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若森, 钱向阳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突破与融合发展为重要特征,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复苏比较乏力与全球服务流动增速放缓的情形下,增速迅猛的数字经济被视为撬动全球经济的新杠杆。而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亦即,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交易、交流、合作的数字化,并藉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16年1月,埃森哲战略(Accenture Strategy)发布题为《数字化颠覆:实现乘数效应的增长》的研究报告,并藉此指出,数字技能与技术的应用将使全球经济到2020年有望累计增加2万亿美元的产值,而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的一半则将会来自于数字经济。加速向以数字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已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数字经济已改变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与运行方式,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则已在驱动产业链各方纷纷加码布局。事实上,数字经济投资所带来的红利是普通行业投资所带来红利的3-5倍。其中,数字经济每投入2000万,即可以提升1.8亿的GDP,并能够带来387个就业岗位。咨询公司IDC调查了2000多位跨国公司的CEO,其中有67%的 CEO 认为,2017 年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其公司战略的核心。运营商作为基础通信服务的提供者,在网络、数据资产与用户渠道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运营商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全球主要的运营商亦几乎均已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澳大利亚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等均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近年来创业尤其是创新型创业迅速增长的一大重要原因,数字经济发达的经济体往往创业表现亦较好[1]。由于发达国家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相对要先于中国,不少学者或研究机构开展了对国际领先运营商的研究。穆致君等(2015)对国际运营商在产业生态分析、产品服务规划、组织架构调整、商业模式拓展与运营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国际运营商在发展数字化服务方面的众多探索,并为当前国内运营商进一步增长与发展的瓶颈突破提供了建议[2]。咨询公司欧瓦姆(OVUM)2016年指出,运营商未来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转型、规模化、以客户为中心、敏捷、创新与合作伙伴,而创新的数字化服务则被认为是推动国际领先运营商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李先国等(2017)以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该企业在产品与组织等方面对数字化服务的布局,肯定了数字化服务对运营商实现转型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藉此对中国运营商拓展新领域、新业务给出了借鉴建议[3]。何阳等(2017)分析了以美国威瑞森公司(Verizon)、韩国电信(SKT)、日本沟通无限电话电报公司(NTT DoCoMo)等为代表的运营商进入后4G时代之后的市场表现,并从市场运营的角度,总结了国际标杆运营商在发展视频内容服务、制定灵活的流量价格策略、开展固移融合产品以及拓展多元化网络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经验,且对中国运营商未来在个人、家庭与政企组织三大市场的发展给出了建议,强调中国运营商须针对三大市场进行差异化定位,并推动连接价值提升与数字化转型[4]。
相较而言,目前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运营商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尚显得相对较少。马晓白等(2015)对现有国内外运营商采取的消极管道型策略、保守转型策略与全面转型策略提出了疑义,并结合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经营现状与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的大环境,提出了数字化服务发展战略、大平台发展战略与大数据发展战略是未来运营商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最佳战略选择[5]。但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发展的宏观环境与三大运营商的运营现状均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所提出的三大战略已不足以适应于当下技术与经济环境的发展。杜雅洁等(2017)提出,面对用户市场趋于饱和、语音短信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运营商需要加强渠道建设,形成以电子渠道为主、实体渠道为辅,自有渠道、社会渠道相结合,O2O联合运营的现代营销服务渠道战略体系,以实现渠道效益最大化[6]。苏永钦(2017)对中兴通讯提出的 M-ICT战略进行了解读,并从宏观与微观两大视角对通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道进行了探讨,且提出ICT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围绕用户体验升级,关注预先体验、自助及自主、个性化及定制化、可视化等四大需求,且尚需要完成组织、文化、机制等领域的一系列转变[7]。当然,该分析主要是基于ICT行业发展的视角,而国内传统巨头运营商均具有比较浓厚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特色与重资产型企业运作模式,因此,这些运营商自然与ICT行业的其他高科技企业具有较大的区别。
本文拟基于既有相关研究,重点以中国三大运营商为例,对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进行PEST与SWOT分析,并藉此构建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SWOT模型,提出中国运营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选择,以期深入探讨。
2014年,由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明确要求,电信业开始实施“营改增”,实行差异化税率,基础电信服务与增值电信服务分别适用11%与6%的税率,为境外单位提供电信业服务免征增值税。与此同时,国资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三年内连续消减20%的营销费用。
2015年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并指出要“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随后,中国政府又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2016年,G20峰会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则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其中倡议要“支持创业和促进数字化转型”,鼓励“利用互联网促进产品、服务、流程、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2017年,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很显然,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与营销模式变革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
中国数字经济正在以蓬勃之势加速发展。腾讯研究院(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在2017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重点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总量已占据全国GDP总量的30.61%,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大量新增就业,拉动了GDP增长,为整个经济环境与经济活动带来了强劲的活力。
数字经济已被逐渐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中国已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2017年发布了题为《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趋势》的报告,其中指出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引领者。以电子商务为例,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尚不到全球总额的1%,而如今其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中国电商交易额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电商交易额的总和。此外,数字化支付亦在迅速增长,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而在全球的262家“独角兽”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是中国公司,且其估值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的43%。
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有利于数字企业不断试水。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 2016年底提升了2.6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超过了欧盟网民与美国网民的总和。其中,中国拥有移动互联网用户7.53亿,而欧盟仅有3.43亿,美国仅有2.62亿,且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由先前2016 年底的 95.1% 上升到了2017年的97.5%。毋庸置疑,中国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年轻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加快了中国数字化的普及速度。
中国数字消费者的优势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对数字化技术的热情追捧。在经过了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并解决了人类基本的生存与安全需求之后,数字经济时代迎来的是消费者对其情感与精神层面更高阶需求的充分实现。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及其多屏融合,以及多业务共同承载的移动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娱乐、沟通、商务、购物及信息获取的方式,并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习惯。很显然,消费者对移动内容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越来越需要新的视频、音频内容聚合与分发方式, 以能够实现其对语音、文本 、社交媒体、视频流与虚拟现实等不同类型内容的互操作。
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变着全球行业格局。2017年7月,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与顾问公司嘉特纳(Gartner)发布了图1所示的2017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其中包含的各类新兴技术揭示了未来五至十年内可以帮助各类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生存并繁荣发展的三大显著趋势。这三大显著趋势即所谓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AI)、透明沉浸式体验(transparently immersive experiences)与数字平台(digital platforms)。而且,嘉特纳公司尚把5G技术、区块链、物联网平台等基础性技术均归为数字化平台类趋势。毋庸置疑,数字平台的提出预示着技术正在日益平台化,其中,数字技术平台为数字业务提供基本的构建模块,是数字业务的关键推动者。
图1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资料来源:嘉特纳公司(Gartner)2017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而在中国企业技术领域,互联网企业将持续保持领先。近年来,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增长迅猛,云计算技术创新亦因此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的调研报告,以阿里、UCloud 为代表的中国云计算服务商已为4万家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云服务。与此同时,云计算正在逐步向制造、政府、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渗透,并藉此成为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与日俱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企业的生产方式均带来了新的选择与各种可能性。毋庸置疑,在数字化的转型与变革浪潮中,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创新能力加速自身行业发展的同时,尚在深刻影响并带动中国传统行业进行变革与转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标又揭示听故事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奏中紧扣教材有关的内容,先讲一段精彩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折返跑教材中,我们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当讲到灰太狼一下就能抓到懒羊羊和慢羊羊,而总抓不到喜羊羊时,学生立刻就说到那是因为跑的有快慢的区别。当再讲到你们想跟谁学习时,学生的兴趣就激发了,纷纷表示要做喜羊羊,并模仿着活动了起来。由此可见,故事孕育兴趣,兴趣滋生动力,学习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运营商在数字经济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又多元化的数据资源。作为传统数据管道,任何个人、企业的上网与通话的行为均以BIT的形式流淌在运营商的管道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运营商的数据规模优势显得愈加突出。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8.60亿,中国电信用户总数达到2.24亿户,中国联通用户总数则达到2.67亿户。用户在语音与数据服务、计费等不同环节与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客户服务部门等接触与互动频繁,从而使运营商在其用户数据的深度与广度上具有巨大优势。此外,运营商拥有比其他行业更丰富、更全面的用户数据资源。对此,图2非常清晰、全面地展示了运营商数据资源的维度与层面。事实上,与其他包括互联网服务与内容提供商相比,运营商的用户数据具有以下两大特征。亦即,其一,全网性:运营商拥有用户使用所有应用时的相关数据,而不局限于特定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特定应用的数据;其二,时刻在线:相较OTT服务商仅能监测用户使用其服务时的数据而言,运营商提供的用户数据覆盖了用户开机状态下的所有时间,通常占到用户一天之内的大部分时间。而这两大特征使得运营商无论在数据的连续性与可获得性方面,还是在数据维度与层面的丰富程度方面(人口特征信息、位置信息、行为信息与消费信息等),均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具有其他服务提供商难以匹敌的数据资源。
图2 运营商数据资源的维度与层面资料来源: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的运营商数据资料整理
作为ICT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国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更新以及网络运维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此外,中国运营商尚拥有大量的数据中心机房与带宽资源、庞大的社会网络与广泛的政企客户基础以及良好的业务所在地口碑等先天优势。凭借这些优势,中国运营商亦在逐步布局物联网应用。其中,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首张基于4G网络及具备商用能力的全覆盖新一代物联网,并已全网开通,其NB-IoT则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始商用部署,且中国电信已与爱立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拟与其联手打造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平台;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络,在车联网、智能穿戴、安防监控、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的物联网用户数已超过9100万;中国联通则已于2016年倡议发起“国际ICT联盟”,并与华为、中兴、爱立信、联想等企业构筑联盟,致力于形成一个国际ICT产业链的大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联盟、共享商机的方式,共同拓展国际ICT业务。
运营商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缺乏互联网思维。通信市场一直以来被视为“卖方市场”,运营商们多以业务与产品为导向,通过数万亿元的网络投资,构建自身稳定、可靠、完善的通信能力。运营商的思维、决策、行动往往相对保守,从企业需求着眼,用户需求显得相对次要。而在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用户对于运营商的需求开始向丰富的数据产品与移动互联网产品转变,而用户对产品与服务敏捷迭代速度的要求,已对运营商的传统运营模式与储备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事实上,在用户端,无论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是在服务提供上,中国运营商均尚在较大程度上未能摆脱传统运营商的特质。例如,就产品问题优化及适应性响应的速度而言,沉重的IT与网络基础架构以及普遍存在的管道化等相关情形,均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其同类相关条件、特质及能力尚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相差甚远。
运营商在拥有数据资源的同时,亦面临着数据资产或数据资源整合的问题。在大多数运营商网络中,存在着多种业务系统与分析系统,例如BI、NI、客服、营销等,而数据孤岛化已成为大数据分析的关键障碍。如何高效整合来自于BSS、OSS、网络设备、财务系统的数据,以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数据,并确保这些数据的质量,已成为中国运营商应用大数据的首要难题。
在商业模式、核心能力需求、业务流程等多维转变的驱动下,运营商现有的人才已不足以满足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尽管运营商现有人才转型的方向与具体需求已非常明确,但运营商长期比较僵硬的组织结构沉淀却使得其难以快速有效地推进与完成相关工作。例如,运营商通过培训提升其知识结构老化的老员工往往非常缓慢且收效甚微,但要想清退他们,却又十分困难;运营商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历史发展时期积累的大规模基层营销服务员工;运营商亟需移动互联网人才等新型高素质人才,但却因其薪酬机制的相对僵化而难以快速在市场上获得其需求人才,更是难以留住其所需人才或维系其理想的人才体系;等等,相关问题不一而足。毋庸置疑,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运营商亟须依据运营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对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构成、规模、结构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型、变革与创新。
数字化已在逐渐深层次地颠覆移动产业,同时亦在带动其他产业的一系列变革与发展,并藉此带来了诸多业务创新的新机会,而消费者的交互与数据流量将会不断向移动设备与移动网络集中。过去,运营商主要被视为可靠的带宽基础设施供应商,但5G时代的到来将会让运营商有机会实现创新转型,且运营商或将被视为创新的服务提供商,并变成创新敏捷的企业。在5G时代,运营商能够在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上提供所制定的服务,并有机会突破传统的业务,且不仅仅只是提供数据、语音、通话,而是尚能够提供视频、虚拟现实以及交易类或市场营销类的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功能的不断增强,关于消费者行为、偏好等维度或层面的特征性数据信息将会越来越详尽,而且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其中产生的数据规模与利用前景亦将会出现空前利好。
随着宽带的不断提速,近年来视频业务被中国运营商视为其掘金智慧家庭“蓝海”、抢占亿万级“客厅经济”市场的一个重要入口,视频业务亦因此成为中国运营商ICT时代转型的重要战略机会。从2016年开始,中国运营商的视频业务即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艾瑞公司(iResearch)移动网民行为监测系统(mUserTracker)的监测数据,2017年4月,中国的移动在线视频与直播服务的月独立设备数分别达到了9.23亿与1.31亿,与2016年5月相比,其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6.5%与15.9%。很显然,视频已成为中国用户在移动端的核心消费内容之一。而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观看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具有百兆宽带普及打下的坚实基础条件与能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极致视频观看体验的4K业务开始逐渐成为中国运营商构建与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市场对流量的需求暴增,降低流量费用、提高网速的压力亦因此而显著增大。为此,随着2017年提速降费的加速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年内均全部取消了手机国内长途电话费与漫游费,并进一步降低了国际长途电话费及国际漫游费,且尚进一步压缩了其传统业务收入。
2016年,三大运营商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存量用户经营时代业已到来。图3显示,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4G渗透率均已过半,三大运营商的光宽渗透率则均已超过70%。对4G与光宽两大基础业务而言,运营商的增长空间已在逐渐缩小。从4G来看,国际经验表明,当运营商的4G渗透率超70%时,其市场增长往往会迅速放缓。而光宽的空间则更为有限,三大运营商的渗透率均已超过70%。事实上,中国光宽占宽带的比重目前已将近75%,就此而言,中国运营商传统基础业务的增长空间已在日益趋紧。
图3 中国三大营运商的4G渗透率与光宽渗透率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运营商在数据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但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其中高端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却已抢占了不少的市场先机,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竞争其实已是十分激烈。如今,基于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云计算平台等的商业模式已形成了新的业务与服务模式。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利用社交应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创新业务在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用户相关数据。在中国运营商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竞争中,一方面,随着智能终端的功能性提高以及应用APP的流行,消费者对中国运营商的一些增值服务诸如天气资讯、彩铃等业务的市场需求已明显下降,且其对中国运营商的语音、数据、增值业务、ICT业务等的发展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另一方面,具有灵敏商业嗅觉与用户洞察能力并提供优质用户体验的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却能够对产品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开发及迭代更新,其已在数据价值创造上与中国运营商展开了对用户与市场的激烈争夺。以云计算为例,云计算的出现带动了云服务提供商的发展,过去依赖于中国运营商的基础设施的大客户开始纷纷转向中国互联网BAT的云服务,亦正因如此,中国运营商的既有产业链领导地位已在受到越来越巨大的挑战。
PEST分析旨在通过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评价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的相关影响,而SWOT分析则侧重于分析与明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状况及其发展态势,以设计或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执行策略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路径。
表1 一般PEST-SWOT模型
将PEST分析与SWOT分析实现有机结合,即可以形成表1所示的一般PEST-SWOT模型,而运用这种战略分析模型则可以系统地分析企业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维度或层面上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通过对企业所涉的宏观与微观因素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分析,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
基于表1所示的一般PEST-SWOT模型及前文对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与SWOT分析,本文构建了表2所示的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SWOT模型。
表2所示的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SWOT模型清晰地显示,既存在对中国传统运营商模式起制约限制的因素,亦具有对中国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具体而言:(1)政治层面,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限制了中国运营商通过传统盈利模式创收的机会,而为了大力响应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亦开始积极推动中国运营商的创新数据运营模式。(2)经济层面,尽管三大运营商已实现营运收入与利润的双丰收,但其仍面临着对内传统业务趋于饱和与对外互联网业务替代其传统服务的双重压力,而大力开展创新服务则或将成为中国运营商未来吸引与留住消费者的机会。(3)社会层面,一方面,中国运营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用户增长壁垒,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亦享受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增长机会与优势,而增强其自身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能力以满足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则或将帮助中国运营商实现新的用户规模增长。(4)技术层面,中国运营商既倚靠着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大数据基础设施,但亦同时面临着来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激烈市场争夺与自身数据整合的困难,而5G技术的拓新与发展则将成为中国运营商突破竞争重围及自身相关难题的新机会。
表2 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SWOT模型
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的转型,而且还要更加注重战略理念的转变,以及组织架构与治理的转型。根据前文构建的中国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PEST-SWOT模型,本文在此对中国运营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选择提出下述建议。
对C端用户的服务而言,需要从原先以技术为核心的封闭的传统通信业务,向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协同开放创新的数字化服务转型。中国运营商需要摆脱原有的产品驱动型发展方式,真正了解用户的显性及隐性诉求,提供与用户个性化需求密切相关的解决方案与用户体验,其关键在于强化以基于数据的洞察来驱动运营。一方面,中国运营商需要更加关注将数据转为用户洞察,将传统运营时代的数据运营核心,从数据收集与报表完成转变为数据分析与洞见的产生;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必须将所获得的用户洞察付诸于用户体验创造的实践,并产生与衡量相关商业绩效,从而实现从消费者体验到数据反馈,再到提升用户体验的不断加强的正向反馈。
对B端合作伙伴的服务而言,需要利用平台模式整合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中国运营商所拥有的海量用户基础、雄厚的ICT资产以及网络端的人才与能力,使其具备了成为商业生态系统主导者/协调者的重要能力。中国运营商利用平台模式,通过对底层复杂管道的业务、技术、流程实现进行抽象与封装,将自身擅长的能力与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实现智能化、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创造更好的合作服务环境,并藉此提升对其传统网络管道能力的增值。目前中国运营商的势能平台尚只是更多地被作为数据存储功能在使用,但随着未来万物物联的发展,中国运营商需要帮助数据应用方结合未来势能平台汇合的数据与物联商网络的数据做共同的模型及交易场景的构建,以让数据在融合的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加快网络转型,从CT转向ICT,从以硬件为主向更灵活的软件方向迈进。在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层面,中国运营商转型的重点在于从目前基于业务线与地域分散的业务系统转变为基于云平台的高效共享的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中国运营商通过网络转型,可以完成全方位的网络功能虚拟化,优化网络管理,强化网络服务,实现网络即服务。中国运营商通过建设整合的基础设施云(infrastructure cloud),可以从流程、安全、基础设施与设备、场所等方面实现跨业务、跨地域的基础设施整合与平台化。中国运营商唯有有效建立并运营多速交付平台,才能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互动的速度。
布局视频领域,从“传送管道”向“管道+内容”结合的业务转型。随着5G的加速部署,对网络速度与延迟具有较高要求的视频领域将会给运营商的增长带来巨大的潜力。速度更快、低延迟与高容量是5G的三大特点,其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流密集场景下由于网速慢且不稳定所带来的手机观看视频卡顿现象。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与家人、朋友继续互动,但其关键在于运营商不能停留在卖带宽、卖流量上,而要以内容运营与用户体验为核心。为此,中国运营商需要通过构建内容聚合能力,高效发展与运营视频业务,为消费者解决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且将视频能力开放给行业伙伴,做好单一入口,促进运营商在娱乐视频、通信视频与行业视频的全面发展。
在组织架构优化方面,需要建立更加敏捷并基于平台的组织架构。组织是企业变革的载体,组织架构的成功重塑亦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有效推进运营商的相关数字化业务,以及实现相关资源与技能的高效共享。而且,市场治理机制本身必须依赖平台企业的功能设定,在特殊情形下,平台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市场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实施[8]。为此,中国运营商尚需要与利益相关平台企业通过复杂的规则创造,以其市场与技术权力,在知识产权保护、契约执行与公共物品供给方面进行新的机制构建,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相互作用的主体关系结构[9]。
在业务流程再造方面,应当考虑建立扁平化且有利于对各种需求作出迅速反应的流程。为了减少决策链的环节并藉此提高决策效率,以及加快产品与服务的面世速度,中国运营商特别是其数字化发展相关业务部门应当借助产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敏捷创新等数字技术对运营商的整体运营进行改造升级,基于扁平化组织的治理模式,集中核心管理职能,对研发、品牌、服务、定价等关键职能进行集中管理,以实现标准化与统一化、操作职能的决策权下放以及业务决策与产品迭代速度的加快,强调基于平台治理优化的管理效率提升与管理成本节约,注重对项目流程各环节的效率监控,整体提升运营效率,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实现对市场与竞争的快速反应。
加强原始创新投入,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中国运营商应当通过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形成智能无处不在的技术体系与生态系统,以达到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以及数据的应用等均实现平台化+生态化,藉此助力运营商实现数字化转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实现并引领产业升级。特别是,其中的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亦必然会对运营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运营商则天然肩负着引领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运营商须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乘势发力,加强对此方面的更大自主研发投入及研发能力提升,以搭上发展的快车,承担更伟大的使命。
加强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积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产业联盟中具有不同研发能力的企业与拥有基于不同资源的企业资源投入意愿与计划,而产业联盟中的创新收益与企业投入资源则是一种互相牵制的关系[10]。为此,中国运营商在强化自主研发投入及研发能力提升的同时,尚须积极加强与产业联盟中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合作,实现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协同研发,将实验室开放出来,共同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二是资源互补,在开放实验室层面引入产业联盟协同发展基金,支持对优质项目的投资与发展,并在开放实验室的生态服务系统中提供网络资源、数字化、产品、专家智力服务、对外演示服务以及关于产品认证与测试的评估服务;三是产品汇聚,将基于产业联盟协同创新产生的产品进行汇聚,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与适时应求的调度,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对接。藉此,中国运营商基于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品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并将其投资于产业应用,再将其实现规模化生产、运营与盈利,积极构建与创新产业生态,进而逐步引领产业竞争业态的升级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7[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
[2]穆致君, 何 阳. 国际运营商发展数字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电信科技, 2015, 45(4): 75-78.
[3]李先国, 郑一妹. 国际运营商数字化拓展案例分析及启示[J]. 现代商业, 2017(22):57-58.
[4]何 阳, 邓 璐, 彭汐婷. 后4G时代的国际运营商市场运营策略分析[J]. 世界电信, 2017(1): 38-45.
[5]马晓白, 宋雪思, 金 超. 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我国通信运营商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 2015, 35(5): 36-38.
[6]杜雅洁, 骆公志. 数字化时代运营商如何拓展利润增长点[J]. 通信企业管理, 2017(7): 66-68.
[7]苏永钦. M-ICT 2.0战略——探索数字化转型之道[J]. 中兴通讯技术, 2017, 23(1): 53-57.
[8]汪旭晖, 张其林. 平台型网络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7(10): 31-52.
[9]孟凡新, 涂圣伟. 技术赋权、平台主导与网上交易市场协同治理新模式[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5): 43-51.
[10]申红艳,胡 斌. 移动商务产业联盟协同创新中的资源投入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2, 17(1): 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