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感悟 在应用中提升

2018-05-19 09:31王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个角条边直角

王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38-0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到38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准备:三份材料袋,装有常见平面图形的袋子,长方形和正方形板贴,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润物无声。

师:(课件)小朋友们,看大家一直在随着音乐哼唱,肯定很熟悉也很喜欢这首歌喽。能给叔叔阿姨们介绍介绍吗?

生:贾乃亮,甜馨合唱的《大王叫我来巡山》。

师:谢谢你!听说这对父子参加了一个亲子节目,叫做…… 生:《爸爸回来了》。

师:(课件)这些小宝贝们,你们还能记得吗?

生:能。

师:喜欢你们的自信,猜猜看?请听好:他是武林盟主,混血王子。

生:嗯哼。

师:再来一个?她是天生的段子手,爱吐槽,鄙视贾乃亮。

生:甜馨。

师:一猜一个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王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我认真观看节目,记住了每个小朋友的特点。

师:是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抓住特点就能对号入座。这个节目超级火爆,不只是因为好玩,关键是它能传递一些正能量。王老师感受到了分享和合作,你们呢?

生1:温暖。

生2友爱。

师:真好!满满的正能量,那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品质,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利用上课前的3分钟,安排了关于某一个综艺节目的谈话活动,暗示学生要养成“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习惯,学生乐于接受,用儿童的方式抵达了儿童的心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摸图形游戏

师:孩子们,此刻屏幕上出现的是?

生:我们的校园。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片中物体的面,能找出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把这些物体的图片画在硬纸板上,剪了下来,放在这个袋子里,谁能摸出长方形?

生:(摸图形)

师:摸对了吗?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不是直角。

师:看得真准!正方形谁想摸?

生:(摸图形)

师:哇,摸得真准,肯定有小窍门,愿意分享吗?

生:边都一样长,角都是直的。

师:是的,你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研究平面图形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图形的边,也要考虑图形的……

生:角。

师: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在低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那样的认识是感性的。教师通过“摸图形”的游戏,既唤起了已有知识,又让学生切身意识到,凭着已有的印象,还不能一下子准确的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了学生新的探知欲望。摸图形失败的经历必将帮助学生找到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向——边和角。心中有了一座灯塔,学生已经跃跃欲试。)

2.揭示课题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它们的特点呢?

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生:边和角。

师:很好的思路!就听你们的。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探索长方形特征

师:首先研究长方形,(长方形教具磁性板贴)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同步)。读懂要求后,请取出一号袋里的材料,开始研究吧。

生:(操作活动)

师:一起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吧。首先来看边。

生: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也相等。

师:怎么发现的?

生:量。(板书:量)

师:经过测量,你的那个長方形2条长边大约都是多少厘米?

生:12厘米。

师:2条短边呢?

生:9厘米。

师:所以你发现了……

生: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也相等。

师:开了个好头,不错!有其他同学也用了量的办法吗?

生:我量的这个长方形,2条长边都是5厘米,2条短边都是2厘米,所以,我也认为长方形的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也相等。

师:说得真完整!都有这样的发现?

生:是的。

师:如此看来,尽管长方形有大有小,但是每一个长方形的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也都是相等的。

师:通常,我们把这样(指图)面对面的边称作“对边”。找找看,长方形中有几组对边?

生:2组。

师:真厉害啊,能在黑板上指出来吗?

生:这是一组对边(边指边说)。

师:它们是……

生:相等的。

生:它们也是一组对边(边指边说),也是相等的。

师:于是,我们可以简洁的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板书:对边相等)

师:通过量一量,能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折。(板书:折)

师:边折边说效果好。邀请你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生:(边折边说)

师:用折一折的方法也能发现……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小手儿举得真高,你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拆。(板书:拆)

师:说得详细点。

生:我把这个活动长方形的4条边拆下来,发现2条长边能重合,2条短边能重合,所以,用拆的方法也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肯定还有其它的办法,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刚才,我们通过( )的方法,都能发现( )

师:还有谁愿意完整的说说,长方形边的特征?

生:……

师:那么角呢,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有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4个角都是直角)

师:了不起的发现!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分别和长方形的4个角比一比,能完全重合。(板书:比)

师:比了几次?

生:4次。

师:可以的。可是,刚才老师观察到有个小朋友只比了1次哦,他会怎么比呢?

生:……

师:好吧,那就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小智多星登台展示。

生:(操作介绍)

师:多有创意的想法呀。学习数学就是要这样。

2.探索正方形特征

师:那正方形又有哪些特征呢?猜猜看。(正方形教具磁性板贴)

生1:4条边都相等。

生2:4个角都是直角。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行……

生:验证。

师:那就赶紧打开二号袋,开始你们的验证吧。

生:(操作活动)

师:小朋友们先说说,你是怎样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生1:尺子量。

生2:拆下来能重合。

生3:折一折。

师:是和长方形一样折吗?

生:是的。

师:请一位小朋友拿着正方形的纸边折边说。

生:上下对折一次,能发现上边=下边;左右再对折一次,发现左边=右边,这样,4条边就都相等了。

师:是吗?

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图形,虽然上边=下边,左边=右边,(板书:上边=下边,左边=右边)但是4条边并不都相等,能找到吗?

生:长方形。

师:是呀。所以如果我们再怎样折一折,得到一个什么条件,就能让这4条边都相等了呢?

生:斜着折。

师:这个方法可行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小朋友动手折,教师在屏幕上动画演示)

师;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2条边相等,这2条边也相等(手指)。

师:它们是邻居,我们称“邻边相等”,现在,正方形的4条边才真的相等起来。

(板书:上边 = 左边)

‖ ‖

右边 = 下边

师:有了这样一个重大突破之后,能不能再向前推进一步?有没有那样一种折法,能让大家一下子看出4条边相等呢?

生:斜着对折2次。

生:(动手折纸)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4条边重合了,4条边都相等。

(板書:4条边都相等)

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呀!“4个角都是直角”又是怎样验证的呢?(板书:4个角都是直角)

生:和长方形一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生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个需要更为强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学生欣喜不已,初步体会到成就感,这必将转化成他们探索新世界的动力。)

3.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回顾

师:我们一起通过量,折,拆,比的方法,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什么特点?

生:……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1: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将角的特点合二为一)

生2:对边都相等。

师:是的。其中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邻边也相等。

那么孩子们,闭上眼睛,头脑中出现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边缩短,再缩短,一直缩到和短边一样长,那就变成了一个( );再回到开始的长方形,把短边拉长再拉长,一直拉到和长边一样长,这样又变成了一个( )。如此看来,它们俩其实就是一家人,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称作“长”,短边的长称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称作“边长”。

(板书:长 宽 边长)

师:(教师水平拿一张长方形纸)说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指 说)

师:(竖着拿)现在还会说吗?

生:(指 说)

师:(斜着拿)

师:是的,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任它怎么变化,我们都能对号入座。

(设计意图:不管事物的外在形式如何呈现,只要抓住本质特点,就能清晰辨析。此处与课前活动遥相呼应,效果很好。)

三、活动丰富,巩固新知。

活动1.我会做:

師: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王老师充分的感受到了大家的智慧,那么你们有信心创造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生:能。(选择3号材料袋里合适的材料动手创造,可以小组成员合作)

生:汇报展示创造成果。

生1:分别用2个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生2:在方格图上画了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生3:用小棒摆。

生4: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围。

生5:用活动材料组装。

生6:我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正方形。

师: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方法,藏着好多奥秘呢,我们用小剪刀来帮他把多余的部分剪掉,你怎么就这样肯定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呢?

生:我们可以折一折,比一比,发现这个图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肯定就是正方形。

师:活学活用,真棒!

其实用这个长方形可以折出很多个正方形,只不过这样折出的是最大的那一个。

(设计意图:此环节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大胆而科学地将教材练习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开放的材料进行创造活动。知识真正是在学生自己的实践、合作、思考中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的淋漓尽致。)

活动2.我会猜:

师:一个四边形好调皮,来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先露出一个( )

生:角。

师:露出一个直角,会是什么图形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师:确定是哪种?

生:都有可能。

师:这个四边形可是一个急脾气的家伙,忍不住又露出了一个角,现在你还坚持自己刚才的猜测吗?

生:不改变。

师:呀,它终于按捺不住了,探出了大半个身子。

生1:长方形

生2:长方形

师:怎么就不是正方形了呢?

生:现在我们看到的上下一组对边已经比左右一组对边长了,如果再继续露出,那上下这组对边将会更长,4条边永远不会相等,所以只能是长方形了。

师:分析得蛮有道理的,都是这么想的吗?

生:是的。

师:想不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师:(课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当我们只看到图形的一部分时,是无法准确的判断它的形状的。

(设计意图:由1个角—2个角—大半个图形,每一步的猜测,陈述推理过程,到最终出示完整的隐藏图形,却和猜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冲击了学生已有的思维,并在不完善的思维上发力,让学生印象深刻,体验真切:光凭图形的一部分,不一定能准确的判断出图形的形状。完整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积累了有效的学习经验)

活动3.我会刷:

师:瞧,这是什么?

生:刷子。

师: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刷子哦,它是一把神刷,能听得懂你们的口令呢。不信?只要你们齐声喊“刷刷刷”,这把神刷就会听从你们的指挥,来吧。

生:刷刷刷。

师:嗨,刷出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生: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

师:想不想继续刷?口令呢?

生:(口令)

师:这是一个……

生:还是一个长方形。

师:继续刷下去,还有可能刷出?

生:正方形?

师:如果神刷再刷多长,就能刷出正方形了?

生:3厘米

师:刷了看看?口令……

生:(口令)

师:哇,真是一个正方形。展开想象,如果神刷继续往下刷,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还有其它可能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再接着往下刷,左右这组对边的长度一定大于8厘米,所以只能是长方形。

师:口令继续。

师:现在刷出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生:长13厘米,宽8厘米。

师:用下面的哪把刷子,刷一次就能和上面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有了想法后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生1:我选择13厘米宽的刷子从左往右刷。

师:刷多少厘米?

生:5厘米。

师:每个小朋友在大脑里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拼成的是一个边长为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13厘米。

师:(课件演示)还真行!有不一样的选择吗?

生2:选那把宽5厘米的刷子,从上往下刷。

师:刷多少厘米?

生:13厘米。

师:你能想象一下,用这把宽为5厘米的刷子,挨着这个长方形从上往下刷13厘米,拼成的是一个边长为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13厘米。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必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将生活情境作为背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精心设计,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我会猜”、“我会刷”活动中,完整了对学习过程的经历,积累了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的思维走向了深刻!)

四、全课总结,新知引领。

师:孩子们,王老师是小小粉刷匠,你们就是最棒的指挥家,期待我们再次合作。

上课前,有一位顾客给我打电话,请我们在这个边长为13厘米的正方形四周镶一圈花边,做成背景墙,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课后算一算。

猜你喜欢
个角条边直角
缘起“一线三直角”
多种方法数角
图的Biharmonic指数的研究
多少个直角
一次“错误”引发的思考
化归矩形证直角
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角
2018年第2期答案
初识“一线三直角”
认识平面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