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洪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5)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腾讯的三大应用:微信、微博和微视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迅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沟通与互动的主要工具,在信息获取方面也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转移到了移动端。通过移动端的各种APP应用,在信息推送和获取方面更加方便、快捷。然而,受认识偏差、技术水平和经费投入的限制,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并没有立即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引起重视,在服务方面没有及时体现,导致在微服务和微平台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服务方式,敏锐捕捉读者需求方式的变化,搞好微服务和微服务平台构建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微服务指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的优势,结合微信、微博、微视等应用,依托网络、电子和数字技术,构建数字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详细、精准和个性化服务。微服务在服务形式上更具互动性,在接收方式更具移动化,在服务内容和时间上更具碎片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移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智能终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各种APP的开发应用,使得智能学习、生活已成为读者的日常。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有所动、有所为,主动了解读者的学习习惯的转变,改变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内容,来迎合读者的需求。把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放在第一位,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切实贯彻《图书馆读者服务宣言》中提出的“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和“以读者的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基于移动技术飞速发展和读者学习习惯的转变这两个因素,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对移动图书馆、电子图书、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专题数据库等文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一站式检索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构建微服务平台也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数据平台,是解决信息孤岛的有效手段,必将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很多图书馆管理者对微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分辨不清,简单认为微服务平台就是微信公众号平台。由于管理者对微服务平台认识上的偏差,对微服务平台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平台内容不丰富,没有亮点。另外,大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没有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集成,书目检索、续借、文献检索、下载等基本功能无法实现,读者体验感不强,进而缺失对微服务平台的兴趣,导致微服务平台建设的初衷无法实现。
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如微刊、微报、微视频、便捷查询等,栏目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具有特色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由于图书馆人员有限,基本上仅限于处理日常事务。经调查发现,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在建设完成后,无专人值守、负责,读者的咨询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复,无法聚集人气,读者利用率低下,集群效应无法产生,大大降低了微服务的质量。
1.多终端服务模式同步进行
对于办公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已养成PC端使用习惯;对于非办公人员来说,喜欢使用移动端。因此,为兼顾读者的使用习惯,两种模式应同步进行开发,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
2.突出靓点业务
作为微服务平台的构建者,应从普通读者角度出发,进入平台能发现自己感兴趣、有需求的业务,如“图书查询”“我的借阅情况”“送书到家”“数据库远程访问与下载”“座位预约”等,使读者能体验到微服务的便捷与高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增加服务内容,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微服务平台。
3.多入口方式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读者喜欢使用微信、微博、QQ、支付宝等APP,微服务平台开发者应切合读者的使用习惯,整合多种登录方式,实现多入口访问,获取体验一致的服务,真正体现“微”服务的本质内涵和平台建设初衷,提升读者访问体验。
1.微服务建设
微平台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部分,必须以服务读者为基本出发点,突出亮点内容,采取多种入口、一站式微服务等方式,整合资源内容,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微服务平台。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微服务平台架构图
(1)基础业务。图书馆基础业务面向全部读者开放,无论是否登录,均可实现基础业务的访问查看。这些信息应包括图书馆概括、馆舍风貌、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开馆时间、新闻资讯、新书推荐、联系方式等。
(2)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内容应是读者经常使用的、关注度较高的业务,是提升微服务关注度和使用度的主要吸睛点。这些业务应该包括OPAC、我的图书馆、续借、一站式电子资源检索下载、送书到家、座位预约、在线咨询、信息推送等。
(3)第三方业务。第三方业务是服务读者学习、生活的辅助工具,多为校外资源,主要是图书馆购买、定制或试用的服务,比如远程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移动端APP、Springerlink移动客户端、CNKI阅读器等。这些业务通过远程访问或安装本地镜像实现无障碍访问,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使用、反馈情况,适时作出调整。
2.微服务平台建设
微服务平台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核心,在架构设计上应具备产品化、去中心化、按需伸缩和异构性,在开发与测试上应专注业务发展、团队全功能化和服务独立测试,在部署与运维上应注重单独部署、服务监控和错误隔离。因此,微服务平台应包括微业务平台、开发者平台、管控平台。
(1)微服务平台。微业务平台能将图书馆的资源快速分享,传播效率更高,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准确、及时、高效。
(2)开发者服务平台。开发者服务平台可对读者提供帮助信息、新业务测试等服务,配合微业务开发者完成测试、上线和运营支持,大大提高学校和开发者的协作效率。
(3)微服务管控平台。随着地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微服务内容会不断增加或调整,提高了微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复杂度。数据接口不断整理和改造,使得平台运维变得更加复杂,就必须引入微服务管控平台,对微服务的优点、缺点进行治理,使微平台的架构更加简单、易扩展,使微服务更加产品化、轻量化,在微平台安全性方面达到内外网统一治理的目的。
通过了解,就目前已有微平台服务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当中,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无相关的管理制度、无专职管理人员、信息推送时间长、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无在线值守人员等,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微服务平台的管理,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一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新兴服务方式与传统的阵地型服务方式不一样,建立健全符合微服务特征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制定微业务信息的编辑、发布、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来规范服务形式、手段和方法等。
二是应设置专门的服务机构,同时配备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推送、在线值守、互动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促进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及时处理与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拉近馆读关系。同时,对专职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领导要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领导要保持服务思想的前沿性,不断了解图书馆的发展前沿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微服务平台是新兴服务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也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图书馆领导的协调能力和重视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加强对平台的使用宣传。图书馆藏书重在用、不在藏,微服务平台也是一样。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的平台要体现其价值,必须加强宣传和使用引导,让广大读者知道、了解微服务平台,不断使用、进而离不开微服务平台,这样才能体现出微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诗琪,杨晓宁.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7(4):139-140.
[2]姜笑楠.微媒体在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微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6(10):55-56.
[3]韩祥宗.“互联网+”战略背景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6(8):87-88.
[4]郭一幔.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D].郑州大学,2015.
[5]孙静.基于数字阅读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