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政法杂志》系列报道之二紧抓人心,文字就有力量
——分享《方圆》的办刊理念

2018-05-21 07:34孙丽
民主与法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方圆杂志法治

孙丽

>> 孙丽

《方圆》杂志创刊于1993年年初,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杂志。

试刊号64页,黑色的封面上是个年轻的“女犯罪嫌疑人”,头发半遮着脸庞,眼神低垂,手腕上闪着明晃晃的手铐,让人看了就难忘。这个模特是当时京西饭店一名服务员,我们托熟人找过来的,还付了少许劳务费。

那时的《方圆》语言文字偏向于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法制类报道,以文学的笔法叙述案例,绘声绘色,紧抓人心。

“方正法度,圆融情理”的办刊理念

十年后,2002年《方圆》全新改版。那个时期也正是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南方系”新闻崛起时期,各大媒体跃跃欲试都在朝专业新闻化方向发力。杂志确立了“方正法度,圆融情理”的办刊理念:由黑白纸张转变为全彩版,铜版纸印刷,由原来法律文学刊物转向法制类新闻杂志。

时任《方圆》主编赵志刚(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微信公众号“法律读库”创办人)锐意进取,积极引入中青年法学家(学术顾问)、学者型作者(主笔)、骨干编辑记者参与策划重点选题写作,由案例纪实向思辨法治转型,使杂志的文本创新探索有了一个新的标杆。第二年,《方圆》杂志就荣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图书奖”一等奖。

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标语的真相》《爬梯之讼》《偷车贼的故事:诉讼中的和解余地》《赤脚律师》《青海太平》等新闻作品,从寻常生活中捕捉法律的印迹,语言活泼,现在读起来仍然触动人心。

当时的新闻界风起云涌,竞争势头初显。南方日报报业集团顺势北上,与光明日报社跨地区合办《新京报》,借助北京的地缘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深度报道”和“评论”,向全国辐射。同类期刊《民主与法制》《法律与生活》《检察风云》等风生水起。

2005年1月,《方圆》改版,改名为《方圆法治》,出版周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杂志编辑部也从报社一个部门升级为杂志社(独立法人)。改版后的《方圆法治》突出法治新闻报道特色,“关注民生、倡导廉政、研判经济、启蒙法治”,加强了重大案件报道力度,陆续推出了一大批掷地有声的新闻作品,如《贪官为何越判越轻》《济南爆炸案,段义和》等。其中,《一位退休检察官与84份阵亡通知书》一文入选中央电视台“封面2006”主题晚会,成为电影《集结号》的故事原型;记者韦洪乾撰写的《举报庞家钰》一文,因为扎实的采访和客观的报道风格,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做有质感的法治新闻”

杂志不同于报纸,不是转瞬即逝的新闻纸,它需要力透纸背的感觉,不是单纯被讲述,而是人心可以感觉到的抓力。

2007年以来,随着杂志自身采编团队的日趋成熟,除了“爆猛料”,《方圆》有意识地向民生“大法治”领域倾斜,加大独家报道的策划力度,讲求语言的通俗流畅,“做有质感的法治新闻”。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法治印迹。人们经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按理说,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饱经风雨、阅历丰富,应当对世事洞若观火。然而,根据近年来一些司法机关的统计数据,老年人正在成为诈骗案件的主要被害人群。为什么老年人反而容易受骗?老年人又要怎样避开紧锣密鼓的诈骗陷阱?杂志顺势推出了《老年人防骗指南》。

比如,从细节入手观察法治进程。反腐案例很多,但是有一种行贿手法很特别,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皮袍、人参、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传统做法,而是投其所好,摇身变成了官员们喜欢的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文强、慕绥新、王怀忠等都是其中的典型。雅贿都有什么套路?数额在司法上如何认定? 从细节出发,记者邰筐撰写了《雅贿江湖》。

比如,热点法治新闻背后又蕴含哪些不为人知的法治常识?《奇葩案件,让法律有趣起来》就集装了不少这样的案件:优衣库更衣室不雅视频事件,引发了关于“更衣室”到底算不算公共空间的大讨论;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虾,生生让各路大侠搞不清楚:这店主到底是普通的民事违约,还是触犯刑责的欺诈行为;还有那个索赔1000亿的老太,捉人眼球的炒作背后,维权和欺诈尚有一步之遥。这些案件,让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带来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带着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杂志和读者一起找专家、查资料、做拼图、求真相、学法理。现实中,我们也得到了呼应。《蚁贪》《盗墓江湖》《贪官拎包人》《亲历编纂民法典》等报道引发了舆论热潮,其中《“三非”老外生存状况调查》荣获全国社会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问责通钢》被评为全国法制好新闻奖深度报道类一等奖,杂志还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期刊”,荣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开拓“法智”传播崭新境界

近年来,在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杂志融合新媒体“短、平、快”的优势,有效整合采编力量,推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全媒体作品。

其中,《嫖娼被抓,你想知道的法律问题都在这里》《贪污、受贿到什么程度要判死刑?改标准了》《数以万计的网红女主播被查!她们到底直播了什么?》《于欢案:为何是最高检介入而非最高法?》等新媒体作品,屡屡被长安剑、网易、腾讯等客户端转发,其中《张大伟回国投案自首,为什么追逃爱劝返?》一文的微博阅读数高达1126.7万。记者汪文涛撰写的《体坛反腐》一文杂志刊发后,经微信公众号推送,阅读量达到了21万,众多公众号及网站争相转载,社会影响力极大。

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竞争,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深入一线调查采访报道。比如,对于白银大案的系列追踪报道。记者张振华耗时近一年,四次前往白银,深度走访参与此案侦破、审理的公安、检察、法官、辩护律师以及高承勇的乡亲、同学、亲友、邻居,独家披露此案背后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内幕,并面对面采访了高承勇本人。

本次追踪报道,杂志通过“新媒体-报纸-杂志”全媒体传播思路,先期推出了新媒体微信作品5篇、后报纸杂志作品,2017年11月5日杂志出版了《白银往事》封面报道。该组稿件全面而详细地展现了“白银案”案发前后高承勇的人生状况、家庭状况、心理变化,更是以“精准细节”深度描绘了高承勇在白银所犯10起案件的受害者的人生状况。白银系列稿件被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北京时间、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广泛转载,受到高度关注。

目前,杂志纸质发行已经突破11万份,在纸媒举步维艰的时候,也算欣慰。在数字销售方面,2013至2017年杂志均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评选TOP100,排名稳步上升。刚刚,杂志还收获了腾讯新闻企鹅号颁发的两会期间“最佳专业报道奖”。

近年来,杂志还推出了《非常法律语文》《中国反腐实录》《反贪局长访谈录》等系列图书,年底还将出版“白银案”等相关非虚构图书作品,实现全媒体产品的终端转化。从简单的法律条文宣传到法律知识普及再到法治思维方式养成,目前,《方圆》已形成了以《方圆》杂志为依托,涵盖杂志出版、图书策划、新媒体营销、影视视频制作、研讨会议及法治文化策展等多元化全媒体“法智”文化发展新格局。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一本杂志可能无法改写一个时代,但能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一本有理想的杂志,在完成自身成长蜕变的同时,也能记录下一个国家的法治截面史。“法治”,从理想到现实,正在逐渐走进国人的内心,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方圆杂志法治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