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阳,韩 翰
(解放军总医院基建营房处,北京 100853)
医院用房指由国家和单位投资或经批准自筹资金建造, 用于医院医疗保健、行政办公、教学研究和后勤服务的房屋, 是医院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不断扩大整体规模、日趋完善医疗功能的同时,医院房源供给与内部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医院房源管理,提高用房使用效益,为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医院房产管理过程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随着国民对身体健康关注度的大幅度提升,医院就诊人数相较以往也大大增加,一些名声远扬的医院床位供不应求。同时医疗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科室分化更细致、医疗器械数量更庞大,原有的建房规划布局早已不适应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医院用房供给、分配及后续监督都是医院用房管理应当重点关注的地方。纵观多家医院房源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1房产多占多用使用效率不高出于满足医疗保健任务需要、鼓励科研实验创新、提高服务保障收益的考虑,医院房源往往是无偿分配给各单位使用。由于不需要成本,房源多占多用、私占他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如此,这些房源的使用情况也令人堪忧,有的房间长期闲置浪费,有的退休人员和淘汰设备占用房间,还有的部门随意调整房间用途。这些导致房产配置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相符,无偿分配到单位的房源没有发挥最大资源效益,一些医院处于房源紧张状态。
1.2管理措施不到位调配难度较大医院用房的调配主要还是依靠行政力量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调控和利益引导措施,且相应的制度规定不健全,往往管理的效果不佳。一些部门将公共用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方面不断地向上级申请增加房源,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完成任务或利用率不高的房屋不愿主动归还。这就造成房源收支的不平衡,导致医院在统筹调整时,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的房源清查和协调配置,调配难度大且实施效率低。
1.3考核监督不严格用房底数不清医院用房管理是一个循环有序的过程,从房源分配到旧房回收、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时掌握用房的基本情况,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职能部门往往容易忽视对房产资源配给后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的考核监督,对用房配给后出现的闲置浪费、改变用途、随意调整等不规范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医院无法掌握房源具体的使用情况,难以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档案,对资源的量化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容易出现房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1.4规划布局不合理配置理念落后医院用房的规划管理应符合现代医学及医院管理模式要求,把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品质作为首要出发点。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房屋规划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从配置的理念角度来看,大多数医院采用按需随机配给的方式,哪里缺就在哪里建。这种布局规划看似直接高效,实际上忽视对统筹规划布局的认识,导致用房单位交错分布、地理位置分散。第二,从管理的精度角度来看,缺乏从仪器数量、人员编制、医疗任务方面深入论证各类用房的面积标准,导致房产资源与医疗需求、研究实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匹配性不强[1]。第三,从房屋配置保障的覆盖面来看,多注重医疗、科研单位而忽视后勤、教辅等保障单位。这样缺乏人性化关怀的倾斜分配,直接影响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日后发展带来隐患。
优化医院用房管理,目标在于促进用房资源的动态流动、规范管理的职责划分、提高房源的使用效益,消除房源紧缺、调配困难、违规使用、闲置浪费的现象,逐步构建成管理规范、使用合理、调配有力、绩效明显的医院用房管理模式[1]。
2.1转变用房管理理念结合医院用房的实际情况,要想优化用房管理,必须转变当下的管理理念,强化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使用的规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在房产配置方面,要强调精细、定量保障,设置科学的配置标准,从资源配给与医疗任务、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的总体匹配上论证其合理性,从投入与收益的对比分析上看待其必要性,从总体结构布局和医疗功能需求的契合度上分析其优劣性,在按需分配的基础上确保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二,在房产使用方面,要强调公共财产的集体所有、规范使用。针对房屋使用效率低、旧房回收难度大两类问题进行纠偏,明确房产资源的产权性质,做好具体清查摸底,增强有效的清理手段。第三,在房产管理方面,要强调成本调控和绩效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实施房源有偿使用,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末端监管考核,促进资源的良性循环[1]。
2.2实施定额有偿保障应当按照“定额分配、有偿使用”的原则,对各单位用房进行面积核算并逐步推行有偿保障。具体用房面积配置数量可引入计算指标、标准基数和调节系数的概念来计算,即配置面积=测算指标×调节系数×标准基数。标准基数可根据医院房源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1 000 m2、3 000 m2、5 000 m2等不同的定额面积基数。按照实用功能需求,医院用房通常可分为医疗、科研、办公、教学、后勤五大类。医疗用房主要用于医疗就诊住院保障,包括诊室、病房、注射室、抢救室等,可根据任务保障特点、就诊患者数量、就诊治疗需求来确定测算指标。科研用房主要用于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包括实验室、研究室、标本库、观察室等,可根据仪器设备数量、操作使用规范、科研任务需求来确定测算指标。办公用房主要用于保障行政管理、会议研究、学习讨论所需,包含办公室、会议室、学习室等,可根据在编人员数量、岗位职级高低、设备配备标准等来确定测算指标。教学用房主要用于满足教学任务需求,包括教研室、多功能教室、多功能厅、学员宿舍等,可根据教学计划、授课特点、招生人数来确定测算指标。后勤用房用于物资存放管理、活动场地保障、生活服务需求等,主要根据科室实际需求、使用人数规模、物资存储数量来确定测算指标。调节系数可根据科室发展程度、医院重视情况进行设置(表1)。
表1 实验室用房面积配置调节系数
另外,要对定额内用房实行成本核算,在定额标准内的用房,根据单位实际用房情况和周边租房市场价格确定资源使用收费标准,可以纳入科室成本支出;超出定额的用房,原则上收回重新分配,对确实需要而不能收回的,将超额收取用房资源费[2-3]。在制定收费标准时, 要本着整体合理、服务医疗的思想, 充分考虑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 多方征询意见,形成有效的约束手段。最后,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和高层次人才应给予政策照顾,可区分国家、军队、医院级别返还或减免超额用房资源费,项目完成后交还医院,不得延期占用或擅自转借[4]。
2.3强化用房调控机制发挥经济调控、绩效考核、动态稽查的合力,建立多层面、系统化的用房调控机制,加强对用房的调控力度。在经济调控方面,逐步实施定额核算和超额付费制度,建立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发挥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弊端,以经济杠杆和制度保障推动资源的流动使用和循环利用,促进资源弹性配置和动态调配[5]。在绩效考核方面,建立以医疗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数质量等因素为重点考核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全方位、多层面、常态化的考核。同时,对利用率过高、数量不足的用房及时增加其配置数量;对利用率低或长期闲置不用的用房进行调整压缩并增加其医疗任务;对管理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奖励或专项整改,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1]。在动态稽查方面,采取普查、抽查或轮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掌握用房单位的机构改革、任务调整及人事变动等情况,对因机构调整或人事变动不再使用的用房、已结束专项工作任务的临时用房、使用期满的公共用房,采取措施及时收回[1]。
2.4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随着医院基础建设的发展,用房信息量也在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模式难以组织科学高效的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内部网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医院规划、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6-7]。根据医院用房管理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包含人员情况、楼栋房间、计算指标等基本信息,实现三大功能:数据查询功能,即按使用单位面积、负责人数等进行分类统计、查清底数,并生成以房间为单位的数据报表,便于日后用房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调用;用房配额计算功能,即根据单位人员信息计算面积配额标准,并与单位现有面积进行比较,对超出配额面积的部分计算应收费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功能,即及时掌握各种变化的信息并上传至网站,确保呈现最新数据,同时便于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6]。总之,建立用房管理信息平台并非易事,需要管理部门与上上下下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查清每个用房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对后续用房动态进行追踪调查。一旦信息管理平台建成,就可以形成系统的用房管理体系,实现科学、清晰、高效的管理。
由于医院房间数量众多,优化房源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考虑众多因素,例如房源布局应当与医院总体改革目标相配套,房屋建设应当考虑医院员工的意见等等。
3.1坚持顶层设计与强化执行相结合优化用房管理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可以说任务重、难度大,应坚持顶层设计,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具体资源。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房屋清查工作的流程,增强政策执行的力度,加强使用单位的属地化管理责任,确保末端落实不走样。
3.2坚持政策引导与宣传先行相结合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是用房调整、使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必须制定出科学前瞻、可操作和约束力强的相关条例, 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宣传工作要配合政策执行先行展开,重点做好房产有偿使用和定额分配的宣传,开展各利益关系人的思想工作,积极听取基层医务人员的意见,让公众参与到用房管理的实施当中,争取医院上下的理解和支持[7]。
3.3坚持房源清查与动态稽查相结合在用房调整之前, 应当先对医院房源进行清查摸底,可以采用各单位自查上报、管理部门实地核查的方式进行,而后整理相关数据、图纸、照片等资料,形成信息数据库。平时还应做好动态稽查,实时掌握各单位房源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7]。
3.4坚持科学发展与规划先行相结合医院发展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房源管理应制定科学前瞻的规划方案,避免拆改浪费现象发生。首先应结合医院发展任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公众参与力度,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保障规划的具体实施;再次要跟踪医院发展状况,研究医院在功能布局、分配现状和发展要求方面的变化,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综上所述,医院用房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理念落后,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和力度。全面、系统、深入考察房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改革医院用房管理的机制,建立房源配置的量化标准,对缓解房源的供需矛盾,发挥房产的使用效益,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参考文献】
[1] 王松堂.高校公共用房管理模式的改革优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43-247.
[2] 程国倩,罗学平,杨本文.高校公用房管理机制实践与探索[J].建筑经济,2010(4):84-86.
[3] 程国倩,杨文本,罗学平.提高高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益的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0(7):73-75.
[4] 王超.高校科研用房管理体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24-227.
[5] 杜晓丽.高校院系用房管理的改革与探索[J].经济师,2008(3):96-97.
[6] 陈绚.公共用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工程图学学报,2006(5):154-159.
[7] 周晓军.高校教学行政用房管理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08(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