘花型陶钵又是一座小花园,酢味鲍鱼、味噌虾、鳢鱼南蛮渍、鲷鱼海苔卷、芝麻酱芋茎、厚烧玉子,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都不知道从哪下箸?更神奇的是近看才知道那薄如和纸卷成的“蜡烛”竟是白萝卜的皮,细致的纤维如水面波纹在烛光中摇曳生姿,再次把食材、刀功、摆盘、创意完美结合,令人赞叹。
随着八寸大阵仗登场的服务人员中,有一位身穿白色围裙,气质特别出众的美女,像只白蝴蝶翩翩降临,是第三代目女将德冈夫人。只见她笑脸盈盈地与其他同事一起工作,就像隐藏在围裙下的和服,低调优雅。
华丽转身后是一绿一黄银杏炸串搭配岚山吉兆著名的盐烧金目鲷,银杏微微的苦味引出金目鲷的甘醇,小小的、少少的一道菜摆在半白半赭的竹叶陶盘里,却是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岚山吉兆的盐烧手法果然名不虚传。接着扮演转换口腔味道的箸休也很精彩,如宝石般一颗一颗闪闪发亮的鲑鱼卵、几颗翠绿毛豆,撒上深绿海苔丝。放在又像花瓣又像贝壳的深皿中,仿佛藏在深海的宝藏等待挖掘。清完口腔的记忆,下一道焚合的贺茂茄子、南瓜、小芋、万愿寺小辣椒就不怕没味道,吃起来鲜甜无比、淡而有味。
接下来就是要比“肚量”的御饭了,岚山吉兆用盲选的方法选出大阪府生产的KINUMUSUME品種米,做出蒲烧鳗牛蒡拌饭,还有我最爱的锅巴。最后又端出撑死也要尝上一口的白饭,那用铁锅炊煮到粒粒分明、晶莹剔透、芳香四溢的白饭配上香物好吃到灵魂会出窍,难怪小山薰堂曾在岚山吉兆吃过淋上鸡蛋、特制酱油、撒上柴鱼片、海苔的鸡蛋拌饭,竟然吃到目瞪口呆。
这其中当然有很大的学问,除了百中选一的好米之外,岚山吉兆第三代目德冈邦夫是吉兆创始人汤木贞一的外孙,他从父亲德冈孝二手上接掌本店后,特别喜欢研究味噌、酱油的调味,不断创新菜色,并打破京都料亭不接生客的传统习惯,被誉为果敢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