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汉语政治新词汇的翻译探析

2018-05-23 08:04陈兰芒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翻译策略

陈兰芒

[摘 要]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汉语涌现出了很多新词汇。政治新词汇较以往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政治新词汇反映的是民众关心的社会各方面热点。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传播范围广,对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政治新词汇的翻译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近几年两会内容为基础,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政治新词汇的特点,研究政治新词汇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政治新词汇;翻译策略;翻译特点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67-03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并获取全世界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会加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的便捷、密切。移动互联网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式。移动互联网网也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国政治新词汇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频频出现并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每年中国的两会都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7年中国两会就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1500多名外国记者的参与和报道。英国《卫报》在报道中国两会时说,“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们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全球事务都有着重大影响”。由此可见,两会的翻译工作及其重要,它不仅对外传递中国当前社会热点,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同时也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本文主要以2015年至2017年这三年的中国两会等政治内容和国家主席系列讲话为基础,研究汉语政治新词汇的出现及其翻译,试着找到合适的政治新词汇的翻译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关注政治新词汇翻译的意义。

一、政治新词汇的特点

(一)新词汇的特点在于“新”,有着阶段性。政治新詞汇也不例外。两会的新词汇是某个阶段国家围绕经济建设、改革、法制建设、教育、科技等热点话题讨论,关系国计民生,受到大众关注而广泛传播讨论的热门词汇。由于具有时效性,所以阶段性明显。

(二)政策性强,蕴含中国政治意图术语。政治新词汇体现国家在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词汇剪短而精炼。一些政治词汇内含中国政治意图,有别于其他汉语新词汇。如“钓鱼岛”的翻译上一定要表明政治立场,译为“Diaoyu lsland”,不能用其他的翻译方式。

(三)政治新词汇照本宣科的语言公式少了,开始吸收一些社会中鲜活的语言,更接地气,语言上更轻松活泼了,很多网络新词也开始出现在政治中。如“任性”这个网络语言就进入了中央文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新词汇较以往产生的变化,体现了政治词汇吸收社会语言的一种意识。

(四)时政新词汇蕴含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出的“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A,意思是执政者要以德施政,赢得人心;其次要自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教育和感化百姓。

汉语时政新词汇翻译现状两会召开期间,海内外主流媒体都对两会内容进行了在线报道。海外主流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都积极对中国两会内容进行在线报道。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国内外报纸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翻译和报道。对出现的政治热门词汇,中外媒体都有自己的翻译。如习主席提出的“两学一做”的翻译上,出现了不同的译法。外媒如《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译为“Two Studies,One Action”,《外交家》(The Diplomat)译为Study the Party Constitution and Party Regulations, Study its Speech Series,Be a Qualified Party Member,而新华社英文是这样表述的“to study the Party code of conduct, to study a series of remarks made by Xi,and to be qualified Party members”。国内外媒体的报道,都会对一个词的翻译方法产生影响,对新词的译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译者在参考使用时也仔细甄别,选出合适的翻译表达。

二、时政新词汇翻译策略及翻译特点

(一)政治新词汇的翻译原则

1.由于中西方语言巨大差异如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英文次序差异、中英文构词法的差异等会造成许多中国政治术语在英语语言中很难找到匹配的概念或说法。因此“信”即忠实原文内容应该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在政治术语及新词汇的翻译中尤为突出。我国著名的资深翻译家程镇球曾说过:“政治性翻译要突出政治,由于原文的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重要思想和理论问题,所以,译文必须一丝不苟,忠实的传达其精神实质”。翻译首先得让目标语者理解词汇表达的准确含义,不能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政治新词汇的翻译失误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事故。

2.翻译出的英文要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译文主要面向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阅读人群,译文除了做到忠实原文内容外,它的用语习惯、句子结构顺序应符合英语语言表达方式,考虑用语是否地道,避免出现“chinglish”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地道的英文翻译更有利于我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重要思想和理论问题准确、有效的传播,提高影响力。

(二)政治新词汇的翻译方法

政治新词汇具有中国特色,需要在跨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和翻译。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汉语政治新词汇主要翻译方法有:

1.在外文语境下能理解的词语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能做到忠实原文内容,译文更准确,不会产生歧义。直译也必须先弄清楚新词汇表达的准确含义,尽可能把原词意思表达完整、准确。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翻译上,国外媒体将其直译为“four comprehensives”,国内媒体也使用这个译法。但中央编译局在翻译时将其译为“Four - 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和前者的翻译比起来,不仅译出了原词的表面含义,更突出了四个方面全面性、全局性、统一性的概念,同时“strategy”的翻译体现了规划中国未来蓝图的战略高度。中央编译局也给出了中国热门新词汇的译法,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网络强国战略national cvber devel-opment strategy,众创、众包、众扶、众筹crowd innovation,crowdsourcing,crowd support,and crowdfunding等,这些词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很好地表达了原词的意思。

2.对直译后表达意思不完整的词进行解释性翻译补充。政治新词汇中经常用一些数字的形式对一些重要名词加以概括,如“四个意识”、“三个代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大考验”等。这种概括既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和传播的简洁性原则,也是汉语讲求对称平衡特点的体现。并且,这些数字本身带有明确的数量含义。对于这些词语翻译,通常的做法也都是保留其数字。对这些词进行直译,保留其“中国英语”的特色,但这些词进行直译后无法完整的表达本身含义就需要在直译后进行解释性注释。如Four Consciousnesses(四个意识),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Two Centenary Goals(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大考验(four major tests)译完后只能大概知道词汇的含义,要想全面表达词汇意思,进行补充解释性翻译。如“四个意识”在直译后进行解释补充,“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可补充译为conciseness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political integrity, think in big-picture terms, uphold the leadership core, and keep in alignment.任何语言的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也会吸收很多外来词汇。语言本身是包容性的,外来词汇也能逐步被人接受并使用。如原来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又如著名的“猫论”:“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tches mice”也已经被英语吸收。我们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在忠实原文基础上可保留中国特色,开始翻译的时候可加注释,随着逐步被英语接受以后再使用的时候就可直译了。

3.放到目标语中无法理解的词语采用转译的方法,转译过程中必须了解词语的全部内涵,进行合理的意义上的转译,使目标语者能无障碍理解。如政治词汇“拦路虎”的翻译,中央编译局公布的译文直译为“tiger in the road”,虽然保留了中国特色,但笔者认为其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英文中常用“狮子”来表达中文中“老虎”的比喻含义,如果将其转译为“a lion in the way”是不是更合适呢?又如“硬骨头”的翻译,直译“hard bone”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英语中有“hard nut”表示难应付的事情,翻译时可将其含义转译为“hard nut to crack”也可转译为意思相近的“hot potato”。

4.对政治词汇中灵活借用的中国古语古诗名言等,在翻译时先理解透本身表达的含义,再结合语境进行翻译。能直译就直译,保留中国特色。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进行补充释义或意译等灵活翻译。如温家宝主席在答记者问上的孔子名句“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翻译时先了解出处和表达含义,再意译为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引用古诗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翻译时直译能表达出全世界一起发展经济的愿望可以直译“A single flower doesn't make spring, while one hundred flowers infull blossom bring spring to the garden”。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引用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中国古诗,在翻译时如果直接译出字面意思会显得很突兀,英语母语者很难理解,翻译时在前面表明来自中国古诗,译为As an old Chinese poem goes, When I glance at the visage of vernal breeze, I know that a thousand flowers of purple and red set spring aglow。對这句话进行直译既能表达原句意思,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哲学内涵。

(三)政治新词汇翻译特点

1.翻译的严肃性和政治敏感性

政治本身就具有严肃性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敏感话语的政治词汇,一定要严肃认真翻译。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等原则性问题上,必须敏感对待,不能直接引用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的翻译。如在钓鱼岛、南沙群岛等词的翻译上必须使用中文音译方法翻译,宣誓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翻译人员翻译时一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如今年路透社记者在王毅外长的答记者会上提出了金正男遇刺一事,翻译人员孙宁就直接零翻译,屏蔽这句话,这就是翻译人员翻译时的政治敏感性。

2.政治词汇翻译的准确性较其他方面的翻译有更高要求和标准

政治词汇体现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政策、民众生活热点问题等。翻译中要做到的事实准确无误才能更有效对外传播。如果翻译中出现失误,不能更好地宣传国家各项政策,不能准确体现民众思想、生活状态,甚至会引起目标语者误解,不利于宣传准确宣传国家形象。

三、时政新词汇翻译的重要意义

时政新词汇主要来源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事关国计民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科技、 教育等各方面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时政新词汇的特点及变化体现了国家政治新气象。对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政策方针的准确翻译,让外国人正确的了解中国经济环境,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政治新词汇进行准确、及时的翻译有利于传播中国现阶段社会各方面状况,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雁,我国英文媒体报道中政治常用语及翻译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6 (1).

[2]张健,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