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银
对于同一道题,有些人理解得透彻,有些人理解得浅显,有些人解决的途径多,有些人解决的途径少.为了区分这一情况,中考阅卷时,我们往往采用人性化给分原则,也就是说在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中,你答出了几点,我们就给多少分.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步踩点给分”,对学生而言就是“分步踩点得分”.
具体怎么操作呢?在这里,笔者将之细化为两小部分,一部分针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另一部分则是针对没把握全解出来的问题.
中考阅卷时,我们常常替一些考生感到惋惜.这部分同学往往题目会做,但是答案是错的,或者答案是对的,但是解答过程会由于逻辑思维缺陷、概念错误或者缺少关键步骤而失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在平时的做题中注意表达的正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
例题(2017·南通)已知直线y=kx+b与抛物线y=ax2(a>0)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
(1)若∠AOB=60°,AB∥x轴,AB=2,求a的值;
(2)若∠AOB=90°,点A的横坐标为-4,AC=4BC,求点B的坐标;
(3)延长AD,BO相交于点E,求证:DE=CO.
图1
【阅卷评分标准】(1)如图2,∵AB∥x轴,∴点A,B关于y轴对称.
∵AB=2,∴AC=BC=1.
∵∠AOB=60°,∴OC=3AC=3.
又∵点A在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
∴解得
图2
(2)如图3,过点B作BF⊥x轴,垂足为F,则AD∥CO∥BF.
∵点A的横坐标为-4,∴DO=4,AD=16a,
∴OF=1,∴点B的横坐标为1,
∴BF=a.(5分)
∴点B的坐标是
图3
(3)法一:如图4,连接DC,过点B作BF⊥x轴,垂足为F,
图4
∵AD∥CO,
∴四边形DEOC是平行四边形.
∴DE=CO.(13分)
法二:设A(x1,ax12),B(x2,ax22),直线OB的解析式为y=mx,易得m=ax2,
∴直线OB的解析式为y=ax2x.
∵AE∥y轴,∴xE=xA=x1,∴yE=ax1x2.(10分)
∵直线y=kx+b与抛物线y=ax2(a>0)相交于A,B两点,
∴x1,x2是方程ax2-kx-b=0 的两根,则x1·
在y=kx+b中,由xC=0,得yC=b,∴OC=b.
∴DE=CO.(13分)
【踩点得分提示】从上面评分标准可以看出,第(1)小题3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而第(1)小题的3分又分成两部分,求出点A的坐标得2分,求出a的值得1分.第(2)小题的5分同样被分成3个部分,求出BF的值得2分,证得AD·BF=OF·OD得2分,求出点B的坐标得1分.
所以同学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写全必要的解答过程.如果只有结果,没有解答过程,那么你有可能只能得结果分,比如第(2)小问,如果你只写出B点坐标,那么你只能得1分.
其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于没把握全解出来的问题怎么办呢?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技巧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你可以把题目从抽象退到具体、从未知退到已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整体退到部分.退到你能解决的问题,把你知道的解题过程,无论多少,都写出来,想到多少写多少,让阅卷老师从中寻找给分点,踩点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