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21 12:08张晓红
求知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张晓红

摘 要:近年来大学语文改革,一直是各方讨论的焦点,如何对大学语文进行改革,重振大学语文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大学语文改革势在必行,在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造好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大学语文“好教师”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母语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母语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H19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4

我国高校虽然开设大学语文的时间比较久远,但从20世纪50年代大学语文就逐渐从课堂上消失了,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大学开始设置该课程,并且定位必修课。如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就要求该校学生大学语文为必修课,并进行考试。虽然大学语文逐步地被国内普通高校所重视,但是伴随着一些不同的意见和老套的教学方法,使其长期处于各种困境中。学生反映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师批评学生没有积极性,随着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日益加深,大学语文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教学方式得不到改善,使得一些高校院系压缩课程,或停开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长期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系彭书雄在其新浪博文《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探索》中归结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对比,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来开展的,它是一门关系到学生将来命运和前途的课程,是学生晋升更高、更好学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必然会引起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各个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其下大力量关注和重点保障。然而到了大学以后,该课程就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从原来的重中之重变成了可有可无,虽然有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語文确定为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其大学教育专业化的影响,以及最高教育部门并没有明确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中应有的地位,这样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比较随意,没有固定性,还有就是大学语文性质的定位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性。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为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理工生补课,其补充内容基本还停留在中学语文的层面。寻根究底,大学语文课程到底是做什么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是强调其实用性,还是人文性,抑或两者并重,并没有明确的定位。其次,我国各个高等院校从事大学语文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具有极不稳定性。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与从事其他专业类教学的教师待遇可谓天壤之别,在技术至上、实用为主的今天,专业课程教学必将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更好的待遇。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评定职称、晋升、经费投入等各方面便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就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尴尬状态,不是没有高水平的教师,而是大多数教师都想去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以便获得更好的待遇,另外是没有大学语文教学经验或不安心于教学的教师,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最后,就是缺乏对大学语文的创新与改革和课程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及现阶段的中国在全球经济化影响下,与西方文化逐步相结合的状态下,中国文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使得广大学生的思维观念、知识理念、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传统的纯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模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要思考,难道大学语文真的已经到了这种可有可无的地步,让领导与教师取而代之!是不是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水平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学生们已经不需要教师传道授业,大学语文课程也可有可无了呢?《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曾经在2008年7月25日发表过一篇文章《语文贫血背后是精神贫血》,该文写道,“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基本人人都会哼唱的一首歌:‘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其中“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这句歌词一再重复。可是,现在提及我们的中文教育,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拯救、危机、悲哀、边缘等这些让人感到很无奈的词语,让我们“好优美的中国话”冠上这些词语真的好尴尬。其实许多大学教师也有同感:“现在我们母语弱化越来越明显,电脑手机已经成为现在青少年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大家已经忘了怎么去用语言交流。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提高母语教育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是现在教学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认知,大学语文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人认为我们在小学、中学所学的语文已经够用了,到大学就没必要再作为重点学科来对待,然而真的够用了,没必要再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学语文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母语素养,完善我们的精神和美感,是精神,文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2006年11月,有学者在高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提出:“建议教育部把大学语文作为全体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来开。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但是目前来说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依然困难重重,要把它变成一门教师与学生都喜欢的课程还任重道远。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第一,大学语文的身份必须明确。确立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人才教育和培养中的不可缺和不可替代性。大学语文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应当给其应有的地位和高校师生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二,好的师资力量。创建“好老师”团队,转变理念,使其对大学语文课程有充分的理解和热情。把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个专业来对待。从而改变该课程的教学随意性。

第三,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程定位。这是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中国语文教学现在还是老套的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虽然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语文,但是在走进大学时,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仍然较弱,而且对于语文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是厌恶,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完成课程定位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么多年来学界对此也有诸多讨论,虽然还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但是观点已接近一致:那就是大学语文教学要更注重审美和人文性,创新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小学语文,它更强调人文和审美性,而不是工具性。提升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使其大学语文教师从宏观角度来确立课程性质,从而展开新的教学理念。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创建开放式的课程评价考核系统。活跃课堂气氛,摈弃原有的教师“自言自语”的教学模式,在参与、互动、想象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本来是一门有趣的和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但是现在却恰恰相反,学生上课如同嚼蜡,兴趣缺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善,这是我们现在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如何对应现在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满足其文化需求,是决定该课程是否受到学生欢迎的关键。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是指单一某方面的改革,体制要改,课程要创新,要与时俱进,全面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势,顺应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大学语文真正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与母语素养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张 国.语文贫血背后是精神贫血[N].中国青年报,2008-07-25(3).

[2]刘文菊.关于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