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远,周晓莲,王显金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沿海城市往往拥有天然良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造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便捷的交通等优势,从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但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承受的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不仅有着一般城市所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土地供应紧张、空气质量下降等等生态环境文明,而且还承受着滨海湿地减少、海洋污染严重、重化工导致的空气污染等滨海城市所承受的生态压力。因此,为了促进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构建了涵盖指标体系、数学方法和政策建议的生态安全评价框架。
生态安全的研究始于对环境安全的讨论。1977年,美国学者莱斯·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提醒人们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性。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于1989年对生态安全的概念从狭义和广义进行界定。广义上,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安乐、健康、生活保障来源、基本权利、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生态安全。狭义上,反映了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标志着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一起成为国家安全的三大基石。之后,生态安全的研究迅速兴起,如程漱兰从理论上论述了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属性。秦建成、高明对重庆三峡库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生态安全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左伟、王桥建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标准得到广泛引用。高香玲等研究了大连市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可见,国内有关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两方面,其一是理论研究领域,其二是以某一特定城市(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比较缺乏对一类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的文献并不多见。上述研究有值得继续探索的地方,具体包括:一是指标体系要体现沿海城市的特色;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的对比;三是指标权重的计算上,可以考虑主客观权重综合方法等。
指标选取首要的是如下三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必须客观反映生态安全现状;二是系统性原则,寻求自然压力、人为压力与生态安全变化之间的关系;三是目的性原则,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科研服务及为公众要求服务,提供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现状、变化及发展趋势的解释报告。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由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此模型逻辑体系严密,DPSIR和DPSR等是其延伸,体现较好的弹性。评价沿海城市生态安全值得借鉴。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因果关系为基础,即人类活动施加压力于环境;环境改变了其原有的性质或自然资源的数量(状态);人类社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本文借鉴PSR模型作为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指标选取参考国际标准、高频使用和沿海城市特色指标(见附表1)。
传统的指标赋权方法有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主观赋权法被广泛采用,但受人为干扰因素大;熵权法赋权具有客观性,以指标间离散程度为依据,创造信息熵这一概念来表征权重,其优点是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以主观赋权的人为偏差,缺点是受数据影响大。故可以采用综合赋权法和动态赋权法。
为使评价模型信息提取更充分、评价结果更客观,可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灰色系统方法,物元可拓分析法、集对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新颖或智能评价法,对沿海城市进行对比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由传统灰色系统理论发展而来,核心概念“关联度”表征两个事物的相似或同步程度,如两条曲线基本走势一致则关联度大,否则较小。与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数据敏感度不高,便于广泛应用。
鉴于“安全与否”是个模糊概念,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可以视为一个模糊数学问题。模糊数学方法其概念和方法实不“含糊”,用精确的理论研究具有“模糊”特征的系统。
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线性变换手段,通过指标的综合,达到“降维”的目的。虽不可避免丢失少量信息,但亦有以较少的综合变量取代多维变量的优点,是一种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
现实系统往往是一个存在不相容问题甚至是矛盾问题的待研系统。可拓学是研究不相容问题的转化规律与解决方法有力工具,它创立物元描述矛盾,以物元变换转化矛盾,以可拓域、临界值、关联函数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物元分析法既可以得到各指标的评价水平信息,又可以通过分指标加强综合得到系统整体的安全水平。
PSR模型把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能更准确地反映沿海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某沿海城市在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对比,观察该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趋势;通过不同沿海城市在空间维度上的横向对比,找出城市的优势和弱势。根据可拓评价法所得单个指标的水平信息,结合整体曲线走势和对比,更能获得全面的系统安全信息。在此基础上,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思想,采用法律法规、经济制度、行政手段等方式来实现对沿海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如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沿海城市发展规划,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实施森林、海洋、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机制,重视生态教育提升民众生态安全意识等。
参考文献:
[1]高香玲,王耕.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0):96-101.
[2]卢小丽,秦晓楠.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结构及稳定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35(9):2433-2441.
[3]吝涛,薛雄志,卢昌义,等.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鹭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报,2006(12):3998-4006.
[4]左伟,王桥,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67-71.
[5]赵莺燕,于法稳.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6(2):55-60.
[6]Walz R.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Systems:Experiences from Germany[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25(6):613-623.
附表1 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