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18-05-18 09:29毛亚军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行知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与之一脉相承。本文就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中的创设情境、指导方法、促进合作、倡导反思几个环节运用陶行知“行知”理论取得的实效,结合相关的活动课例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知行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行知”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转变自身的传统角色,从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好陶先生的“行知”理论,将对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有效地获得学习的快乐,往更高更远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实用“行知”理论,创设问题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究的,而探究活动的课题都应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学以致用”的观点。来自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受学生的欢迎,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在解决的过程中的体验将远比干巴巴的讲解来得更深刻,所获得的学习的快乐体验更实在。

如在“地图与生活”这一活动主题中,教者就没有直接拿出一张地图来,让学生来认识,从地图的各种术语到地图的运用,显然,如果这样做了,这个活动是多么枯燥,多么无趣,也无法激起学生对地图运用的兴趣和热情。教者从“行知”理论入手,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一“行”出发,创设了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坐过地铁?学生们都坐过。再来谈谈坐地铁的感受,学生特别起劲,然后,引导到坐到某一站时,出口特别多,怎样才能最快捷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呢?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谈谈。从问询的方法,一直谈到通过站内地图来指导。地图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就“横空出世”了,学生也急切地想弄明白地图上到底有些什么?如何来认识地图?为的就是能够通过本次活动,更好地去改善自己的出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能力。这远比拿出一张世界地图,画出麦哲伦环游地球的路线更受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又能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的。

二、 巧用“行知”理论,指导探究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确定了自己探究的方向,制定了研究的方案、探究的方法和实践的途径,但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由于实施的环境、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由不断深入研究而出现的新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教师就要勇于做一名支援者,帮助他们理清头绪,深入进行。这一指导过程中,“行知”理论的运用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玩纸”这一活动中,学生对造纸这一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读一段蔡伦造纸的故事,或以图文介绍来说明,或是直接明了地让学生来看一段造纸的动画视频。虽然,这样的指导来得简易明了,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缺少了探究的快乐,只需听和看,是会少了很多乐趣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了。教者运用“行知”理论,让学生先来猜猜造纸需要哪些工具和原料?学生各抒己见后,教者把事先准备好的他们谈及的主要工具交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造一张纸。尝试后,各组进行讨论,总结失败的原因,还需要哪些工具。在一步一步的探索、失败、改进、再探索的过程中,教者则在一些细节处提醒学生,在方法的使用上点拨学生,最后一张简易的纸“造”成了。

三、 灵用“行知”理论,促进合作深入

如在“课外阅读调查”这一活动中,教者按照预先的设想进行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然后各个组提出两个问题,如果与其他组相同,进行协商补充。这样正好十个问题,形成一个十题式的简单问卷。但在分组的时候,“冒”出来了一个问题——有三个学生不被其他组的成员接受,他们也不愿意和其他组一起,形成了“单干”。教者依据“行知”理论,在实践中让“单干”认识到合作的好处。于是,让各组成员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选派代表上臺交流,三个“单干组”也上台交流。交流完,引导大家谈谈想法,大家觉得很多问题都是重复的,有些问题也无法用问卷的形式展现,特别是请三个“单干”组长说说感想,他们都能认识到自己提的问题基本和别人一样,这时才意识到合作的力量更大,效率更高,愿意三个人合并成一组,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教者引导各组组长一起合作,形成一个班级大组,讨论商量选定十个问题,然后带着这十个问题回到组内再进行讨论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一来,问卷的内容基本上能够代表全班同学的想法,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四、 善用“行知”理论,完善呈现反思

“行知”理论的运用,不单单是让学生进行先行实践,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就在不断地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才是最大的。

在“有效的合作”这一活动中,教者就安排了一个合作的游戏——每组六人,一人为“大力士”吹气球,一人扶气球,一人扎紧气球,另外三人,两人为轿夫,抬着一人绕场一圈后压破气球,在规定时间内用时最少的组获胜。一轮过来,有三组成功完成,有三组失败了。实践活动中,几个组失败了,几个组成功了,如果活动就此结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变策略,改进方法,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所倡导的,也是陶行知“行知”理论所倡导的。因此,教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成功组在组内讨论一下你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如果让你们再来一次,你们觉得哪些地方要进行改进,你们会做得更好?失败组在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失败的原因?讨论结束后进行交流,教者将学生的反思进行归纳,最后得出有效的合作的几个要点。根据这些反思,学生再一轮的游戏,都能够成功了。相信,不管成功失败,学生在活动的体会和收获都是最大的。

综上所述,善于将陶行知“行知”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灵活、巧妙地运用,将会使我们的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学生会有更多的来自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毛亚军,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行知综合实践活动
从“行知”走向“知行” ,从“有效”走向“高效”
教育因“行知”而精彩
“行知”引领:前行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路上
亲力亲为行知课堂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实践“行知”教育思想 开展“节约型”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