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颢文,顾友梅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南京222000;2.新海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苍梧校区,江苏连云港222000)
高校留级学生是指大学中因学业不良,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被强制或自愿申请跟随下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很多留级学生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学习成绩差,不求进取,沉溺于网络游戏等,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所以,加强对留级生的教育和辅导转化工作尤为重要。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大一至大五留级生40名,同时随机选取160名非留级的学生进行对比。将学生集中在教室里统一施测,测试时间为20分钟,发放统一的测试指导语,整个测试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完成。
本次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本量表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该问卷由90个项目构成,主要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
根据SCL-90量表的评分标准,本研究以任一因子分≥2.5分即被界定为心理异常,因子分在3分及以上者需特别留意。留级学生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以及具有中度以上症状者所占比例见表1。
表1 各因子得分情况及具有中度以上症状者比例(n=40)
得分最高的因子是焦虑,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躯体化,得分最低的是恐怖。9个因子的阳性检出率按照轻重程度依次是:焦虑(52.50%)、人际关系敏感(40.0%)、强迫症状(37.5%)、敌对(27.5%)、抑郁(25.0)、精神病性(22.5%)、恐怖(20.0%)、偏执(17.5%)、躯体化(15.0%)。统计结果显示,留级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等方面,尤其是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最高,且在该因子上具有中等以上症状者比例也是最高。
将留级生与非留级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见表2),留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低于非留级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非留级生。留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由留级带来的挫败感使得他们出现认知偏差,对学业以及未来处于焦虑、情绪低落、人际关系敏感等消极心理状态,从而成为心理问题的易发人群。
大学生入学初始,大部分同学都能逐步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方式,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导致专业选择失败,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自我评价过低,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加之医学课程难度加大,从而加重学生对学习的反感程度,导致学习动机的缺乏,学习目标的缺失,使得他们出现厌学、忧学的状态,消极应对学业,导致成绩下滑出现挂科等现象,从而导致留级。
表2 留级生与非留级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对比
独立学院很多留级生的家境不错,父母对他们的溺爱,造成他们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自律能力较差;由高中阶段老师父母的强压式管理到大学阶段半自由管理方式的转化过程中缺乏指导、缺少制约,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较为茫然,学习无规划、无目标,生活无条理,行为懒散,不思进取;同时,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不紧密,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如同上了保险,忽略对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心理动态,导致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得不到家人及时的支持与关心,情绪容易陷入失落、焦虑的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
朋辈支持是指留级学生现班级、原班级的同学、初高中同学朋友和老乡等具有相同背景或共同语言的同龄人提供的支持。留级的学生由于和原班级同学的课程不一致,又不在同一宿舍,导致沟通交流减少;同时对待新的集体没有归属感,加之因为留级的原因,使得他们心理上较为自卑,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不愿意结识新的朋友,内心较为封闭,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
学生出现留级的原因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教育管理的经验,加强对留级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转化工作,形成可操作的帮扶计划。(1)建立留级生数据档案。将留级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心理测评情况、学习成绩情况包括挂科门数、绩点数、四六级成绩等建立详细的档案,并持续更新,及时掌握留级生的学习动态;对于即将达到学业预警的同学要及时成立由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帮扶小组,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激发学习动机,给予专业有效的帮助。(2)重视心理帮扶工作。大多数留级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内心比较自卑、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以年级辅导员老师为主力,对留级生要给予积极的期望,充分利用鼓励、赞扬等方式,建立留级生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形成中肯正确的自我认知,善于用自我暗示等方式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融入进来,结合心理测评
结果,定期对留级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提供专业的帮助;还需要以班级心理委员为抓手,通过开展班级集体活动,鼓励学生与留级生的交流,给予朋辈的心理支持。(3)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大部分留级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加之医学课程难度的增加,产生自暴自弃的厌学行为,所以学院应该定期针对不同专业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的职业道路,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和认可度,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重建学习动力。(4)建立家校合作互动制度。大多数的留级生不愿意把自己在校的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所以要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保持沟通的常态化,及时交换学生信息,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在得知学生留级的事实后,要切实地关心、鼓励学生,减少责备,帮助孩子重拾信心。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留级学生的职业观、价值观的塑造教育,家校共同努力帮助留级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
参考文献:
[1]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04-30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荆龙,赵慧.高校留级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引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5(23):124-125.
[4]赵阳,张书贵.高校留级生问题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1(6):116-117.
[5]孙茂才,张鸿来,孟楠,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留级现象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55-56.
[6]刘鹏飞,方海.独立学院留级生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应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24-25.
[7]梁扬眉.高校留级生成因分析、管理难点及转化对策[J].南方轮刊,2015(2):111-112.
[8]李慧民,王宇明.110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调查[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19-20.
[9]潘云峰,张玲彬,苗天宝.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