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为民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荆钗记》是川剧高腔的传统经典剧目,为川剧高腔“江湖十八本”之一。川剧高腔《荆钗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曾产生了多种演出本,如有萧兰君、兰少云、曾继元、王治安、阳友鹤、董绍书、藏辅臣等多种抄本。20世纪50年代,四川省川剧院对民间川剧艺人的旧抄本作了整理,先后有四种整理本:一是四川省川剧院以萧兰君抄本为底本,参考了兰少云、曾继元等抄本的整理本,剧名作《木荆钗》;二是以王治安抄本为底本,参考了阳友鹤、董绍书、藏辅臣等抄本的整理本,剧名也作《木荆钗》;三是重庆市川剧院整理,由赵循伯执笔的川剧《荆钗记》;四是赵循伯据四川省川剧院排演本整理的川剧《荆钗记》,后者是在前一整理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以下分别对这几种川剧本《荆钗记》作一考察,寻绎出南戏《荆钗记》在川剧舞台上流传与变异的轨迹。
南戏《荆钗记》现存全本流存的共有六种,按时代的先后、与元本的关系以及具体曲文来划分,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影钞新刻元本王状元荆钗记》(简称“影钞本”)为代表的古本系统,一是以汲古阁本为代表的时本系统。那么,萧兰君抄本是根据哪一个系统的版本改编的呢?以下将萧兰君抄本与影钞本、汲古阁本的场次和出目作一比较(影钞本原无出目,据汲古阁本补或据情节新拟),通过比较,来考察其版本来源及其改编的情形。
表1:萧兰君抄本与影钞本、汲古阁本(场次)出目比较
(续表)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见,萧兰君抄本是根据古本系统的版本改编的,如影钞本与汲古阁本自第二十五出《发水》以后,两者有较大的差异:一是在排场上,顺序不同,如影钞本《就禄》出在《奸诘》出后,汲古阁本则《奸诘》出在《就禄》出后,萧兰君抄本的排场顺序与影钞本相同;二是全剧的结局,即王十朋与钱玉莲团聚的地点,影钞本作“舟会”,汲古阁本两人是在玄妙观相会,萧兰君抄本也作“舟会”,与影钞本相同。
从上表的比较中也可见,萧兰君抄本对南戏原作作了删减和压缩,全出删去的有《堂试》《庆诞》《启媒》《赴试》《闺念》《觅真》《托梦》《别任》《忆母》《责妻》《遣音》《误讣》《民戴》《夜香》《意旨》《节宴》《饯行》《参都》《执柯》等十九出。在删去的这些场次中,有的是与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联系不是很紧密的过场戏,其中如《赴试》出,演王十朋与众士子赴京途中,咏叙途中所见之景;《觅真》出,演钱流行接到假家书后,去打听虚实;再如《托梦》出,演钱载和赴任途中,神仙托梦于他,有一女子来投江,与他有一女之缘,嘱他捞救;又如《别任》出,演王十朋赴任前去向同榜进士王士宏告别。由于这些都是过场戏,故萧兰君抄本删去后,不影响全剧情节的连贯。
有的场次虽与主要人物有关,但不是主要情节,删去后只在相关的场次中提及,也不会中断剧情的发展,如南戏原作《堂试》出,演温州太守堂试众士子,描写了王十朋的才识和孙汝权的无才,这一情节与《会讲》《春科》两出(萧兰君抄本作《考试》出)所敷演的情节有重复;再如南戏原作《庆诞》出,演钱流行生日,家人设宴庆贺,通过钱流行的念白,交代只有玉莲一女,并欲招王十朋为婿,这一情节与《启媒》出的情节有重复,萧兰君抄本将南戏原本《庆诞》《启媒》两出删去后,只在《训子》出对钱流行欲招王十朋为婿的情节作了交代;又如南戏原作《民戴》出,演王十朋由潮阳改调吉安,离开潮阳,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前来送行。这只是说明王十朋由潮阳转任吉安,为后面与钱玉莲在吉安的团聚埋下伏线,故不必专设一场戏来敷演。
又如南戏原作的《遣音》《误讣》两出,演钱载和遣苗良去吉安探听王十朋的下落,苗良回来误报王十朋得病而亡的消息,萧兰君抄本删去了两出,因即使没有钱玉莲的误会,王十朋的误会也已存在,最后两人相聚时的误会也会产生,故删去这两出戏,也不影响最后的结局。
在删去的场次中,有的是抒情性场次,如南戏原作《闺念》出,演玉莲思念赴京应试、未见音信的丈夫,《忆母》出演十朋在京城想念远在家乡的母亲。这些抒情性场次虽都与主要人物有关,但延缓了剧情的进展,故萧兰君抄本删去了这些场次,节省了舞台时间。
萧兰君抄本除了全出删去外,也对南戏原作的场次作了合并,如将南戏原作的《逼嫁》《辞灵》两出合并为《遣嫁》一出;《迎亲》与《分别》两出合并为《回门》一出。
萧兰君抄本在对南戏原作加以删减和合并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场次,如萧兰君抄本所增加的《贿赂》出,演孙汝权偷改了王十朋的家书后,又央托玉莲姑母去钱家说亲,并合计贿赂玉莲继母,逼玉莲改嫁。这一情节在南戏原作中只是在《觅真》出净(孙汝权)与丑(姑母)的几句对白中提及,如:
(丑白)孙官人若不弃,老身依旧为媒。(净白)如蒙允诺,事不宜迟,明日送财礼,后日要成亲。(丑白)孙官人,肯送甚么财礼?(净白)我送黄金一百两,彩缎一百匹,羹果之类,件件成双。(丑白)作急完备,明日送去。[1]73
萧兰君抄本则据这一段对白敷演成一场戏。又如萧兰君抄本所增加的《踏雪》出,演李成护送十朋母亲到京城与十朋相聚,在途中遇到大雪,两人踏雪而行。南戏原作虽也有李成护送十朋母亲到京城与十朋相聚的情节,但没有展开,只是在《祭江》出,最后由末(李成)唱的【风入松】曲两句曲文“慢腾腾洛阳近也,今且喜到京都”和两句下场诗“万里关山去路长,可怜年迈忘他乡”作了交代。而萧兰君抄本则专设一场,作正面敷演。而且,南戏原作中并无途中遇雪的情节,而萧兰君抄本《踏雪》出中却有遇雪的情节,按南戏原作的情节来看,这一情节是不合理的,因十朋母赴京的时间是在春天,地点又是在南方,不可能遇到大雪。
在明代的戏曲折子戏选集《尧天乐》卷一下层和《八能奏锦》卷四下层皆选有《十朋母官亭遇雪》(《八能奏锦》题作《往京途中遇雪》)一出,也是写十朋母赴京途中遇雪的情节。现将萧兰君抄本与《尧天乐》中相近的曲文比勘如下:
表2:萧兰君抄本与《尧天乐》《踏雪》出唱词比较
可见,萧兰君抄本《踏雪》这出戏,是据明代如《尧天乐》《八能奏锦》所选收的《荆钗记》类改本而改编的。
另外,萧兰君抄本在《请媒》出,增加了“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萧兰君抄本的《请媒》出,相当于南戏原作的第七出《遐契》出,南戏原作只有孙汝权央托玉莲姑母去钱家说亲的情节,而有关孙汝权欲娶玉莲为妻的情节,只通过他与家仆朱吉的对白作了交代,如:
(净)朱吉,前日我在学中回来,打从双门巷里经过,一家门前写着“为善最乐”,你晓得是那一家?(末)是钱贡元家里。(净)你怎么认得?(末)小人常在他门首经过,认得。(净)他家好个女儿。(末)官人怎么晓得?(净)我在学中回来,偶见此女,生得十分美貌。我要取他为妻,没个人去说合。(末)他家对门卖烧饼的张妈妈,是钱贡元的妹子。姑娘说侄女,有何不可?[1]16
萧兰君抄本在演孙汝权央托玉莲姑母去钱家说亲的情节之前,增加了一段“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这出戏按人物的上下场来划分,可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演钱玉莲与丫鬟梅香在花园内游玩散心,孙汝权从墙外经过,忽听得园内有女子的讲话声,便假装喊卖花。被玉莲识破,转回房中,并要梅香去把孙汝权赶走。后一段演孙汝权托玉莲姑母去说亲,玉莲姑母贪图钱财,答应替孙汝权去说亲。
在明代戏曲折子戏选集《徽池雅调》卷一下层,也选收了《孙汝权假装卖花》一出,但只有孙汝权假装卖花,企图勾引玉莲的情节,无孙汝权央托玉莲姑母说亲的情节。萧兰君抄本《请媒》出所增加的“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与《徽池雅调》所选收的《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相同,曲文也相近,如:
表3:萧兰君抄本与《徽池雅调》“孙汝权假装卖花情节”比较
可见,萧兰君抄本《请媒》出所增加的“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是承袭了《徽池雅调》所选收的《荆钗记》类改本而来的。
又如萧兰君抄本增加了《雕窗》一出,演钱玉莲因不从继母的逼嫁,决心投江殉节。因前后门都被继母上了锁,玉莲便用剪刀雕下窗棂,逃出家门去投江。在南戏原作中,钱玉莲为继母所逼,逃出家门,决定去投江殉节,只是第二十四出《大逼》中的一个过渡性情节,其他人物下场后,旦(钱玉莲)一人留在场上,演唱了两支【五更转】曲与引子【满江红】曲,作为与第二十五出《发水》和第二十六出《投江》的过渡。这一表演形式,称为“吊场”,而这一“吊场”所敷演的也只是钱玉莲在逃出家门前的情节,即诉说受到继母逼迫的痛苦和愤怨之情,并没有敷演其如何逃出家门以及逃出家门后的情节。如:
(净下。旦吊场)自古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焉肯再事他人?母亲逼奴改嫁,不容推阻,如之奈何?千休万休,不如死休。倘若落在他圈套,不如将身丧溺江中,免得被他凌辱,以表贞洁。
【五更转】心痛苦,难分诉。丈夫!一从往帝都,终朝望你谐夫妇。谁想今朝,拆散中途。我母亲信谗言,将奴误。娘呵!你一心贪恋,贪恋他豪富,把礼义纲常全然不顾。
母亲,你今日听信假书,逼奴改嫁,此事决然不可!
【前腔】奴哽咽,难移步,不想堂前有老姑。婆婆,奴家今日撇了你去。千愁万怨,休怨儿媳妇,也不是你孩儿将奴辜负。婆婆,奴家若不改嫁,又不投江,恐母亲逼勒奴生嗔怒。罢!罢!贤愚寿夭天之数,拼死黄泉,丈夫!不把你清名辱污。
【满江红】拼此身来,早去跳江心,捞明月。(下)[1]78-79
萧兰君抄本则将这一情节单独设为一出来敷演,除了增加玉莲雕下窗棂,逃出家门去投江的情节外,还具体展现了她在逃出家门时对继母的怨恨和对父亲的痛恋的心情。
王治安抄本与萧兰君抄本为同一类演出本,如王治安抄本的《思偶央媒》出,与萧兰君抄本的《请媒》出相同,也增加了“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再如《辞家踏雪》出,与萧兰君抄本的《踏雪》出一样,也有李成护送十朋母亲到京城与十朋相聚,在途中遇到大雪,两人踏雪而行的情节;又如最后王十朋与钱玉莲团聚的地点,也作“舟会”,与萧兰君抄本同。
王治安抄本与萧兰君抄本虽是同一类川剧《荆钗记》改编本,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川剧艺人演出,无论在排场上,还是在剧情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首先,王治安抄本的排场比萧兰君抄本更为紧凑。王治安抄本全本为二十一出,萧兰君抄本虽已对南戏原作作了删减和压缩,但仍有三十一出之多,在实际演出时,还须作删减。而王治安抄本则对南戏原作作了更多的删减和压缩。现将两者对南戏原作(影钞本)删减的出目作一比较:
表4:萧兰君抄本、王治安抄本与影钞本出目比较
(续表)
由上可见,王治安抄本除了同样删减了萧兰君抄本所删的南戏原作出目外,还对南戏原作作了进一步的删减和压缩。其中如删去了南戏原作《春科》出(萧兰君抄本作《考试》出),将王十朋应试得中状元的情节,只在《成名骂相》出(南戏原作、萧兰君抄本作《参相》出)中作了交代。再如删去了南戏原作《传鱼》出(萧兰君抄本作《修书》出),将这出戏所敷演的王十朋修家书的情节,在《成名骂相》出中,作了简略的交代,王十朋去相府参拜万俟丞相,遇见去浙江公干的承局李文华,便托其带家书回家,唱了一支【一封书】曲,就将家书交给承局,没有展开其写家书的过程。又如王治安抄本删去了南戏原作《就禄》《亲叙》两出(萧兰君抄本作《开眼》《上路》两出),这两出戏主要是演玉莲父亲与继母应王十朋之请,到其任所相聚。王治安抄本删去了两出戏,将自玉莲被逼投江后的情节,集中围绕着钱玉莲与王十朋的团聚展开,在王十朋见到母亲、得知妻子投江的消息后,就只演两人团聚的过程。另外,萧兰君抄本中的《领凭》《贿赂》《上任》三出都是过场戏,王治安抄本删去后不影响剧情的连贯。
其次,王治安抄本对南戏原作情节所作的改编,也有与萧兰君抄本不同之处,如《书馆会文》出,相当于南戏原作第二出《会讲》(萧兰君抄本作《讲书》出),南戏原作这出戏的人物为王十朋、王士宏、孙汝权三人,每人各唱一支【玉芙蓉】曲。萧兰君抄本只是删去了南戏原作的两支【水底鱼】曲,仍为王十朋、王士宏、孙汝权三人,每人各唱一支【玉芙蓉】曲。而王治安抄本增加了一人,改作王十朋、王世宏、吴盖文、孙汝权四人。南戏原作中孙汝权唱的【玉芙蓉】曲,改为吴盖文唱,另为孙汝权增加了一曲:
【玉芙蓉】闲来端酒杯,韶华莫虚度,冷菜诵读可温肚,金华火腿归了吾。龙门一跳青云路,馒首包子可充腹。时又遇,(又)且自韫椟藏珠,那时节风云际会,只恐怕哀哉呜呼。(又)[3]2
再如《思偶央媒》出,王治安抄本虽也增加了“孙汝权假装卖花”的情节,但上场人物以及具体的曲文、念白与萧兰君抄本异,如:
表5:王治安抄本与萧兰君抄本《思偶央媒》出上场人物、曲文、念白比较
又如南戏原作《逼嫁》出(萧兰君抄本作《遣嫁》出),玉莲出嫁日,要请继母出来拜辞,而继母不肯出来受拜。萧兰君抄本与南戏原作的情节相同。而王治安抄本的《劝嫁挑非》出,则对此情节作了增改,当玉莲继母出来打玉莲时,李成也打继母,又偷了几件衣服给玉莲。如:
(钱妻上打玉莲,李成打钱妻)
钱妻:小奴才,打起为娘来了,只怕雷打你。老娘活了三十双,未见儿子打老娘。
李成:你打我姐姐咧。(下)
钱妻:嗨嗨,虽然不是亲生母,奴才,与你老子同一床。(下。李成上)
李成:爹爹,你儿偷了几件衣服,拿与姐姐,儿有几句言语。
钱誉:你讲。
李成:姐姐今日嫁王家,李成偷衣来赠他。姐夫有朝身荣贵,如同锦上又添花。
梨园戏《王十朋》中有《打后母》一出戏,也是演“打后母”的情节。[4]340可见,除了川剧《荆钗记》外,其他地方戏中的《荆钗记》演出本中,也有“打后母”的情节。
另如南戏原作《合卺》出(萧兰君抄本作《送亲》出),演钱玉莲来到王家与十朋成亲。萧兰君抄本的情节与南戏原作同。王治安抄本《真配假婚》出改作钱玉莲去王家成亲后,孙汝权也遣人来娶亲,玉莲姑母装作新娘上轿,来到孙家,孙汝权揭开头巾,发现不是玉莲,便扬言要官休还是私休,威逼玉莲姑母去劝转玉莲与其完婚。
另如有关孙汝权偷改王十朋家书的情节,南戏原作是孙汝权事先知道承局要去给王十朋送家书,于是将其骗到住处,给了承局银两,让他自己去酒店喝酒,支开承局后,在住处偷改王十朋的家书;萧兰君抄本与南戏原作同,也是事先知道承局身上带有王十朋的家书,便设计要将承局骗到住处,再偷改家书,如孙汝权一上场就表明:
闻得有承局要到温州公干,老王寄得有书,叫他带去。我一人坐在此处,闲下无事,去到街上行走,寻着承局,只说我也要带家书,甜言蜜语,将老王家书骗过手来,改作休书回去,捣退他的亲事,我仍然叫张妈妈做媒,把玉莲嫁与学生,成其美事,死也甘心。[3]134
王治安抄本则改作“酒楼改书”,他在路上遇到承局,得知其往浙江公干,便托其捎带家书回家,两人来到酒楼饮酒,此时孙汝权并不知道承局是去王家送书,也不知道承局的包裹中装有王十朋的家书,是承局主动告诉他带有王十朋的家书,等承局出去雇船后,孙汝权才打开包裹,偷改王十朋的家书,如:
(酒保摆酒下)
孙汝权:李兄请。
李文华:孙兄请。
孙汝权:兄台稍坐,待弟修书。
李文华:弟去河下雇舟,将包裹放在此间,一时就来。
孙汝权:内中可有要紧之物?
李文华:只有王状元家书,不可乱拆。
孙汝权:记下了。
(李文华下,酒保上)
酒保:官人独酌,可添酒肴?
孙汝权:瓶内尚多,呼你再来。
酒保:知道。(下)
孙汝权:真来凑巧,合了我的热病。将书拆开,照字涂改,家书伪造休书,何愁玉莲不到手。[3]43
由上可见,王治安抄本与萧兰君抄本虽是同一类川剧高腔《荆钗记》的改编本,但在排场和情节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赵循伯改编的川剧高腔《荆钗记》有两种,一是重庆市川剧院整理,由赵循伯执笔的演出本,全本戏共十一出:《受钗》《饯别》《谒相》《寄书》《获报》《逼嫁》《刁窗》《见母》《拒媒》《荐亡》《团圆》;二是赵循伯据四川省川剧院排演本整理本,全本戏共十出:《受钗》《饯别》《谒相》《获报》《逼嫁》《刁窗》《见母》《拒媒》《荐亡》《团圆》。后一改编本是在前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但修改不多,删去了前本的《寄书》一出,故以下便对其后一改编本加以考察。
赵循伯改本川剧高腔《荆钗记》(下称赵改本)较萧兰君抄本、王治安抄本更适合舞台演出。首先,赵循伯改本根据舞台演出的实际,对南戏原作的情节作了较大的压缩与删节。赵循伯改本全本戏共十出,这十出戏在南戏原作中皆为重点出目,赵循伯改本以南戏原作的这十个重点出目作为全剧的框架,展开故事情节,而对南戏原作的其他出目,或全部删去,或删去后在保留的出目中略加交代,使得南戏原作所描写的情节得以集中展现,节约了舞台时间与空间。如南戏原作(汲古阁本)中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成亲的情节,用了《会讲》《庆诞》《堂试》《启媒》《议亲》《遐契》《受钗》《绣房》《逼嫁》《辞灵》《合卺》《遣仆》《迎请》等十三出的篇幅来敷演,赵循伯改本仅保留了《受钗》一出,南戏原作其他几出戏的情节,有的全部删去,如《会讲》《庆诞》《堂试》《启媒》《议亲》《遐契》《逼嫁》《辞灵》《合卺》等九出。有的在《受钗》出中通过人物的说唱作了交代,如南戏原作《启媒》《议亲》两出,写钱流行托许文通去王家提亲,许文通来到王家,王家缺少聘礼,只好以荆钗为聘礼。赵循伯改本对这两出所演的情节,没有在舞台上正面演出,只在第一出《受钗》的开头通过钱流行与许文通的对白作了交代,许文通受钱流行的托付,去王家提亲,回来向钱流行报告去王家提亲的事,如:
许文通:荆钗裙布传佳话,预祝齐眉到白头。(入,相见)
钱流行:许仁兄,请问亲事如何?
许文通:小弟初到王宅,提起亲事,王老安人再三推辞。弟将尊意言明:“不问人家贫富,只要女婿贤良。”他们母子方才应允。只是一件……
钱流行:甚么?
许文通:他家缺少聘礼。
钱流行:唉,许仁兄,小弟已曾言明,聘礼不拘轻重,随意点缀,便可成礼。
许文通:聘礼虽有,只是太觉轻微,拿不出来,犹恐见怪。
钱流行:小弟决不见怪。
许文通:仁兄请看。
钱流行:荆钗![5]5-6
再如南戏原作《绣房》出,当钱流行与玉莲继母为嫁王家还是嫁孙家争持不下时,玉莲继母与姑母来到绣房,试图说服玉莲嫁与孙家,遭到玉莲的拒绝。而赵循伯改本将此出的情节合并在《受钗》出中演出,当钱流行与玉莲继母正在为嫁王家还是嫁孙家相争时,玉莲来到场上,听从父亲之言,拒绝了继母的劝说,愿嫁王家。又如南戏原作的《遣仆》《迎请》两出,演试期临近,王十朋将上京应试,钱流行便将女儿与十朋母亲迎到自己家中,以便照应。赵循伯改本删去此两出后,只在《受钗》出钱流行在与许文通的念白中作了交代,如:
婚姻事由弟决断,岂由她无理阻拦。有一计两得其便,请十朋入赘舍间,接他母来居西院,免爱女远离膝前。弟即刻准备喜宴,择佳期就是后天。[5]15
又如赵循伯改本删去了南戏原作的《发水》《投江》《遣音》《误讣》等四出,将这四出所敷演的钱玉莲投江,被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派人去吉安给王十朋送信,误传讣音等情节,在《荐亡》出王十朋与钱玉莲的唱词中作了交代,如:
王十朋:万俟卨如今冰山倒,调吉安远离瘴海潮,孙有乾充军沙门岛,假休书我早已察秋毫。
钱玉莲:义父母福州把任到,船舟救女喜眉梢。派人饶州查分晓。衙门口,素车白马,执事仪仗,吹吹打打,整整齐齐,护王佥判灵柩殡荒郊。[5]64
南戏原作有《晤婿》一出,演王十朋遣李成去接钱流行夫妇来吉安团聚,赵循伯改本将此出删去后,改成在《获报》出,写钱流行接到假休书,又受到钱孙氏的责骂,一时气急,呕血而死。这样钱流行这一人物在后面的出目中就可以不再出现。
孙汝权与王十朋、钱玉莲的关系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南戏原作将这一矛盾线索用了几出的篇幅作正面表现,而赵循伯改本则将这一矛盾线索作暗场处理。孙有乾(汝权)在剧中没有出现,他套改书信、逼娶钱玉莲的情节,只在剧中通过其他人物的唱词和念白中作了交代。又如南戏原作有《套书》一出,写孙汝权套改王十朋的家书,赵循伯改本删去此出后,将此出的情节,先是在《见母》出王十朋对母亲的对白中作了说明:“母亲免虑,同年周必大现为温州推官,待会儿写信一封,送往温州,请周年兄传讯孙有乾,定能水落石出。”[5]57后又在《拒婚》出,通过周必大的念白作了交代:“远在两年前,温州为推官。年兄手书到,传讯孙有乾。狂徒在京华,落榜未回还。状元接家眷,被他知根源。灌醉下书人,一旁盗信缄。家书改休书,逼死钱玉莲。”[5]60
赵循伯改本在对南戏原作的情节加以压缩和删节的同时,也对原作作了增加与丰富。如与萧兰君抄本、王治安抄本一样,也将南戏原作第二十四出《大逼》“吊场”的情节单独设为《雕窗》一出,与萧兰君抄本、王治安抄本的《雕窗》出相比,赵循伯改本对这一情节的描写更为丰富,全出戏分为两个层次,来展现玉莲逃出家门到投江的情节。
一是“刁窗”。玉莲逃出家门的目的,本不是去投江,而是要去京城临安寻找丈夫。因“姑母贪财,继母不仁,苦逼玉莲改嫁孙家。明日花轿就要临门,不能坐以待毙,顾不得抛头露面,奔生奔死,也要北上临安,寻找王郎”[5]44-45,“王家门祚薄,唯有去寻夫”[5]44,“孤身千里临安往,哪管关河道路长”[5]44。继母为防钱玉莲逃跑,将前门上锁,后门倒扣。玉莲见有一窗纱,便用花剪刁(雕)下窗棂,跳窗而出。
二是“投江”。玉莲逃出家门,来到东瓯渡口,见夜深无人摆渡,又想到“囊中缺少盘费银,关津渡口人盘问,千言万语说不清”[5]46-47。而欲返回家中,因要受到继母欺凌和打骂,走投无路,便决意投江。在这场戏中,赵循伯改本还细腻地刻画了钱玉莲投江之前进退无门的心情。如当她逃出家门后,感到“孤身无伴,道远难行”[5]47,便想转回家中,但又怕受到继母的打骂,云:
孤身无伴,道远难行,书信是假,待我转去。哎呀,转去不得了啊!刚才间刁窗而出,继母不知,如今转去,惊动了继母娘,她必然骂道:钱玉莲,狗贱人!是这样夜静更深,往哪里而去,往哪里而行!那时节,我要去求生,不得生;我要去死,死又死不成。不受其怜悯,反受其欺凌。喂呀,玉莲苦啊!到如今,山穷水尽,进退无门,有家难奔,有夫难寻。也罢,不如一死全恩义,东瓯渡口了此生。[5]47-48
另外,赵循伯改本也对南戏原作的情节作了改编,如《荐亡》出,演王十朋与钱玉莲分别来到玄妙观追荐亡妻、亡夫,不期而遇。“荐亡”应是这出戏的重点情节,而南戏原作表演这一情节十分简略,王十朋与钱玉莲上场后各与净(住持)接唱一支【一封书】曲,所描写的只是“荐亡”的情节,即祈求神灵,保佑亡妻、亡夫之魂早日升天,没有抒情的内容。如:
【一封书】(生)特朝拜上清,仗此名香表志诚。亡妻滞水滨,愿神魂得上升。(净)横死孤魂都召请,请到坛前听往生。(合)诵仙经,荐亡灵,仗此功勋超圣境。
【前腔】(旦、丑上)前日已预名,届此良辰来殿庭。拈香炷宝鼎,望慈悲作证盟。(净)惟愿亡灵来受领,献取香花酒果饼。(合前)[1]130-131
赵循伯改本则加强了对“荐亡”的描写,王十朋与钱玉莲先后上场后,各唱一支【北清水令】曲,除了追荐亡灵,更多的是寄托哀思,各自抒发怀念之情。如:
王十朋(唱【北清水令】二流)玉碎珠沉魂梦香,花辰月夕泪空抛。戏彩萱堂同欢笑,惟有兰房静悄悄。五马黄堂何足道,返魂乏术恨迢迢。玄妙观中修大醮,一年一度把魂招。长幡宝盖空中绕,法鼓金釟不住敲。叫住持焚香忙上表。玉莲妻阴灵不昧听根苗,万俟卨如今冰山倒,调吉安远离瘴海潮,孙有乾充军沙门岛,假休书我早已察秋毫。我为妻写了多少悼亡诗词稿,我为妻誓不续鸾胶,愿贤妻骑鲸来往蓬莱岛,愿贤妻湘灵宓妃共游遨。早知一别传噩耗,深悔当初着宫袍。难忘你举案齐眉同欢笑,难忘你小窗灯火伴春宵。明知道人天阻隔云路杳,愿贤妻魂魄入梦慰寂寥。十朋哭得神颠倒。[5]63-64
钱玉莲(接唱【前腔】)三请宝殿瑞烟飘,回思往事心悲悼。都为谗书起祸苗,义父母福州把任到,船舟救女喜眉梢。派人饶州查分晓。衙门口,素车白马,执事仪仗,吹吹打打,整整齐齐,护王佥判灵柩殡荒郊。命薄恰似霜前草,此身未亡形已雕。寡鹄偏遇红鸾照,江山易改志不挠。明是降香暗将亡夫悼,问苍天何事忌才高?可叹你未能立廊庙,可叹你珠玉委蓬蒿。谁陪君客地孤魂同游眺,谁与君清明寒食奠酒肴?可知妻命运多颠倒,老爹爹死不瞑目恨难消,愿神灵早发勾魂票,夫妻们九泉携手乐逍遥。哭亡夫又怕人知道。[5]65-66
显然,南戏原作只是把“荐亡”作为王十朋与钱玉莲相遇的一个机缘,重点是描写两人在玄妙观的不期而遇;赵循伯改本则把“荐亡”作为重点情节来描写。
同时,赵循伯改本对南戏原作中王十朋与钱玉莲相遇的情节也作了改动,南戏原作两人相遇后,各唱一支【一封书】曲,表示了惊疑后,便先后下场。如:
【前腔】(生)蓦然见俊英,与一丫鬟前后行。潜地想面形,转教人疑虑生。(末)他两次三回常观顾,觑了恩官也动情。(合前)
【前腔】(旦)回廊下撞迎,顿教人心暗惊。那烧香上卿,好似亡夫王十朋。(丑)休得轻言当三省,烧罢名香转看灯。(合前)(下)[1]131
而赵循伯改本演两人疑惑之际,正要上前“看分晓”时,夫人派梅香来传话:“王老夫人过府来了,请小姐回府陪客。”[5]68钱玉莲迟疑片刻,只得上轿随梅香下场。而王十朋从住持处打听到离去的女眷是两湖节度使的千金小姐,便追上前去。于是两人一上一下,边唱边追,急切想弄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如:
(钱玉莲乘轿带梅香等上)
钱玉莲:回首前程路梦影,十朋夫声音笑貌记得清。越思越想心不定,好似古井起波纹。回府去对义父禀,打听真情才放心。(下)
(王十朋乘轿带人役上)
王十朋:事不关心犹小可,层层疑云绕心窝。容貌相同无差错,千金再醮理不合。糊涂案,难坏我,快些追赶莫歇脚。
(王十朋等追下。钱玉莲乘轿带梅香等上)
钱玉莲:过了一街又一街,太守追我为何来?有心住轿相等待,义父知道是祸胎。手揭轿帘目回盼。[5]69-70
钱玉莲急下后,王十朋一直追到钱载和的行辕,由此引出两人的团聚。
由上可见,从排场以及对南戏原作情节的改编来看,赵循伯改本较萧兰君抄本、王治安抄本更适合舞台演出。
在艺术形式上,川剧高腔《荆钗记》既有着剧种的特色,也有着地域的特色。由于川剧采用的是板腔体的音乐结构,因此,即使其中也采用了一些曲调,一是多选择【红衲袄】【青衲袄】【驻马听】【园林好】等那些句式较整齐的曲调,如赵循伯改本《团圆》出王十朋与钱载和所唱的【红衲袄】曲:
王十朋:只为夫妻情如海,请恕十朋太痴呆。
荆钗在时人定在,玄妙观中见过来。
何时进府费猜解,老大人请把茅塞开。
钱载和:当年船行瓯江外,曾将令正救起来。
只说你珠玉沉沧海,谁知姓同名有乖。
今日才把疑团解,天缘巧合又同偕。[5]74
这两支【红衲袄】曲的句式皆为七字句。故采用这类曲调,实与板腔体的上下句式相同,故可用板腔体的演唱方式演唱。
二是改变曲调原来的句式,将原来的长短句式,改为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句式。
如王治安抄本《成名骂相》出、赵循伯改本《谒相》出万俟卨与王十朋接唱的【八声甘州】曲,其句式与南戏原本的【八声甘州】曲的句式有了变异,如:
表6:王治安抄本、赵循伯改本与汲古阁本【八声甘州】曲比较
可见,川剧高腔《荆钗记》由于采用了板腔体的音乐结构,故不仅增加了曲句和曲字,而且句式多为整齐的七言句。
川剧高腔《荆钗记》还采用了川剧音乐的帮腔、重唱、变换板式等演唱形式,来加强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特殊氛围的渲染,如赵循伯改本《饯别》出开头的【二郎神】曲两句:“孟光才配梁鸿案,听《骊歌》又唱《阳关》。”[5]16【尾煞】曲:“才斟别酒泪不干,马上春愁压绣鞍。极目天涯人不见,一样相思两处悬。”[5]20采用了幕后帮唱的形式,来渲染王十朋与钱玉莲夫妻分离时依依不舍的氛围,以及烘托两人的离愁和相思之情。又如全剧最后两句曲文:“白头齐眉相敬爱,上前亲手戴荆钗。”[5]76也由幕后帮唱,强调了剧作的主题。
从帮唱的形式来看,有的是整支曲,也有的是一曲中的某些词句,也有的如赵循伯改本《刁窗》出钱玉莲所唱的【绵搭絮】曲第七句“满怀心事诉与谁”的末三字“诉与谁”[5]46,采用重唱和帮唱的形式,以突出钱玉莲为继母所逼而无处倾诉怨愤的心情。
现存的四种川剧高腔《荆钗记》皆为演出本,为了增强舞台效果,在剧中增加了许多科诨,如萧兰君抄本《拜门》出,李成来到王家,传言玉莲父亲邀王母及玉莲去钱家同住,王母问李成在家学什么,李成回答说是学串戏,接着便与王母、王十朋合演了《潘葛思妻》《琵琶记》《白兔记》三出戏,如:
王母:李舅,在家所习何业?
李成:学串戏。
王母:何不演来老身一看。
李成:争个脚色。
王母:那一行。
李成:老旦。
王母:老身可好?
李成:(生成老旦,唱一曲《潘葛思妻》)(唱)手捧金樽,(又)祭奠灵前李氏妻,又倒是奠酒也成泥,化纸也成灰,糊涂仪容不见妻。(又)
王母:送客。
李成: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又)(王母下)(王十朋上)
王十朋:李舅,在做甚么?
李成:与你妈在唱夫妻戏。
王十朋:不成话。
李成:(口传)
王十朋:唱点我看。
李成:唱诘问。
王十朋:什么诘问?
李成:《琵琶》上的,少个脚色。王十朋:那一个?
李成:少个小生。
王十朋:我好么?
李成:使得。(念)楚馆秦楼四旧约,洞房花烛恋新婚。此情险些奴瞧破,爹爹若知怪伊行。咳,你讲吗。
王十朋:讲口杀子?
李成:怪我何来。
王十朋:怪我何来?
李成:(唱【江头金桂】)他怪你终朝愁恨,因甚愁闷深,好叫奴猜着哑谜,况然莫处寻。(白)王姐夫,那日合我姐姐拜了天地,入了洞房,上了牙床,还是你先扒过去,他先扒过来。
王十朋:不成话了。
李成:我和你同床共枕,你还瞒着奴则甚。(唱)相公瞒奴太不良,家中别下二爹娘。久闻陈留遭干旱,二公婆如何挨得那时光。(合)笑伊家亏心短倖,(又)无情太甚,亏了夫君到如今,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又)(十朋下)
钱玉莲:兄弟。
李成:哎呀,三娘妻呀,若念夫妻情,与我送杯茶,不念夫妻情,凭在你心下。瓜园纵有瓜精也,纵有瓜精,(又)我去拿。(玉莲关门下)(白)三娘开门来。(唱)哎呀,安人妻,谁叫你听了贾金奴之言,打了燃灯古佛,骂了元始天尊,白骨堆在花园,污了花神土地,土地会同灶君,灶君奏与三官,三官奏与上帝,上帝倒旨下来,命得五殿阎君,差来五方恶鬼,捉拿于你了。妻呀,正是那阳间有钱买得命,阴间法律不容情。妻呀妻,救得你来难救我,跨鹤乘鸾归去也。(又)(末介下)
李成:(白)戏唱得好,唱得关门闭户。(过场)[3]119-120
又如王治安抄本《迎母问妻》出,李成见到王十朋时,对其穿戴表演了一段科诨:
李成:姐夫,你怎么肿了?王十朋:中了。
李成:头上两个尖尖。
王十朋:纱帽。
李成:前面一个疤疤。
王十朋:黼黻。
李成:自不小心,烧了两只足。王十朋:朝靴。
李成:认不得。[3]67
另外,川剧高腔《荆钗记》还利用谐音字来设置科诨,如王治安抄本《争聘收钗》出许文通与钱妻的对白:
许文通:五百年前,
钱妻:唗!那个欠你五包盐钱。
许文通:我在讲五百年前共一家,甚么盐钱。[3]13
又如王治安抄本的《劝嫁挑非》出钱玉莲、钱妻、钱姑三人的对白:
钱玉莲:母亲,岂不闻商相埋名之故耳。钱妻:墙上埋人,岂不露了足迹。
钱姑:嫂嫂,他在与你比古。
钱妻:比你娘的屁股。[5]20
在语言上,川剧高腔《荆钗记》皆具有通俗自然的特色,使用了许多民间的成语俗语。如:
抱琵琶进磨房,对驴弹琴。[5]13
屁股夹根香,一溜烟就走了。[5]109
冷庙里菩萨,请出,盐菜缸内石头,取出,皮匠铺内楦头,搬出,洗脚水泼出,自便。[5]159稀饭泡米汤,亲加亲。[5]13
川剧高腔《荆钗记》的曲白中,还有一些是四川的方言,如“勾子(屁股)上抹猪油,后荤(婚)”“麻精”(自以为有趣)[3]160“细娃儿”(小孩子)[5]32等。
通过对以上几种川剧高腔《荆钗记》版本的考察,可见,川剧高腔《荆钗记》对南戏原作的改编,在故事情节上虽也作了较大的删减和压缩,但基本上保持着南戏原作的主要情节和全剧的矛盾冲突,同时,在艺术形式上融入了川剧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毛晋.六十种曲:第一册[G].北京:中华书局,1958.
[2]殷启圣.尧天乐[M]//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3]川剧传统剧本汇编编辑室.川剧传统剧本汇编:第九集[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
[4]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第四卷[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川剧演出剧本选:第3辑[G].重庆:重庆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