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对提升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度有效性的研究

2018-05-19 09:29杨竹韵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导生制思想政治课参与度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启发、引导、点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中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真正的发挥思政课德育的功能。无论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并且大胆提取知识的过程,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切身参与到课堂中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他们形成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展潜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生 参与度 导生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72-02

一、思想政治课学生有效参与的意义

(一)学习参与度的概念界定

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包含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程度。学生的言语、眼神、脸色、手势都能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学习面的广度、学习时内心体验的深度,是衡量他们参与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学生有效参与对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根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所以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要简单很多,但是每节课也有难点,那么难点是怎么确立的呢?其实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势,成为惯性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中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思维认识很容易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感染,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如果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举大量的例子去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半信半疑,从而事与愿违。

教学中容易想到扩展知识,却容易忽略知识的深化,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讨论时能够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讨论。先让学生尽量有充分的讨论,最后集中谈论老师的观点,使学生有所其启发和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对复杂的问题有较多较深的了解和思考。

2.拓宽学生的认知广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受到教师中心论的限制,主要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也很少,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表达自己疑虑和观点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局限于课堂内容,没有动力去思考更深入的东西,学生越来越淡化自己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意识,缺乏动力参与课堂。相反,如果老师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学生就会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不仅巩固了对课本的知识,更拓宽了认知广度和深度。

当然,学习知识只能逐步扩展,但视野和思路的扩展更为重要,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或者过窄,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后期的学习将会很困难。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条条框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較为广泛的基础。

二、导生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传统导生制的衍变和创新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时期师资匮乏的问题。传统的“导生制”一般意义上就是学生帮助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将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先在集体中选择出相对稳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然后再由这些学生担任“导生”,这样就使教育资源大大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同等数量的教师能够在同等师资条件下让更多的生源接触到优质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首先将本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高年级挑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当“导生”,每个“导生”负责一个小组,给他们以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由于考虑到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在这里主要是在传统文化方面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将传统文化与导生制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二)“文化导生模式”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结合的可能性

“文化导生模式”是在传统“导生制”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的办学目标,培养措施、学生管理形式而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学和教育模式。“文化导生模式”除了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更多的则是生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一,从内容来看,高中思想政治分为四个部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较强的学科,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正确方向,因此这种学生之间对点的关系便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第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老师的带头和引领作用,也需要锻炼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文化导生模式”的出现,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促进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充当真正的主人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三)“文化导生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

1.抓住实践点,引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传统“导生制”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教育一项创造性的探索,“文化导生模式”的运用,使学生群体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导学”关系,以“教授传经验、导生带指导、学生重实践”为主要学习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实践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增进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校园中绽放绚烂光彩。社会实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思想政治理论性强,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在强调理论性的同时,突出实践性,结合本地环境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具有实践性质的点开展圣贤教育。实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分组调查和演讲、诵读等。

比如在教授《政治生活》“民主选举”一节时,可以进行模拟学生干部的民主选举。在这之前让高年级的学生复习历史学科中古代选官制度,分组模拟不同制度下的官员选拔形式,可以选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三种学生较为熟悉的制度,由高年级学生模拟负责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再由低年级学生扮演选民,在民主选举的背景下再进行一次模拟选举,这样的情境是新颖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高年级同学将已有经验和理论知识相联系,并与学习内容相贯通,带领低年级学生进入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提前设计好不同的竞选规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民主权利和责任的行使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比较并掌握不同的选举方式及其优点的不足,同时也让高年级的学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这种“导生制”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鼓励学生自主设疑,在思考中参与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是基于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创设问题时关键,鼓励学生自主设疑可以切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增强思维碰撞,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完全开发。

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个组,给每组明确布置各自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报刊、网络、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

3.新模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当代意义

“文化导生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导生制”,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以多样的方式在高校中得以传播和发展,它的出现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进步空间。在中学普及和推广“文化导生”的培育,将会使优秀“中国元素”融入到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归属感,落实这一教育模式时,要强调把我们所提倡的“中国元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创新呼唤民主和谐课堂.《时代学习报》,2001(11-12).

[2]商美芳.重视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课堂.考试周刊,2012(21).

[3]董颖.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东方青年·教师,2011(5).

[4]包德全.怎樣让中学政治课“活”起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Z1).

[5]朱兴亮.一堂高三政治练习讲评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8).

作者简介:

杨竹韵(1992年5月-),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导生制思想政治课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今天我当小老师”——基于导生制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新生导生制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