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觉文化”的“促进式教学”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2018-05-23 03:45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师生核心素养

一、已有基础

(一)文化传承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是我校首届初中毕业生。学校以“华罗庚”命名,旨在引领全校师生踏着大师的足迹,践行华老“自强不息,精勤不倦”的精神,在实践中体悟华老精神的内核——“自育、自觉”,从而凝练成学校的“自觉文化”。目前,“自觉、自育”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

(二)师生结构

我校现有教师300名,其中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4名、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7名。此外,我校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家长素质相对较高。我们相信,借助“自觉文化”理念进行“促进式教学”创新当会大有可为。

(三)前期研究

自2014年起,我校连续3年举办了多场“促进式教学”展示活动,得到了教育同人的广泛认同。我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构建双赢课堂的研究”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精品课题培育对象。《人民教育》也曾专题推介过我校“促进式教学”的相关成果,并产生了较大反响。目前,我们已初步建构起“一主两翼”的“促进式教学”范式。

二、建设内容

(一)价值定位

“促进式教学”是指以个性独特的学生为对象、以“促进”为主要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胜任学习要求并产生归属感的教学体系。它涉及教学中的师生促进、生生促进、媒介促进、评价促进和自我促进等多个层面,最高境界为“自我促进”。

基于“自觉文化”的“促进式教学”旨在唤醒人性的自觉,整体建构能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以及多样的活动中懂得自律、自珍、自控、自爱,并学会自识、自适、自省、自悟,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成为高智商、高素质的文明人。

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觉教育,而自觉教育是内隐的、潜在的。“促进式教学”正好将这种潜在性激发出来,使其变得外显而直观,从而使得一线教师可以操作、基础教育学校可以学用、学生可以内化。这就是基于“自觉文化”的“促进式教学”革新的旨归。

(二)目标任务

1.主体取向:核心素养的达成。

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几个方面。在“促进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成为自然的双主体关系。我们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激情去开启每天新鲜的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技术取向:“互联网+”教育。

我们相信,在线教育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又一块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会努力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传统学习与在线学习中自我调控、自我纠正,最终达到自觉、自育的境界。

3.服务取向:多元化的辐射。

我们整合教学中的各种“促进”要素,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并形成了“促进式教学”的操作策略、课堂模型、课程系统和评价体系,整体建构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式教学”框架,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还充分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电子阅读终端等将辐射面扩展到家长、社区及省内兄弟学校,特别是苏北农村学校。

(三)创新内容

1.以五类阅读推进“立体阅读”。

一是文学阅读。每到寒暑假,我们都给师生开列文学类必读书目,对教师,要求他们边读边摘抄名言警句,开学后参加书评大赛,或举行读书报告会,在这个过程中锤炼教学语言,积累教学经验;对学生,要求他们边读边批注,开学后举行读后感展评、读书故事演讲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哲理阅读。每学年,我们都要求教师必读一本教育哲学名著,如《元教育学》《阐释学》等,拓宽教学视野。

三是时事阅读。新时代的师生必须阅读时事新闻,必须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每周,我们都会借助微信平台向全体师生推送时事要闻,培养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及文化胸襟。

四是人物阅读。阅读大师,特别是华罗庚、段玉裁等金坛本地先贤的故事,树立“成为一个自觉的人”的人生目标;阅读典型,让典型人物的积极人生映照自己的成长道路;阅读身边具有正能量的人,以此激励自己成长。

五是专业阅读。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养成每周专业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笔记、心诵,进而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2.以“一主两翼”实施“促进式教学”。

基于“自觉文化”的“促进式教学”创新的根本点在于课堂革新,包括探索并提炼出一套为本校师生共同认可,同时便于操作的实施策略;打造“促进式教学”课堂模型;转变并形成“促进式教学”学习模式。这样,策略先行,有理念,有引导,各门学科的教学就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模型随后,有框架,有思路,各门学科的教师就能遵章有法、变式有招;模式转变,有情境,有抓手,每一位学生就可以在夯实基础、发展素养的同时,培育个性,锤炼心智,从而在课堂这块独特的生命场上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觉成长。

(1)提炼“促进式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经过研究实践,提炼出“促进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问题串,即尝试将一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构成“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串,以此激活学生的求证思维,培育其核心素养。

生活链,即尝试“寻根求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弄清楚他们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进而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风景、喜爱的活动。

智慧树,即尝试“转识成智”,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都有机会表达自己,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实践圈,即尝试“动手做”“做中学”,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在运用中形成智慧,从而培养能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有独立人格且充分发展的人。

媒介包,即尝试运用“互联网+”方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互联,校内、校外的互通,并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进行学习,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变革教学方式。

(2)打造“促进式教学”课堂模型。

我们形成了“一主两翼”的“促进式教学”范式:“一主”是指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围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整节课或一节课的某一个部分呈现“师生促进、生生促进、自我促进”三环节;“两翼”是指辅以“媒介促进”和“评价促进”来对课堂进行补充拓展、矫正激励。(详见下图)

(3)锤炼“促进式教学”学习模式。

任何一种课堂的革新都必须遵循“聚焦目标”“扎根过程”“时间效益”三个原理,由此,我们锤炼出“促进式教学”的三种学习模式。

一是目标模式。目标即计划。学生带着目标进入课堂,就会很快适应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并不断地与同伴、与教师产生知识、方法、情感、智慧等各个层面的碰撞与共鸣,从而使得学习渐入佳境。

二是扎根模式。在“促进式教学”课堂中,我们更注重还原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结论。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置真实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方法;也允许学生针对课堂中的一些重要目标,借助已有经验加以学习,进而生成新经验,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三是时间模式。这主要包括学生对时间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时间资源的管理,旨在引导他们合理地分配时间,科学地安排课堂学习,不至于让思维游走于课堂之外。

一旦上述三种学习模式深入学生脑海,他们离深度学习、系统思维、前瞻考量就不远了。

3.以“自觉文化”架构“促进式”课程。

为使基于“自觉文化”的“促进式教学”革新能够普惠众生,我们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统整,形成了“自觉文化”下的“促进式”课程,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1)课程目标的阶梯设定。

我们对学科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进行了梳理,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真正实现了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立足学生的素养层级,我们将阶段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了有效链接,每个年级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各有侧重。(详见下图)

(2)弹性课时的创新设置。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我们对课时进行了整体变革:微课时(15分钟),设有晨诵、午读、暮省、写字、主题活动、导学训练、实践等内容;短课时(35分钟),安排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生命教育等课程;中课时(45分钟),主要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长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技能训练等。

(3)课程内容的统整融合。

课程内容的统整融合在宏观上涉及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在微观上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需要、兴趣、意志等,以及知识的各个要素。为此,我们尝试在部分学科开展全科教学,并基于“自觉文化”规划与架构“促进式”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通过走班选修、动手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事实上,师生生命交往的主阵地也不局限于课堂。我们将学校操场西边约十亩地开辟为劳动基地,同时建成了“机器人工作室”“创想工作室”“探究工作室”“艺术工作室”,这些都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4.以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自觉成长。

评价是促进教学的最佳方法与手段。我们以发展的眼光,融书面评价与网络评价、有效性评价与成长性评价、共同标准评价与个人内差评价于一体,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1)多维度评价。

一是质量标准评价,即完善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依据标准进行评价,尝试采用考级过关的形式进行。二是技术分析评价,即运用数字化学习分析系统,提供分析报告,为学生的学习把脉。三是多方评价,即让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上级部门等共同参与,定期进行评价,力求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生。

(2)形成性评价。

我们以“做一个自觉的人”为评价指标,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行质性评价:根据各学科制定的质量标准,加强对学生学科水平的监测;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涉及的方面,设计并制作学生学科成长档案。具体操作时,学生进行自评,教师、家长和同伴进行他评。学生完成学业后,将会存有一套完整的学科学习档案。

(3)发展性评价。

我们借助专家智囊团,针对各学段各学科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设计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并作客观分析,呈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我们还将尝试研发课堂即时评价APP,借助学科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阅读是源头,课堂是根本,课程是推进,评价是保障,四者交织并行,螺旋前进,带动“自觉文化”影响下的“促进式教学”向纵深处推进。

(四)创新特色

在整个教学创新过程中,不论是变革教师教学的模型,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始终以创新作为强大的动力,坚持追寻以下质性指标:

1.实验性。

我们引领一线教师开展实践研究,揭示“自觉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特点的内在联系,着力研讨核心素养在各学科中的表现,使“促进式教学”下的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更为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

2.应用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促进教学法”强调教师是促进者,重在“促进”上做文章,但并不排斥教师的学习指导责任。为此,我们试图将促进的施动者这一内涵扩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融合性。

“自觉文化”的凝练,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一条可靠的通道来衔接两者并使其形成共生力。“促进式教学”正是在两者间搭建了桥梁,使师生生活于“自觉文化”之中,自然生长出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师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