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使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价值。教师整合两种解题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思维、(2)优化学生解题的思路、实现教学课堂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提出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内容。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高中数学
一、 “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一) 优化学生解题的思路
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知道盲目记笔记,再将公式套用在练习题上。当面对需要灵活运用多个公式或者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就会找不到解题头绪。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或图形,让学生亲自感受,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灵活性和归纳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函数的正弦、余弦定理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图形变化来代替公式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动起来,以此来改变固态的解题思维。
(二) 实现教学课堂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多题一解”不是套用公式,而是使用公式来解决同一种类型的习题。在高中数学知识中,一些知识点具有近似性,或者属于同一种数学知识,比如导数、方程等。由于其中含有的知识点比较多,变化也比较复杂,学生在解决这些相似数学知识的时候,无法找到切入点。因此,教师需要参考“多题一解”的思想,将相似知识点连接起来。比如教师教授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看作家具、地面、房屋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在缺乏解题思路的时候,就会将解答的知识点统一化,养成“多题一解”的解题思维。
(三) 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思维
“一题多解”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习惯、学习成绩,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方式解决一道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两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 “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时间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进行融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1+1>2”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以高中数学知识点“等比数列”知识点为例,来综合运用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内容:新课程等比数列及通项知识点教学
教师利用习题,来巩固学生知识点,在解题中渗透“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联想到叠加法、代入法等数学解题思路。
教师给出一组题目,(利用题目,引出等比数列知识点):
(1)1、2、4、8……;
(2)-2、4、-8、16……;
(3)12、14、18、116……;
教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是等差数列吗?有什么共通之处?
学生C:不是等差数列,但是具有一些共性。
教师:很好,有什么共性?
学生C:每一项和前一项比值为常数。
教师:很好,同学们,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等比数列。请大家大声朗读一遍等比数列的定义。教师板书,写出等比数列的推导公式。
教师:那么,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这些数组是不是等比数列:
学生:(6)不是等比公式,因为如果b=0,bb就没有意义。只有b≠0的时候,等式才成立。教师:非常棒,那么,等比公式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D:每一项的比值不能为0。
通过掌握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区别,学生能更加直观认识到知识点内容(等比数列成立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请思考这一道题(引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融合应用)。
学生:需要求出类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等差数列来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题多解”的应用,将等差数列作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
教师:非常好,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了。教师板书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使用等差数列,来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将等差公式的“变形法”“代入法”应用在等比数列中。在这一过程中,“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变化途径,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流畅。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中使用“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函数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图形变化来代替公式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动起来,以此来改变固态解题思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种解题方式解决多种数学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升学习自信心。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解题思维,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钱万毅.“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導(教师教育),2017(02):57.
[2]李健.“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