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视角下翻转课堂的构成及特征研究

2018-05-23 09:36金海舒
中小学电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前导学案个性化

☆ 金海舒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一、引言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在全国的大力兴起,在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翻转课堂从本质上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大班教学、缺乏个性化指导、难以探究、互动较少、没有拓展延伸、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在课前开展前置性学习,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即重新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1]。翻转课堂的具体构成和设计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对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二、翻转课堂的界定

(一)对传统课堂的超越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讲,不仅仅是课上课下知识内化顺序上的翻转,具体的区别如下:首先,传统课堂学生在课前是了解性预习,也就是无指导无目的的预习,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在课前可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可自己定义学习进度,并整理学习收获,提出学习疑问,不仅限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并从中学会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这也正是对传统课堂的超越之所在;其次,课中传统课堂是由教师进行新课导入然后完成知识的讲解并布置作业,学生是听讲练习,接受知识完成学习,整个课上的学习就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上学习活动注重的是对知识的内化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学习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和讲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传统课堂的课后练习中学生主要进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完成课上教师布置的作业,自行复习及了解性的预习。而翻转课堂的课后练习中学生可通过视频资源及时进行复习,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课前导学案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习,并通过测试系统及时查缺补漏。总体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传统课堂学习时序的翻转和颠倒,更加是对传统课堂的超越与变革[2]。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在学者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下,自主学习的界定也有很多种,在本文中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来理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课前导学案和微课资源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在课堂上依然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协作探究学习,并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解决学习疑问,完善学习中的不足,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有效的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给学生配备能够支持其自主学习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再是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节奏而单方向的接收传递过来的知识内容,而是体会吸收并消化由思维碰撞出的火花,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讨论中。由此可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所在。

(三)师生角色发生转变

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讲,翻转课堂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传统课堂实践中,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在台上讲授概念、原理等需要学生记住或领会的知识,而对于如何综合应用所学习的这些知识却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来获得,学生在课上被动接受知识,而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较复杂的能力却放在课下无目的的去学习,这些仅靠学生做练习是无法获得的,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主动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探究、讨论、体验等活动在课上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并发展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能力。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而学生则处于知识学习和探索的主导地位,一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提供都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前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自由控制学习进度,动态选择学习路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常规的教学技能外,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录制、编辑视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和加工有价值的信息、创作协作学习环境等,还要求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在顺利完成知识学习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协调组织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做一个合格的解惑者,培养智慧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是极其重要的,而教师也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4]。

(四)个性化学习

基于课前导学案和微课资源包的翻转课堂学习承载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灵活、适合的方式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进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以及性格特征都存在差异,翻转课堂的学习充分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自由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不仅会思考会质疑,而且会创造,变得更加有智慧,不再是满堂看、满堂听的传统式教学。

2.强调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支撑

个性化支撑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个性化环境支撑、个性化资源支撑、个性化交互协作支撑和个性化评价支撑。个性化环境支撑是指学生可使用各种终端(手机、平板、电子书包等)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个性化资源支撑表现在学习资源内容广泛、学习资源形式丰富、学习资源数量丰富和学习资源来源多样化;个性化交互协作支撑体现在课前的多样交互手段和广阔的交互空间以及课上的集中式自主协作探究;个性化评价支撑是指课前的诊断性评价以及课上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可通过作业、问答、讨论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可根据其他同学的作品、表现等进行网上互评,并在导学案的学习反思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进行自我评价。

3.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应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智慧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5]。

三、翻转课堂要素的构成与特征

(一)课前导学案

1.课前导学案的构成

课前导学案共分为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学习反思七个主要部分(如图1)。

图1 课前导学案的构成

(1)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微课资源包的介绍以及课堂学习形式公布等。使学生在展开学习之前就明确自己的学习对象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并在学习结束后将自己学习实际达成的目标记录在预期设定的目标下方作为对照。在学习过程中可参考教师的建议或其他优秀同学(如班长、课代表等)的建议,根据微课资源包的初步介绍以及课堂学习形式选择恰当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2)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课前导学案中的重点,学习任务有整体任务和子任务之分,整体任务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子任务是整体任务的分割,学生依次达成每个子任务便可最终达成整体任务,进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设置应体现生活实际与学习情境的联系,教师应提供微课资源包支撑学生的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学习。

(3)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课前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应与学习任务中的子任务相联系,以问题推进任务的进行,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准备存在差异,教师应提供对问题设计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思考方法的建议等,帮助水平较弱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

(4)建构性学习资源

建构性学习资源主要是对微课资源包的使用,如果只是提供给学生微课资源包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可能会无法充分使用资源材料,所以,教师应当在导学案中给出对微课资源包的学习支架设计,为学生建构对微课资源包的理解提供支架(如内容选择表)。内容选择表是翻转课堂中微课资源包的知识体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资源有机的组织起来,呈现同一知识内容的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径。

(5)学习测试

教师将不同难度和种类的测试题生成二维码,以便于学生完成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测试,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提示等帮助性信息帮助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测试题。

(6)问题档案

学生可在此记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反馈给教师或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也可以提出对教师的建议以及课上学习活动的建议等,问题档案是师生传达信息的桥梁。

(7)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和回顾,包括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总结以及学习的收获。鼓励学生创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来归纳本次学习的学习成果以方便以后的复习,并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学习。

2.课前导学案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对于课前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课前导学案学习流程

3.课前导学案特征

(1)操作性

课前导学案需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在拿到导学案时可以沿着一条清晰明了的线索进行学习操作,而不会盲目的去学习资源材料和观看微课,浪费时间花费精力降低学习效果。

(2)系统性

系统性也称为整体性,课前导学案的每个分栏都应以学习目标为整体导向,且分栏之间相互关系使课前导学案整体平衡、完整。因此,无论是任务还是问题的设计都应该放到大系统的整体(学习目标)中去权衡,以整体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分栏的目标。

(3)分层性

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同一学习目标的驱动下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不一定相同,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问题和测试题供学生能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二)微课资源包

有效的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微课资源的支持,但单一的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过于单调枯燥的微课资源甚至会打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使主动学习转变为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思考的过程,甚至会难以完成学习目标。由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包作为一种结构化的存在,不仅知识点的系列内容丰富广泛,学习方式方法多样,而且对整体结构的路径选择动态多变,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都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希望。

1.微课资源包的构成

微课资源包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大体分为三大类(如图3)。

图3 微课资源包的构成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分为概念知识讲解类、案例习题讲解类、技能训练类以及游戏类,教师可根据教学知识点的不同录制不同类型的微课以供学生自由选择。

概念知识讲解类微课主要用于针对概念类知识的讲解,通过对已知概念的回顾引出新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举例说明等,引导学生对概念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扩展思维自主探究新概念的特征、性质等;案例习题讲解类微课是针对复习课设置的课型,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对案例习题的每一步骤都究其缘由,并在题目切换之间提示学生暂停微课进行思考和理解;技能训练类微课针对实验、操作类的知识点,主要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其原理和产生现象的原因,或可将实验演示一半,剩余部分留给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并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游戏类微课主要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群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游戏中学,从游戏中获得新知和技能等。

(2)教学形式

不同学习者对教学形式的接受度不同,有的学生喜欢看书,愿意从文字中获得知识;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极容易分散注意力,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自主学习;还有的学生喜欢在睡前或清晨通过音频的方式听学习内容。由此,微课程应当有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文字、视频和音频。选择视频学习新知的学生会较多,而文字则更适合学生复习巩固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思维脉络。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和讨论法,分别对应讲授类微课、问答类微课、启发类微课和讨论类微课;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可分为演示法,也就是演示类微课;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可分为练习法和实验法,对应的是练习类微课和实验类微课;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表演法,也就是表演类微课;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可分为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对应的是自主学习类微课、合作学习类微课和探究学习类微课[6]。

2.微课资源包的路径选择

学生在使用微课资源包学习时,首先需要选择路径,根据个人特点和喜好选取适合的路径,并可在路径之间随时进行动态切换,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可通过测评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未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需退回上一级重新选择路径进行学习,直到通过测评为止,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交和分享,同时也可查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与交流。路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微课资源包路径流程

3.微课资源包的特征

(1)抉择性

微课资源包是由多个微课集合而成的,因此,在操作上体现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抉择性,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喜好自行抉择微课资源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态性

微课资源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不同分为多条学习路径,但链接微课资源的路径并不是固定单向的,而是动态多变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特点随时改变的。

(3)结构性

微课资源包是网状式的结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节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微课节点进行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路径。教师应将微课资源包的整体结构性在课前导学案中的内容选择表里体现出来,方便学生进行抉择性学习。

(三)评价量规

翻转课堂学习资源的评价量规共包含2个一级维度,10个二级维度,34条期望样态描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量规

四、翻转课堂的师生活动模型与特征

(一)翻转课堂的师生活动模型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师生交互行为,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教师主动、学生主动、教师驱动和学生驱动。具体师生活动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翻转课堂的师生活动模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对课前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协助,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含查资料、绘制概念图,建立自己的学习框架以及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在这里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在必要时通过搭建支架为学生提供帮助;生生协作探究包含小组内成员通过互动交流对课前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化和完善,以及教师组织学生课上进行头脑风暴,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基于问题的协作探究与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类似,也需要教师在必要时通过搭建支架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的任务还包括课堂上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以及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并将错误率高的习题在课堂上以推送的形式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主要指评价、学习笔记和上交作业并汇报分享。以汇报的形式以学促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对教师的要求也极高,需要教师的及时反馈来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学生的课堂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

(二)翻转课堂的师生活动特征

1.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翻转课堂的课上教学活动里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对课前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和拓展,做到智慧的“教”与智慧的“学”。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上教学活动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师生互动,既能以学促教又能以教促学。如果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觉得乏味无聊,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教师先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研讨,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3.会思考能创造

会创造的关键是能发现问题、构想和归纳知识、综合应用知识,需要积累思维经验,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思维经验,学生很难会创造[7]。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将课前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上交流共享,在思考与构想中解决问题、归纳知识,积累思维经验,从而学会创造。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把翻转课堂界定为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超越,是师生角色发生转变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是由学习资源与课上师生活动组成的,而学习资源由课前导学案和微课资源包构成,分别对其构成和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构建了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具体的细节研究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任改梅,汪晓东,焦建利.翻转课堂中学习指南的结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1):88-94,120.

[2]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刘正喜,吴千惠.翻转课堂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67-72.

[4]刘艳丽.翻转课堂:应如何实现有效翻转[J].中国高等教育,2015(19):57-59.

[5]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126-132.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7]钟绍春.云时代,如何做老师?[N].人民政协报,2014-07-09(010).

[8]周秀娟,许锋华.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11):18-22.

[9]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3):20.

[10]李,林祝亮.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2):82-87.

猜你喜欢
前导学案个性化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乡愁导学案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