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荣
【摘要】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讨论。方法:在2015年8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基础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不稳定心绞痛;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0-0110-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组医疗护理程序,主要由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和相关部门相互合作而制定[1]。临床护理路径已明确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有预见性、有顺序、综合性和跨科学的一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方案,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续整体护理后的新型护理、医疗服务模式[2-3]。笔者所在医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讨论,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8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47~80岁,平均(63.2±10.3)岁;其中33例患者为Ⅲ级心绞痛,20例患者均为Ⅳ级心绞痛。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49~80岁,平均(63.4±10.6)岁;其中32例患者为Ⅲ级心绞痛,21例患者均为Ⅳ级心绞痛。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通过基础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且不受时间约束。(2)观察组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通过值班护理人员和责任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详细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合理护理,护士长随机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并持续改进,具体为,①入院0~7 d:患者保持卧床休息的状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给予吸氧,准确描记心电图,引导患者完成一些相关检查环节;在特殊情况时可给予镇静止痛,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并进行强化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为患者介绍住房环境、相关仪器设备和临床护理路径详细内容,掌握患者入院前的服药史、对疾病认知度及对手术的理解度,为其普及介入治疗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急诊血运重建的重要性进行评价,仔细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准备工作;②手术当天:维持患者会阴部和口腔的清洁状态,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及时解大小便,准备进行手术;术后转入CCU病房,给予重症监护,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注意心电图变化情况、穿刺点和其附近情况,告知患者饮水和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③术后1~3 d: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注意心电图变化情况、穿刺点和其附近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心肌损伤指标物上升和血色素降低现象,继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药物治疗,饮食保证低脂低盐状态,保证大小便通畅,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危险程度引导患者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④术后4~6 d:转出CCU病房,适当下床活动,继续保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药物治疗和低脂低盐饮食,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危险程度引导患者进行恢复期治疗、活动及二级预防教育;⑤术后7~9 d:引导患者进行室外或者室内活动,继续保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药物治疗和低脂低盐饮食,指导患者进行疾病恢复期的活动,继续术后二级预防教育、康复活动及相关康复治疗等;⑥出院指导: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状态,通过合理运动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调整生活方式,严格控制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告知患者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统计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發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疾病健康认知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合理休息、适宜锻炼、介入治疗目的、程序、副作用、科学合理饮食、情绪优良、疼痛轻重等10个维度,评分满分100分,评分结果>90分为掌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作为一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发病急和病程较长的特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若未及时给予治疗措施或者护理不到位,极易引发心肌梗死,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如今,医疗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从功能制护理逐渐演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5]。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在医疗护理质量工作量表的条件下完成护理实践活动,将护理人员的被动护理工作转换为有预见性、有计划和主动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并帮助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和疾病相关知识,使之按照工作量表积极参与到自身护理工作中,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将积极参与和积极护理有机统一[6-7]。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之一,如今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存在较高使用率,针对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而言,因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病情观察等急救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护理和主动护理服务[8-9]。临床护理路径将质量管理、循证医学和护理方面的丰富经验融合,整理出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尽可能满足诊断治疗过程中的需求,将每一项护理服务项目落实到位,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治疗依从性[10]。已有学者的临床实践证明,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有所改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11-12]。在笔者所在医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与以上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芳.临床护理路径存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2):1507-1508.
[2]唐兴凤.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1):111-112.
[3]刘艳波.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42-243.
[4]陈冬琼.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3):197-199.
[5]胡燕,李晓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39.
[6] Nelson P,Cox H,Furze G,et al.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of care dur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a lay-facilitated angina management programme with usual care: 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focus groups[J].J Adv Nurs,2013,69(4):840-850.
[7]羅海莲,肖友雪.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1):345.
[8]谢玉敏.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2,10(36):3394-3395.
[9]包志萍,来颖,姜婷.临床护理路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88.
[10]徐彩玲.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2,20(5):321-322.
[11]葛荣玲.临床护理路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3):110-111.
[12]马慧,付新锐,马会清,等.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208-209.
(收稿日期: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