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2018-05-21 08:41郭俊霞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范式培养模式

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简单阐述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用“范式”理论解释制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为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范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自从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每年招收本专科学生700多万,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也是700多万,这些人才中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用人单位的标准,可以对经济做出贡献。中国的大学2000多所,大部分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可是也有一些学生是有创新潜质的,学校应该培养好这些少数的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路,提供发展路径,帮助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但是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仍然是不容乐观的,我们的培养模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一是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大部分教师上课用的课件都是好多年前的,授课的形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社会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学生对旧学科范式的知识掌握的都不牢固,何谈突破旧学科范式进行创新呢?

二是考试制度单一、教学评价手段死板。我国的考试制度以高考为例,一考定终身,学生为了高考,努力识记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在题海里穿梭,抓紧时间多做一道题,多看一个可能考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哪有创新可言呢?再加上所谓的标准答案,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遏制了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评价手段死板,主要是通过量化来的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这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这样的情况下,创新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三是理论丰富,实践不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在我们大部分高校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更别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四是高校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足。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我们教师的强项是在“知识”上,围绕“知识”来组织课堂,老师讲课的内容多,但是不深,学生做题多,这导致学生很难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更别说创新型能力的培养了。

二、 制约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分析

在这里我们先介绍“范式”一词。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系统阐述的,它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公认的模式或模型。库恩给出了范式这个词的现代用法,指在某一个指定时间内一系列限定某一个科学学科的活动。把此概念引导到我们理解的范围,范式就是我们课本中学习的东西。

在库恩看来,“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转换”。即少部分人在廣泛接受的科学范式里,发现现有理论解决不了的“例外”,尝试用竞争性的理论取而代之,进而排挤掉旧范式。当然一个新的范式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赢得大部分科学家的“选票”。从上述论述中我们知道,新学科诞生之前,旧学科就是时下的常规学科,其中的范式就是课本上教授的核心知识,创建新学科就是要“排挤”掉课本中所藏的旧范式,转换成新的范式。

目前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对旧学科范式的掌握是创造新学科范式的必要准备,新学科范式是旧学科范式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旧学科范式掌握得非常深刻才能创造出新学科范式。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如何做才能达到让旧学科范式成为新学科范式的基础?极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如果学生对旧学科范式非常熟悉,他是否会愿意突破去创造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是创新型人才,而是旧学科范式的拥护者,那么新学科范式就很难被创造出来。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旧学科拥护者也就是库恩所说的常规科学家,那么我们的科学就只有局限于现有的范式举步不前,这样就会导致“范式陷阱”。

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确实有其长处,所以才会有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但是,它也有短处。其中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古代八股取士和科举制度就是巨大的范式陷阱,中国的知识分子心甘情愿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历来的状元鲜有真正有好学问的,状元都是科举制和八股的范式陷阱的迷恋者。但是诸如李白、杜甫、蒲松龄、曹雪芹却是文学领域的创新者。想想我们培养的很多毕业生并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跟我们的教育同质化是分不开关系的。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好像就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在传统的观念里,考取大学是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我们知道闻名全国的衡水中学升学率很高,每年向名校输送很多高分人才,但是他们真的是人才吗?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产物,它顺应当下的教育趋势,所以能够“取胜”。这是知识的积累,是对旧学科范式的掌握,但是创新型人才,仅仅靠知识的积累就可以吗?曾经有过调查中国的高考状元都去哪里了?显然他们并没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范式陷阱”为“钱学森之问”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因为在旧学科范式中学习得越多,掌握得越多,陷得越深,做出的成就越大,学习者就难以跳出那个圈子而去做出创造。因此,制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就很好理解,同时也让我们进行反思,什么样子的教育活动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从钱学森之问看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李娅娜,王东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2).

[4]张莉.库恩范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D].西北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郭俊霞,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范式培养模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