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孩童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 激发兴趣,引入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愉悦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门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用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的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在讲故事时,讲到最精彩、关键时,在学生期待大结局时突然暂停,故设悬念,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拿起手中的故事书,告诉他们答案就在书中,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渴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2. 投其所好,激发兴趣
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别,阅读兴趣也有所不同。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故事为喜好,而高年级学生则偏重传奇、惊险小说。女生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更钟情于体育、科学等。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细致了解,介绍书籍时投其所好,激发阅读兴趣。
3.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疑惑,激发思维,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一睹书本为快的意愿,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探寻疑惑的结果。如:上完《田忌赛马》一课后,我对学生说:“我们十分钦佩孙膑的智慧,但他后来却成了植物人。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话音刚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查找相关资料,个个显出一副找不到答案誓不罢休的样子。
二、 方法指导,学会阅读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作为读书的引导者,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阅读。利用默读法,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 略讀法。学生就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精读法。对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精美文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 摘抄法。按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议。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裁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此外,还有比较、分类、勾划等读书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 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班会、队会、黑板报、墙板报、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浓浓的书香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方式有:
1. 生生共读。同学是学习的伙伴,通过共同读书,既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又可以相互切磋,交流各自的见解,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2. 师生共读。教师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爱书的学者。就书中的问题与学生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向学生推荐阅读过的优秀篇目,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3. 亲子共读。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因此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将家庭带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活动中。
四、 激励评价,推动阅读
为推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有助于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为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都能与书籍结成终身的朋友。我们绘制了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表格分为阅读科目、阅读摘记、阅读感受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并且累计。学生时常在阅读积分表前驻足观看、互相评论,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在期末,把阅读量多的学生评为“阅读大王”,对阅读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评为“最佳读书之星”,并颁发奖品。建立阅读制度,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自觉阅读,能让学生真正阅读并收到成效。
五、 活动竞赛,享受阅读
成功,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喜悦,更是一种肯定。从阅读中收获成功,带给小学生的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在教师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中取得胜利,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会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阅读上,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而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巩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小小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美文诵读、文学知识抢答赛,还有其他读书成果展:手抄报、读书卡、报刊剪贴等展示。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巩固阅读成果,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让学生乐在阅读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教师,应做好孩子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把书读旧,把人读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真正让书香伴着孩子们成长。
参考文献:
[1]潘英.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EB/OL].
[2]杨艳.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EB/OL].
作者简介:
胡春红,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