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结构及产业支撑作用
——基于民族八省区、全国、上海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

2018-05-21 01:02:34任志军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省区平均水平生产性

任志军

(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8省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快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新时代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方法。服务业的产出一部分用于中间使用,一部分用于最终使用,其中被用于中间使用的部分才是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经验研究按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去向,人为划分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没有区分中间使用的部分和最终使用的部分,非常不准确。投入产出法把为各行业提供中间投入的部分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避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民族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及对各产业的支撑作用与全国和国内经济最发达的上海进行比较研究。

一、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产出的中间使用部分占国民总产出的比率是服务投入率,是衡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2012年中国的服务投入率是14.88%,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水平,甚至也低于俄罗斯、印度等许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国家。中国服务投入率最高的省区是上海,为25.27%,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2年,民族地区的服务投入率为13.55%,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省区来看,宁夏(14.45%)、云南(13.62%)、广西 (12.29%)、青海 (12.28%)、内蒙古(11.50%)的服务投入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西藏(20.83%)、贵州(17.99%)、新疆(15.57%) 的服务投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1)。西藏由于情况特殊,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服务投入率排名全国第三;除西藏外,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贵州,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5,但与上海仍然有近8个百分点的差距。

图1 2012年服务投入率%

二、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

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是各服务行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占比。2012年占比排在前四位的服务行业,民族地区、全国、上海完全一致,但四个行业的排序有差异。民族地区与全国一致,依次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海依次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和金融业。2012年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近50%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流通性服务业,只有18.79%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核心生产性服务业。而同期全国和上海的流通性服务业的占比分别为43.39%和41.78%,现代核心服务业的占比分别为24.74%和34.39%(表1)。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构成与上海有很大差距,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省区看,民族地区流通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排前2名的省区,是新疆(65.19%) 和宁夏(57.27%),而现代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排名后2名的省区,也是新疆(10.9%) 和宁夏(9.78%),说明新疆和宁夏是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构成最落后的两个省区。流通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排后2名的省区,是青海(28.75%) 和内蒙古(30.55%),而现代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排名前2位的省区,也是青海(23.85%)和内蒙古(29.37%),说明青海和内蒙古是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构成最先进的两个省区。

表1 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使用结构

使用结构是投入到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性服务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中的比重。服务业的使用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愈高,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服务业自身的比重愈高,投入到第二产业的比重愈低[1]。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服务业自身的占74.14%,投入到第二产业的占25.68%,投入到农业的占0.18%;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49.96%投入到了第二产业,48.16%投入到了服务业,1.88%投入到了农业;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服务业自身的比重(44.08%)明显低于上海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投入到第二产业(51.22%) 和农业(4.69%) 的比重则显著高于上海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在民族各省区中,投入到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比重排前2名的省区,是青海(60.86%) 和贵州(50.88%),均超过50%,但都明显低于上海;比重排后2名的省区,是新疆(35.34%) 和宁夏(38.60%)。投

图表数据根据《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12》计算入到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排前2名的省区,是宁夏(59.42%) 和新疆(55.52%);比重排后2名的省区,是青海 (38.11%) 和贵州(45.65%),但均明显高于上海。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结构最优的省区是青海和贵州,投入结构最落后的是宁夏和新疆。

图2 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使用结构%

(三)基于中间需求率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

服务行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某服务行业的总产出中用于中间使用部分的占比,某服务行业的中间需求率愈高,则该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功能愈强。一般说来,中间需求率超过50%的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低于50%的服务业则具有明显的消费性服务功能。

服务业整体的中间需求率,民族地区为48.08%,而全国(53.17%) 和上海(57.88%) 均高于50%,说明民族地区服务业整体上更具消费性服务性质,而全国和上海服务业整体上更具生产性服务性质。中间需求率超过50%的服务行业,从高到低依次排序,民族地区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全国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5个行业;上海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6个行业(表3)。

在民族各省区中,服务业整体的中间需求率排前2名的省区,是新疆 (58.65%) 和宁夏(54.8%),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疆甚至超过上海的水平。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两项流通服务业在青海和内蒙古的中间需求率较低,但在其他民族省区却具有明显的生产性服务功能;金融业在各民族省区中均具有明显或十分显著的生产性服务功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云南生产性服务功能不明显,但在其他省区生产性服务功能极为显著,在青海、西藏、广西、内蒙古的中间需求率都超过100%,内蒙古甚至达到248.1%,说明在这些省区,该服务业每年大量从域外流入,急需加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青海和西藏具有明显的生产服务功能,但在宁夏生产服务功能极弱;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青海、内蒙古、云南具有明显的生产服务功能,但在宁夏和西藏生产服务功能极弱。具有明显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服务行业,西藏最为广泛,有7个;宁夏和青海有6个;新疆、云南、贵州、广西有5个;内蒙古只有4个。

表3 2012年各服务部门中间需求率%

三、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

在一个产业的全部投入中,服务投入占比就是该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某产业的服务投入率越高,生产性服务对该产业的支撑作用就越大。

(一)国民经济整体的分类服务投入率

国民经济的流通性服务业投入率,民族地区(6.73%) 略高于全国(6.45%) 的水平,但明显低于上海(10.56%)的水平;民族各省区中,新疆(10.15%)极高,接近上海的水平,而内蒙古(3.51%) 和青海(3.53%) 极低。国民经济的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2.57%)低于全国(3.68%) 的水平,显著低于上海(8.69%)的水平;民族各省区中,只有西藏(4.91%)高于全国的水平,其它均低于全国水平。国民经济的金融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2.87%) 低于全国(3.03%) 和上海(3.22%),但差距不大;民族各省区差距较小,都接近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图1)。

(二)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

1.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服务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会超过一、二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服务业自身成为生产性服务的最大需求主体[2]。2012年民族地区、全国和上海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都大于一、二产业服务投入率(图3)。民族地区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是21.20%,低于全国25.61%的水平;上海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为42.91%,是民族地区的2倍。民族各省区中,青海的服务业服务投入率最高,而第二产业和农业的服务投入率最低,说明经济的服务化程度相对较高;内蒙古和云南是服务业服务投入率低于20%的两个省区;内蒙古和新疆农业服务投入率高于10%,两个省区的农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服务化水平。

图3 2012年三次产业服务投入率比较%

2.三次产业的分类服务投入率

整体来看,民族地区、全国及上海三次产业分类服务投入率有比较一致的地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投入率都比较高;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二、三产业的投入率相对较高;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只在第三产业有相对较高的投入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的投入率都比较低(表4)。分行业具体看:

(1)批发和零售业。在第一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3.25%) 要高于全国(1.47%),但显著低于上海(6.81%);在民族各省区中,青海和西藏的投入率极低,其它省区都高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第二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2.80%) 高于全国 (2.79%),但低于上海(4.21%);在民族各省区中,青海(0.36%) 和内蒙(0.22%)极低,其它省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极高(6.37%)。在第三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1.79%) 低于全国(2.52%) 和上海(3.62%);民族各省区投入率比较接近平均值,没有出现极端值。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第一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 (1.95%) 高于全国(1.21%) 和上海(1.45%);在民族各省区中,青海、西藏、广西投入率极低,不到0.7%,其它省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第二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2.88%) 高于全国(2.63%);在民族各省区中,青海(0.83%) 和内蒙(1.42%) 极低,其它省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5.32%) 和贵州(5.60%) 极高,超过全国水平的2倍。在第三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4.36%) 低于全国 (4.42%),显著低于上海(11%);民族各省区投入率比较接近平均值,没有出现极端值。

(3)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这四项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较为明显。住宿和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都要高于全国和上海的水平;民族各省区投入率比较接近平均值,没有出现极端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上海的水平;其中,青海(3.76%) 与西藏(3.07%) 极高,超过或接近上海的水平。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业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产业。在第二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1.56%)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但低于上海(2.47%);内蒙古和西藏出现极端值,均高于上海的水平。在第三产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2.53%) 低于全国(4.34%),显著低于上海(11.7%)。

(5) 民族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的投入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4 2012年各产业服务投入率%

(三)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

制造业是民族地区重要支柱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做支撑。

1.制造业的分类服务投入率

2012年,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是9.27%,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是5.81%,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是1.21%;全国平均是10.73%,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是6.14%,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是2.10%;上海是11.19%,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是6.16%,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是3.11%。民族地区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流通服务业投入率、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既落后于上海,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民族地区内部来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内蒙古(5.36%)、青海(6.88%) 相对较低;新疆(16.11%)、贵州(14.09%)、西藏(11.76%)相对较高。制造业的流通服务业投入率,青海(1.57%) 和内蒙古(2.27%) 相对较低,新疆(12.16%) 和贵州(9.42%) 极高,远超出全国(6.14%) 和上海 (6.16%) 的水平;西藏(6.50%) 和云南(6.32%) 略高于全国和上海水平。制造业的现代核心服务业投入率,除西藏(3.16%) 高于全国 (2.1%) 和上海 (3.11%) 的水平外,其它省区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宁夏 (0.49%) 极低 (图4)。

图4 制造业分类服务投入率%

2.不同类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

民族地区制造业以资源型制造业为主,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占比较低。

(1) 资源型制造业。资源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10.03%) 高于上海(9.33%)和全国(9.29%),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6.30%) 明显高于上海(4.98%) 和全国(4.80%),但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1.13%) 又明显低于上海(2.68%) 和全国(1.72%)。从民族地区内部来看,资源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贵州(16.23%) 和新疆(15.46%)极高而内蒙古(6.28%) 和青海(6.36%) 极低;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贵州(11.51%)和新疆(12.11%) 极高,而内蒙古(2.71%) 和青海(1.46%)极低;现代核心服务的投入率,西藏(4.08%) 极高,而宁夏 (0.33%) 极低 (图5)。

图5 资源型制造业服务投入率%

(2)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9.01%) 低于上海(11.18%) 和全国(12.28%);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 (5.45%) 低于上海 (6.34%) 和全 国(6.61%),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1.37%) 明显低于上海 (2.78%) 和全国(2.96%)。从民族地区内部来看,装备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贵州(15.06%) 和新疆(22.02%) 极高而内蒙古(4.65%) 和西藏(3.10%) 极低;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贵州(9.97%)和新疆(13.51%) 极高,而内蒙古 (1.89%) 和西藏(1.00%)极低;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各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0.8%)和内蒙古(0.95%) 极低(图6)。

图6 装备制造业服务投入率%

(3)其他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率,民族地区(7.95%) 明显低于上海(14.65%)和全国(10.74%);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5.07%) 要低于上海(7.61%) 和全国(7.53%);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1.29%) 低于全国 (1.49%),显著低于上海(5.28%)。从民族地区内部来看,其他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率,新疆(16.18%)极高,高于上海和全国的水平,而内蒙古(4.00%)极低;其中,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新疆(11.72%) 极高,而内蒙古(1.66%)和青海(2.87%) 极低;现代核心服务的投入率,民族各省区均显著低于上海的水平,贵州(2.65%) 和西藏(2.41%) 相对较高,而宁夏(0.80%) 和广西 (0.83%) 相对较低 (图7)。

图7 其它制造业服务投入率%

四、结论、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服务投入率远低于上海,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落后。流通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民族地区明显高于上海,也高于全国;而现代核心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占比,民族地区显著低于上海,也低于全国。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服务业的比重民族地区显著低于上海,也低于全国;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到第二产业的比重,民族地区显著高于上海,也高于全国。民族地区服务业更具消费性服务性质,而全国和上海服务业更具生产性服务性质;具有明显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服务行业数量,民族地区与全国一致,但少于上海。

3.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国民经济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上海的水平;国民经济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上海的水平。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显著低于上海,也低于全国;第二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略低于全国和上海;农业的服务投入率民族地区高于全国而低于上海。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流通服务业投入率、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既落后于上海的水平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资源型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流通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高于上海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资源型制造业的现代核心服务业的投入率,民族地区又低于上海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流通服务业投入率、现代核心服务业投入率民族地区均低于上海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4.民族各省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结构及产业支撑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

(二)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快,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服务业发展却明显滞后。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需求拉动力,服务业发展自身具有自我增强作用[3]。民族地区服务业规模远低于东部地区,不能象东部发达省区的服务业那样形成自我增强效应。同时,民族地区经济倚重倚能现象突出,以资源开采及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占比高,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新经济动能尚未形成,初级化、传统性为主的工农业和服务业结构导致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层次低,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抑制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依托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民族地区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呈现出高投资率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企业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利润,自身缺乏开展研发和技术革新的动力,抑制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核心生产服务业的需求。

3.市场化、城镇化水平低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民族地区国有经济成份占比高,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缺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低,对社会资本、外资缺少吸引力。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流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弱。加之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普遍对服务业重视程度不高,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限制了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抢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育完备齐全的产业链和提高各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需求总量扩大和层次提升。

2.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托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民族地区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环境。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规范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规则,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业建立市场化竞争机制。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建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生产性服务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鼓励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服务业。强化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民族地区形成发挥自身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蔡群起,龚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2016,(9):154-165.

[2]李善同,高传胜.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M].上海:三联书店,2008:164.

[3]黄莉芳,杨向阳.中、美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5,(3):99-106.

猜你喜欢
省区平均水平生产性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