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晖
安全管理是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基地,需正确穿戴劳动保护,不合格者禁止进入。实训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风险辨识全面準确、控制措施有效可行方可实训。严禁私自拆除劳动防护的零部件,擅自移动、更改安全设施和警示牌。严禁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入装置区;严禁在实训区内吸烟和随意使用明火。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上岗、带病上岗,严禁在上班时间离岗、串岗,做与实训无关的事。严禁随意动用实训基地内的设备、设施,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禁止动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工具禁止使用,必须及时更换。严禁触摸、擦洗、拆卸设备运转部件;运转部件未完全停止前,严禁强制制动。禁止用手触摸装置加热区域和带电部分。
遵循精细管理原则,设备设施进入基地要建立台账,由专人安装调试至符合标准,完成所有验收项目。基地所有工作人员在装置投用前要进行培训,熟悉管理要求,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严格遵守装置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做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指令,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各项规定,践行绿色化工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的技能培训。定期培训,确保职工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错误或习惯性操作引发污染事故。
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对基地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分类,熟悉报告流程。事故发生后,根据《实训事故认定和管理办法》和相应事故的应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置,并逐级上报,尽量保持事故现场状态。事故发生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做好调查、分析、拿出整改方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对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等相关人员要从重处理。同时建立伤害事故档案,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典型材料和案例分析资料。
建立岗位巡检、日检、周检制度,及时发现整改隐患,杜绝违章行为。每学期进行各类专项检查,填写安全检查信息反馈表,在系部存档。对于查找出的问题,专人专责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落实改进,整改后销账。
在基地档案方面,要建立动态完整的实训基地基础信息档案、实训装置基本信息档案和工作人员信息档案。在职业健康方面,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健康管理。对实训前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保证职业健康防护措施齐全,合理安排职业禁忌人员的工作。在卫生方面,按照化工企业“6S”标准进行管理,践行文明实训。
另外,涉及外来施工人员时必须遵守化工实训基地各项管理规定,根据工作性质,办理动火、高空、电气、吊装作业票,相关负责人施工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落实安全保护措施,确认安全疏散路线畅通、消防设备和应急物品完整完好。施工过程要派专人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质量监督和施工效果进行验收。
以上各项精细管理制度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需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职后培训和科研中试等工作中,并结合具体工作进行不断修正完善。
[1]丁志平,许 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2]薛叙明.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