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李 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南宁 530031)
经尿道内镜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后需要患者较长时间留置尿管。倘若男性患者在较长时间内留置尿管,则会增加其出现尿路感染、尿路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使其在拔尿管后容易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为减轻患者拔出尿管过程中和拔管后的不适症状,我科自2016年12月以来改良了拔除尿管的方法,得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泌尿外科2016年12月~2017年7月内腔镜手术的男性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年龄18~89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症58例,肾、输尿管结石26例,尿道狭窄16例,统一留置F18-24三腔气囊导尿管时间>6天。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尿管方法:待患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用注射器抽空水囊后向下轻轻拔出尿管。
1.2.2 干预组采用改良护理干预方法:基于患者具体情况,鼓励患者适量增加饮水量,等到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且有尿意时再次开放尿管,指导患者有意识地排尿,使其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保证患者的排尿模式和正常人的排尿模式基本一致,在患者膀胱处于中度充盈时将其尿管拔除。在进行尿管的拔除操作时,首先用注射器抽空气囊里的生理盐水后再回注入0.5~1 mL,以OK手法将患者的阴茎提起并使之和患者的腹部形成60°角,采用旋转的方法一边缓慢拔除尿管一边往尿管注入0.5%利多卡因5 mL,直至完全拔出尿管。在拔管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如有不适暂且停止,适当分散其注意力后再继续拔管,直至将患者的尿管成功拔除。
观察患者首次排尿刺激征程度、疼痛程度、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情况。
选派有5年以上泌尿外科工作经验且职称在护师以上的4名护士分别担任尿管评估员、统计记录员、操作者及核对者,且相对固定。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尿刺激征程度对比(n)
干预组拔尿管后发生1~6级不同程度疼痛的13例,对照组拔尿管后发生1~6级不同程度疼痛的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拔管后30 min内自行排尿者36例,30 min~2 h内排尿者6例,2 h后排尿者8例;干预组拔管后30 min内排尿者43例,30 min~2 h内排尿者6例,2 h后排尿者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拔管后能自行排尿26例,需诱导排尿19例,发生尿潴留5例,干预组拔尿管后能自行排尿42例,发生尿潴留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而且麻醉和手术本身可能影响膀胱的收缩能力和泌尿道括约肌控制能力[1],传统方法拔除尿管时,易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出现疼痛[2],使患者即使在尿管拔除后1~2天仍旧感觉尿道存在不适感,有的患者在几个月后甚至还会发生尿道狭窄[3]。此次研究中对干预组采用改良护理干预方法拔除其尿管,这种方法使水囊轻微充盈,保证水囊具有和尿管相同的周径,使皱褶消失,在进行尿管拔除操作时能够比以往少刺激尿道黏膜,使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得以减少。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还可以增加首次排尿成功率。
由上可见,在拔除尿管时实施改良护理干预,可使疼痛减少,使首次排尿时的尿路刺激征症状得以减轻,有助于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使患者顺利排尿的信心得以增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丹华.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正常排尿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1(5):159-160.
[2] 马超群,厉 萍,郑晓丽,等.改良式拔尿管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27-2128.
[3] 刘旭霞,陈美琼,龙何英.改良拔尿管方法在经尿道内镜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1):220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