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知识点繁杂,笔者在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梳理,把知识之间的逻辑和联系表现出来,形成清晰、丰富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知识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俗有“理科中的文科”之称。但如果只是简单记忆,不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不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是学不好的。笔者在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和联系,促进学生的系统学习,从而形成清晰丰富的知识体系。
一、 应用于新课教学
(一) 应用于模块或章节学习之首
在每一模块或每一章的教学之首,笔者让学生先打开目录,了解本模块或本章节的教学编排,带领学生认识章与章或节与节,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形成模块或章节的基本知识体系,明确学习方向,使学生的后续学习犹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以必修2《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的学习为例。笔者首先呈现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完成七章内容的填写,然后引导他们发现每一章都有一个关键词“基因”,从而揭示出本模块实质是围绕“基因”来学习;笔者再介绍这七章分别解决“基因的发现、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如何行使功能、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什么变化、人类对基因如何利用、进化中基因频率如何变化”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这七章各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但各问题又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最后归纳发现前四章与“遗传”有关,第5、6两章是遗传的延伸“变异”,在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不断进化,这就是第7章。最后整理出本模块学习的思维导图(见图1)。
(二) 应用于知识点学习
生物很多知识点很细,如“细胞中的糖类”,难度并不大,但涉及的相似的糖类有12种之多,功能相似又有差异,易混淆,难记忆。在教学中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本节相关糖类进行有序整理。首先,笔者先呈现一级主题“细胞中的糖类”和三个二级主题“功能”“元素组成”“类型”,学生自主学习在笔记本上完成这三个二级主题的具体内容,然后师生交流,补充完成相应的内容;并用连线方式将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与二糖、多糖的联系直观显示。其次,笔者补充二级主题“分布”,引导学生归纳这些糖类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最后,启发学生联想前面所学知识,增加另一个二级主题“鉴定”,补充完成还原糖和淀粉的鉴定,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2)。
显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系统整理,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并没有结束,在后续学习中还可以不断补充。如学习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的癌变”后,可以及时把“糖蛋白”联系到这个导图上来;学习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后,還可以将糖类的氧化分解、合成等联系上来。
二、 应用于复习课教学
(一) 应用于单元复习
一个单元学习完后,通常要进行单元复习,此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可以将这些知识以“图式”的形式长期储存在大脑里。以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中的分子”单元复习为例。分子是由元素组成,糖类、脂质中的固醇和脂肪都只有C、H、O三种元素,脂质中的磷脂还含有N和P两种元素;蛋白质除了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基本元素N,有的还含有S元素;核酸除了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P两种元素。可见,细胞中的这四大类有机物都有C、H、O三种共同的元素。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以“C、H、O”三种元素作为一级主题,往四周发散,引导学生梳理出这四大类有机物的联系,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如图3)。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导图进行规划和调整,整理出具有个性化的导图,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记忆。
(二) 应用于模块复习
学习完一个模块,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还缺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时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达到融会贯通各知识的内含和外延,深刻领会核心概念,提升生物学科素养的目的。
以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复习为例。由于模块2是以“基因”为核心展开的,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先确定两个核心主题“DNA”和“基因”,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完毕后,小组交换、交流各自的导图,然后对本小组的导图进行补充和调整。最后全班交流,整合出一个思维导图(如图4)。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以“DNA”为核心联想到DNA的“结构”和“功能”。由DNA“结构”出发梳理出DNA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由“功能”出发,学生梳理出DNA的两大功能,即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和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并进一步梳理出各自的主要内容。在这部分知识梳理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联想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即有关碱基数量的计算、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等,这些较细的关联知识都可以添加上去进行联系。以“基因”为核心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由“基因突变”联系上“诱变育种”,由“基因重组”联系上“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还可以联系上“可遗传的变异”,进一步联系上“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由“可遗传的变异”还可以联系上“人类的遗传病”,继而联系上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于是联系上“生物的进化”;由“染色体变异”还可以联系上“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于是将“DNA”和“染色体”也联系起来。最后,将这些二级、三级主题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成一个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具有强大联系的模块全景图。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内容,思维不断碰撞、不断发现、不断发散,不仅利于系统化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当然,思维导图不是死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不断补充和调整,及时将前后知识联系,建立一个能生长的、长效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思维导图就有生命力了。
作者简介:杨建容,中学一级,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