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君 尹美娜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国家对于大学外语教育的改革效率与效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结合当前大学外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现状,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于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学外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动因与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不足以及改革的目标性不强的问题。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的客观需求,国家对于外语人才以及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动因以及相应的改革策略,下文首先介绍了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 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外语教育缺乏有效规划
从发展结构上来看,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存在规划缺失的问题。首先,大学外语教育本身存在连续性与长期性不足的问题。作为语言学科,大学外语本身就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其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否则就会降低语言的熟练度,影响应用水平。其次,大学外语教育的规划缺乏为国家服务的整体意识,其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功利化十分严重,但是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利益以及文化安全的考虑较少,导致青少年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侵害。最后,大学外语教育的语种规划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经常会出现“一股脑”报考某一语种的情况,这对于更好地调控我国的外语教育比例与人才结构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 对外语教育的存在价值重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外语教育专业,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却不免出现价值重视不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外语教育属于语言知识类专业,其不但具有工具性、文化性的特征,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关键。但是在教育中教师对于类似价值观念的传达不够准确,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崇洋媚外的情况,更是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三) 外语教育的学科与师资力量不足
外语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外语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多数外语教学工作者都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个别院校为了提升外语教育的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对于教育者的准入门槛把控缺失以及教学年龄不合理等问题也是导致教育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 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
(一) 国家安全观变化以及战略部署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当前国家安全观与战略部署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我国要具有一定的外语人才储备,这也共同组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外在因素。
(二) 需求侧改革无法破除外语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曾经尝试通过需求侧改革的方式进行教育环境的改善,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其并不顺利。相比于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更容易把控源头,同时也容易控制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这对于提升外语教育的先进性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 互联网时代的促进效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以及文化素养都有所提升,其更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便利地学习各种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促进效果也是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 优化外语教育政策
结合当前我国大学外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现状,优化外语教育政策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区域的具体优势,通过加强小语种与多语种教育的协调建设,以此来推动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比如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其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可以设法开设各种小语种教育,以此来满足不同程度的市场需求,对于省区市而言,可以通过发挥民族优势以及地缘经济优势,重点开发某种或者某几种外语教育,以此来提升政策推行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二) 制定关键语言计划
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沿线国家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实施途径之一,通过重点培养和储备特别外语人才可以有效降低我国“走出去”的语言压力,为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另外,关键语言计划的发展还应该围绕军事、领土完整以及反恐等方面,通过确定外交关键语言,也可以有效推进我国文化的宣传,进而实现能源、艺术、教育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坚定文化自信,明确教育的战略目标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任何教育手段与模式中都不能夠降低自身文化的“文化自信”,这不但是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关键,同样也是实现我国自身文化建设并向世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外语教育过程中,也要谨慎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避免西方霸权主义以及享受主义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来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将外语教育的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而不断推进教育工作的完善与改革,为民族复兴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价值重视不足以及学科建设缺失等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动因也逐渐显现出来,除了国家安全观与需求侧改革动因不足的问题,还添加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与促进效果。教育工作者应从优化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关键语言教育计划以及明确教育战略目标等多个角度对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的改革策略进行研究,为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育多语种并行的思考[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31(5):70-72.
[2] 李洪斌.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4(17):179.
[3] 潘玲华,孙雯.当代大学外语教育改革何去何从[J].科技视界,2014(7):147-148.
[4] 顾露雯.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作者简介:刘宏君,尹美娜,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