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小学是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外界感知的领路人,那么语文课程就是那双牵引你前进浑厚有力的双手。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基础。伴随着科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过程也应成为受益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受益者
语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枯燥又乏味,每每听到老师声情并茂阅读时总觉得有些浮夸,藏匿在书本后捧腹大笑,背诵文章往往又找不到诀窍,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对小学生而言,文字本身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有些抽象的概念更是如天方夜谭。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将这些抽象概念做成像动画片一样可以看到,这样不仅简单易懂,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无疑成为最有力的教学手段。下面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 现阶段问题
(一) 定位极端化
1. 无法抽离教材本身
目前仍有大部分教师备课采用原始的手写教案,无法抽离教材本身,简单地将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提取,如缩句般誊写,完全忽视信息技术的存在。例如四年级下册中的《西湖的绿》,仅仅用文字很难形容西湖的美,很难描述出绿的程度,文字深入描述只会增加小学生负担,他们脑海里存在的只是几个简单的文字描述,毫无想象力而言。
2. 电子课件泛滥成灾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阅读的视野,寓教于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教师钟情于电子课件的制作,音效、动画的完善,完全忽视了电子课件本身应具备的引导性。例如二年级上册中《丑小鸭》在课件的板面大幅度刻画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形象比对,完全忽视了文章存在的教育意义,使得与文章深意背道而驰。
(二) 教学过程简单死板
在我看来,语文老师应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阅读量应超乎常人。小学语文教师相对而言是小学生的领路人,教其从学说话到会说话,一言一行影响都很深远。知识储备量的不足,会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化,授课全程无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若课后存在例如背诵课文、默写生字的强制性任务,学习会生硬地完成任务。诗词的背诵如二年级上册三单元的《游子吟》,在不理解其含义、生字的状况下,該如何去记忆、去背诵?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 适量调整,适应教学
(一) 适当创新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无忧无虑,简单快乐。如果将二年级课文《赶集》从孩子喜欢吃,喜欢玩的天性出发,将集市中的物品、发生的事情制作成动画版课件,极大地激发其热情,小学生会觉得书里都有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书本里或许还有我家里的布娃娃,久而久之,即使没有老师的督促,都愿意去学习,去了解,因为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去“炫耀”。
(二) 增加课堂互动,努力做到人人参与
没有坏学生,只有“懒”学生。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明星没有与粉丝的互动就无法“大红大紫”。45分钟的课堂活跃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而老师的精彩演讲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形似对牛弹琴。网络教学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生动、形象、简洁、直观。我们应该将其特点展现出来,使课堂知识在教与学中渐渐消化。例如在讲到三年级课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时,可以简单将秋天的图片及秋天特有的声音混合制作成含有音频的PPT文件,利用音效从枯燥无味抽象的文章中解脱出来,增加课堂学生的模仿,真正做到教学合一。
(三)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使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掌握知识的。”朗诵课文是小学的必修课,如果阅读过后都不明白文章的重点在哪里,哪些是过程,需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中心思想,那就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学海无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获取知识的手段趋于多样化,从网络中阅读、视频中听取,这些很大程度上能填补教师知识面不足的一面,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 优化家庭作业,培养团结合作
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在人格及教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小学生而言,家庭作业不应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在文字海洋中寻求乐趣。课后的家庭作业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或者家庭合作完成课外阅读拓展,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前预习,课堂上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积极性,利于课外知识拓展与交流。
三、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并改善着你我的生活,由小及大,由里至外,我们都应合理有效运用,避免极端化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若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还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成长发展作用影响深远。
对小学生而言,要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须投其所好。从小朋友身边熟知的游戏、动画片、零食等入手,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将课件内容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娱乐、学习中角色扮演,对教材知识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远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错误学习方式。将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进一步填补教师知识面缺乏的不足,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双方成为互联网普及大环境下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徐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50-52.
[2]黄运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00111.
[3]李兆林.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未来英才,2017(19).
[4]谢朝会,张正全.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00210.
作者简介:
赵雪,吉林省德惠市,德惠市菜园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