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本之言意 涵课堂之兴味

2018-05-21 08:41何丽娥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一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描写的是秋水长天,动静相宜的深秋江天美景。其实,此番美景也应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堂,不但要知其文之内容大意,还要知其言之奥秘。作为老师,应该做文本的知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走向文本内涵,从文之意走向文之言,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读懂内容,得其意,又要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感悟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得其言,让学生也成为一个文本阅读的有心人,共鸣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掌握文意;领会文言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一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描写的是雨后的天空,阳光普照,彩霞满天,野鸭飞翔,秋水长天,浑然一体,动静相宜的深秋江天美景。其实,此番美景也应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堂,不但要知其文之内容大意,还要知其言之奥秘。

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一些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得意”,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读懂内容,理解思想,体验情感即可,就是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至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却不大关注,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缺失,学生能力发展的空白。那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知意会言,既得其文意,又得其文言呢?

一、 读而生情

曾有一位教育前辈说过:“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值得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由此可见,以读入文,走心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用心体会,用心感受。

二、 品而享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习语文中,通过体会,理解、品味语言文字,领略语文的味道,从品味中习得规律,培养能力,成长精神,彰显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悟而共鸣

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有些甚至是作者真实人生的写照。要想解读文本,领会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记忆的生活库存,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自己生活的角度来品读作品,感悟文本,走近作家,完成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实现情感的共鸣。

四、 习而得法

除了感悟文章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掌握作者在表情达意上的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体味相关词句的表达效果。

如教学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课时,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教学难点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文章描述场景较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住文章表达的方法,了解内容的详略得当。特别是在学习了除夕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找本段中心句,文段突出什么?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一特点?再让学生仿照老舍总分的写作方法,说一说家乡春节的其中一个习俗。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如腌制腊八蒜,熬制腊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这种民俗的内涵,她代表亲情、乡情、祝愿、期盼、团圆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及时点拨,学生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习得了方法,知道了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 激而活思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碰撞思维,迸发火花。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讨论点,点燃思维的火花,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成为培育创新思维的沃土。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熟读古诗,待学生基本熟读成诵后,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从理解词句开始,可以从体会人物感情入手,可以自己自学,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想象描述画面画一画,可以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也可以批注诗句等。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交流汇报。一时间,异彩纷呈的发言此起彼伏:有的学生交流了全诗的意思;有的学生说理解到“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其实是在月光下睡觉;有的学生说“卧”字比“睡”字好,能让人联想开去,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有的学生体会到牧童弄笛是一种悠闲,能够不脱掉蓑衣就躺下望月是一种悠闲,心态好才能如此悠闲……通过想象,让诗中的“意”能够“立”起来,“动”起来,“多彩”起来,具体形象、清晰丰满地诉诸于学生的脑海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还可以使诗中的“意”延伸拓展,补白文本。一节课下来,我只是简单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却是多姿多彩,天马行空,他们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内涵,还发掘了许多古诗的精妙之处,并且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就要善于发掘文中的陌生点,巧妙点,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圍绕学生学会、会学、喜学来设计。语文教学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异,引导学生由感受文字而入境、理解文字而入情、运用文字而入心,把学生思维从表象引向深层。

有人赞美花朵的美丽,我更赞美种花人的勤劳;有人惊叹钻石的璀璨,我更惊叹工匠的别具匠心。学习也如此,不仅要知道其文本优美的语言,还要体会其文本深层的奥妙所言,由“意”索“言”,知“意”会“言”,解读文本其“意”,探究作者其“言”,引导学生在文本言语中走上一个来回,细细咀嚼语文的言语,欣赏醉美语文风景。

参考文献:

[1]崔峦.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的总结讲话.

[2]林春曹.“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M].语文教学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0期.

[3]语文教学切莫得意忘言[J].教学参考,2010年第9期.

作者简介:

何丽娥,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