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下的文化投入增长检测
——基于各地的对比性分析与结构化测评

2018-05-18 09:35王亚南
文化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省域均等化比值

王亚南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昆明 650034)

近年国家相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确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细目。在任何一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均等化目标必然涉及服务范围和内容、服务质量和条件等,这都需要公共财政投入的均等化作为前提。实现公共文化投入与公共教育投入、科技投入、卫生投入的同步增长,实现公共文化投入与居民文化消费同构协调的平衡关系,有利于早日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检测全国公共文化的投入增长,仅仅考察总量是不够的,因为各地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应有方法是把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放到经济、财政增长相关背景中,放到教科文卫投入增长的相邻关系中,放到与居民文化消费同构占比的平衡关系中,放到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异与均等化目标的差距测算中。这一思路可以全面检验各类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为逐步缩减并最终消除协调性增长差距、实现均等化目标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本文按照《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a《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2015年至201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蓝皮书系列之文化蓝皮书,均由笔者主编主撰,全国首个公共文化投入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检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差距具有特定意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2016年4月、2017年2月、2018年3月版。一书的量化指标体系及其演算方法模型,对全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现状及其预期目标开展分析测评,同时将各地公共文化投入增长现状及其预期目标测算作为可比性背景,在通行检测指标和通约演算流程之中精确对比其间差距。基础数据来源、衍生数据测算和通行指标设计、通约演算程序的详尽说明请参看《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历年技术报告。

一、2016年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检测及其地区差测算

2016年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见图1,图中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区域依序排列(后同),各省域按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从小到大序自上而下排列。

图1 2016年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

(一)各地人均值作为可比性演算的基础

2016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为229.43元。东部人均值为243.43元,高于全国人均值14.00元;东北人均值为192.10元,低于全国人均值37.33元;中部人均值为153.55元,低于全国人均值75.88元;西部人均值为230.59元,高于全国人均值1.16元。西部公共文化投入多年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其间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西藏和青海。

14个省域人均值高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西藏、北京、青海、上海、宁夏、天津、内蒙古、陕西、新疆、海南、浙江、吉林、甘肃、江苏;17个省域低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福建、广东、湖南、山西、辽宁、贵州、四川、湖北、云南、重庆、江西、广西、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北、河南。其中,西藏人均值处于首位,高于全国人均值834.74元;河南人均值处于末位,低于全国人均值127.04元;西藏人均值为河南的10.39倍,显然难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投入均等化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与保障。

对比2000年(囿于制表局限,2000年数据置于后台)测算,全国年均增长15.22%,最高值的青海年均增长20.92%,最低值的广东年均增长11.83%。各地之间增长差异悬殊,与“协调”发展、“共享”成果的发展新理念有明显差距。

(二)以地区差演算检验文化投入均等化态势

2016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为1.5588,即31个省域人均值与全国人均值的上下偏差绝对值之平均值为55.88%。东部地区差为1.6255,大于全国地区差4.28%;东北地区差为1.2307,小于全国地区差21.05%;中部地区差为1.3011,小于全国地区差16.53%;西部地区差为1.7141,大于全国地区差9.96%。

25个省域地区差小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江苏、甘肃、福建、广东、湖南、山西、吉林、辽宁、贵州、四川、浙江、湖北、海南、云南、重庆、江西、广西、黑龙江、山东、安徽、新疆、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6个省域地区差大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天津、宁夏、上海、青海、北京、西藏。其中,江苏地区差处于首位,仅为全国地区差的67.66%;西藏地区差处于末位,高达全国地区差的297.55%。

各地地区差以全国人均值为基准值1演算上下偏差绝对值,绝对偏差值加基准值1即为当地地区差指数,指数越接近1意味着越趋近全国人均值。就理想状况而言,假设各地绝对均等无偏差,全国及各地地区差指数皆为1。与2000年相比,全国地区差扩大6.98%,四大区域地区差部分扩大;18个省域地区差扩大,按扩大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甘肃、江苏、河南、广西、吉林、辽宁、河北、海南、山东、云南、新疆、宁夏、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北京、青海、西藏;只有上海、广东、天津、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湖北、山西13个省域地区差缩小。

这一态势恰与当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家目标相悖。另外,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卷也没有提供文化投入的城乡投向分解数据,故缺反映“中国现实”极为重要的城乡比指标检测,留下遗憾。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就是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方面,针对性的城乡比、地区差检测正是本系列研究于多年前首创并坚持至今的思路所在。

二、2016年文化投入、文化消费相关比值结构化分析

2016年全国及各地公共文化投入、居民文化消费相关比值见图2,图中各省域按公共文化投入占教科文卫综合投入比由高到低序自上而下排列。

图2 2016年全国及各地公共文化投入、居民文化消费相关比值

(一)文化投入在教科文卫综合投入中的相邻地位

2016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占教科文卫综合投入比为6.21%。东部比值为6.23%,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02个百分点;东北比值为7.21%,高于全国总体比值1.00个百分点;中部比值为5.50%,低于全国总体比值0.71个百分点;西部比值为6.75%,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54个百分点。

17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西藏、北京、青海、陕西、内蒙古、宁夏、吉林、湖南、辽宁、新疆、海南、山西、甘肃、浙江、上海、天津、四川;14个省域低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江苏、福建、黑龙江、云南、广东、湖北、广西、贵州、江西、安徽、重庆、河北、山东、河南。其中,西藏此项比值处于首位,高达全国总体比值的201.04%;河南处于末位,为全国总体比值的67.73%。

与2000年相比,全国此项比值降低4.76个百分点,四大区域比值全都下降;29个省域比值下降,按降低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青海、上海、西藏、辽宁、吉林、新疆、陕西、内蒙古、湖南、宁夏、海南、天津、浙江、江苏、山西、福建、甘肃、云南、江西、黑龙江、河北、安徽、广东、山东、湖北、贵州、广西、河南、四川;仅有北京、重庆2个省域比值升高。

这表明,与教育、科技、卫生等“硬指标”投入相比,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也许仍是“软指标”,唯有极少数地区例外。2000年以来,全国文化投入占教科文卫综合投入比历年最佳值为2005年的11.52%,假定2016年保持这一最佳比值,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应达425.93元,为现有实际值的185.64%。

(二)文化投入在公共财政支出分配中的实际位置

2016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为1.68%。东部比值为1.89%,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21个百分点;东北比值为1.69%,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01个百分点;中部比值为1.66%,低于全国总体比值0.02个百分点;西部比值为1.86%,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18个百分点。

18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北京、陕西、浙江、湖南、西藏、青海、山西、甘肃、宁夏、吉林、内蒙古、海南、江苏、福建、新疆、辽宁、四川、广东;13个省域此项比值低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上海、广西、贵州、山东、云南、天津、江西、安徽、湖北、河北、河南、黑龙江、重庆。其中,北京此项比值处于首位,高达全国总体比值的183.77%;重庆此项比值处于末位,仅为全国总体比值的71.17%。

与2000年相比,全国此项比值降低0.21个百分点,四大区域比值全都下降;28个省域比值下降,按降低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辽宁、吉林、湖南、上海、四川、海南、内蒙古、山西、浙江、广东、新疆、宁夏、江苏、重庆、甘肃、西藏、天津、安徽、江西、福建、云南、湖北、黑龙江、河北、贵州、山东、河南、广西;仅有北京、青海、陕西3个省域比值升高。

这表明,在全国及各地财政支出历年“大盘子”份额分配中,公共文化投入依然不受重视,唯有极少数地区例外。2000年以来,全国教科文卫投入占财政支出比历年最佳值为2012年的27.95%,假定2016年同时保持这一最佳比值和上一项历年最佳比值,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应达438.68元,为现有实际值的191.20%。

(三)文化投入增长与社会总财富增长的关系态势

2016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与产值比为0.43%。东部比值为0.31%,低于全国总体比值0.12个百分点;东北比值为0.40%,低于全国总体比值0.03个百分点;中部比值为0.35%,低于全国总体比值0.08个百分点;西部比值为0.55%,高于全国总体比值0.12个百分点。

15个省域此项比值高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北京、海南、陕西、贵州、山西、云南、内蒙古、吉林、湖南、四川;16个省域此项比值低于全国总体比值,按比值高低依次为上海、广西、江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浙江、天津、湖北、广东、福建、河北、重庆、江苏、河南、山东。其中,西藏此项比值处于首位,高达全国总体比值的712.05%;山东此项比值处于末位,仅为全国总体比值的47.54%。

与2000年相比,全国此项比值升高0.13个百分点,四大区域比值全都升高;28个省域比值升高,按升高程度大小依次为北京、青海、新疆、海南、西藏、辽宁、湖南、上海、四川、甘肃、山西、吉林、陕西、浙江、江西、宁夏、重庆、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苏、天津、广东、内蒙古、湖北、河南、福建、贵州;仅有云南、广西、山东3个省域比值降低。

这表明,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增长已赶上并超过以产值为表征的社会总财富增长,唯有极少数地区例外。2000年以来,全国财政支出与产值比历年最佳值为2015年的25.52%,假定2016年同时保持这一最佳比值和上两项历年最佳比值,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应达443.77元,为现有实际值的193.42%。

(四)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同构相似性参考

2016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为4.74%。东部比重为5.98%,高于全国总体比重1.24个百分点;东北比重为5.61%,高于全国总体比重0.87个百分点;中部比重为5.99%,高于全国总体比重1.25个百分点;西部比重为5.73%,高于全国总体比重0.99个百分点。

29个省域此项比重高于全国总体比重,按比重高低依次为湖南、上海、贵州、北京、山西、江苏、重庆、辽宁、云南、宁夏、甘肃、内蒙古、广东、河南、陕西、青海、江西、山东、福建、广西、湖北、海南、河北、天津、吉林、新疆、浙江、黑龙江、安徽;2个省域此项比重低于全国总体比重,按比重高低依次为四川、西藏。其中,湖南此项比重处于首位,高达全国总体比重的153.64%;西藏此项比重处于末位,仅为全国总体比重的40.66%。

与2000年相比,全国此项比重升高0.27个百分点,四大区域比重全都升高;28个省域比重升高,按升高程度大小依次为贵州、湖南、辽宁、青海、山西、河南、江西、重庆、江苏、云南、海南、内蒙古、福建、广东、河北、湖北、黑龙江、广西、宁夏、吉林、陕西、安徽、甘肃、山东、四川、西藏、上海、新疆;仅有浙江、北京、天津3个省域比重降低。

这表明,全国及各地居民文化消费增长已超过居民总消费支出增长,体现国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唯有少数地区例外。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与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之间具有同构相似性,如果说家庭或个人总会把特定比例的消费支出用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国家或地区亦当把相近比例的财政开支用以建设社会文化生活。或许不能苛求这两个方面严格对等,但一定程度上的同构占比协调关系无可置疑,相差过大甚至升降逆反显然有失平衡。

以此作为参考,与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相对比值的“高热”相比,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相对比值的“低冷”显得更加失衡;当前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严重滞后于国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格局显而易见。

三、假定维持既有数据关系至2020年的“自然增长”预测

2020年假定维持既往增长关系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见图3,图中各省域按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从小到大序自上而下排列。

图3 2020年假定维持既往增长关系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

(一)各地人均值增长差异继续向两极明显增大

假定全国及各地维持2000年以来各项数据年均增长关系“自然增长”,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将为404.35元。按照既有历年数据增长关系展开测算是一种大概率预测方式,积累数据年度历时越长应验概率越高。

东部人均值为415.76元,高于全国人均值11.41元;东北人均值为325.65元,低于全国人均值78.70元;中部人均值为278.84元,低于全国人均值125.51元;西部人均值为429.66元,高于全国人均值25.31元。

15个省域人均值高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西藏、北京、青海、上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天津、新疆、海南、浙江、吉林、甘肃、江苏、湖南;16个省域人均值低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贵州、山西、福建、四川、广东、辽宁、重庆、湖北、江西、云南、广西、安徽、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其中,西藏人均值处于首位,高于全国人均值1640.02元;河南人均值处于末位,低于全国人均值229.97元。最高西藏人均值为最低河南人均值的11.72倍,省域之间两极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还可看出,若干省域间人均值差距也向两极继续拉开。

(二)全国及各地人均值地区差指数持续显著扩大

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将为1.6136,即31个省域人均值与全国人均值的上下偏差绝对值之平均值为61.36%。东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6645,大于全国地区差3.15%;东北人均值地区差为1.2821,小于全国地区差20.54%;中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2783,小于全国地区差20.78%;西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8217,大于全国地区差12.90%。

24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小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湖南、江苏、甘肃、贵州、山西、福建、四川、广东、辽宁、吉林、浙江、重庆、湖北、江西、云南、广西、安徽、海南、山东、黑龙江、新疆、天津、河北、河南;7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大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陕西、内蒙古、宁夏、上海、青海、北京、西藏。其中,湖南人均值地区差处于首位,仅为全国地区差的62.36%;西藏人均值地区差处于末位,高达全国地区差的313.34%。

与2016年相比,全国地区差将扩大3.51%,四大区域地区差大都将扩大;20个省域地区差扩大,按扩大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河南、江苏、广西、甘肃、河北、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新疆、云南、福建、宁夏、广东、内蒙古、海南、陕西、北京、西藏、青海;只有上海、湖南、天津、四川、重庆、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湖北、山西11个省域地区差缩小。

这样一来,与既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追求形成“逆动”效应。由此可见,维持相关各项数据既有增长关系,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尤其是占教科文卫综合投入比还将持续降低,明显不符合协调增长指向的新发展理念要求;特别是还将导致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继续扩大,背离既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追求,也明显不符合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发展理念要求。突破既有的增长模式需要变局,本文第二节“相关比值结构化分析”实际上已经预设变局路径,即基于全国及各地以往“数据事实”所提出的重要参照系。

四、假定实现历年最佳比值至2020年“应然增长”预测

2020年假定实现各项最佳比值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见图4,图中各省域按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从小到大序自上而下排列。

图4 2020年假定实现各项最佳比值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

(一)各地增长差距缩小而人均绝对值逐步接近

假定全国及各地实现2000年以来从产值到财政支出,又到教科文卫综合投入,再到文化投入各项最佳比值“应然增长”,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应为716.53元。实现历年各项最佳比值关系正是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体现,这本来就是应有的增长方式。

东部人均值为763.53元,高于全国人均值47.00元;东北人均值为556.15元,低于全国人均值160.38元;中部人均值为601.59元,低于全国人均值114.94元;西部人均值为910.92元,高于全国人均值194.39元。四大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已较为接近。

19个省域人均值高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西藏、北京、青海、重庆、宁夏、天津、贵州、上海、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川、吉林、浙江、江苏、广东、海南、甘肃、福建;12个省域人均值低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湖北、江西、广西、山东、河南、湖南、山西、云南、安徽、黑龙江、辽宁、河北。其中,西藏人均值处于首位,高于全国人均值2121.94元;河北人均值处于末位,低于全国人均值295.86元。最高西藏人均值为最低河北人均值的6.75倍,省域之间两极差距转而明显拉近,同时还可看出,大部分省域人均值向着中位数相互接近。

对比2016年测算,全国所需年均增长率为32.94%,最低(最佳)所需增长北京年均增长率为16.61%,最高所需增长重庆年均增长率为73.97%。这就是全国及各地弥合历年协调增长差距折算出来的积年欠账,短短几年内“一次性”还清其实不易。事实上,北京在2012年已经实现三项比值最佳关系增长,成为最佳比值“应然增长”测算设置的既往“数据事实”依据。a详见王亚南《中国公共文化投入的应有增长空间──2012年相关协调性、均衡性检测》,《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这几项相关性比值难以确定理论上的“理想值”,以全国及各地自身历年增长实际状况的“最佳值”作为依据,应当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增长差距演算方式。

(二)全国及各地地区差指数较明显向中间靠近

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应为1.4373,即31个省域人均值与全国人均值的上下偏差绝对值之平均值为43.73%。东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3530,小于全国地区差5.86%;东北人均值地区差为1.2886,小于全国地区差10.35%;中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1544,小于全国地区差19.68%;西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6861,大于全国地区差17.31%。

22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小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福建、湖北、甘肃、江西、海南、广东、江苏、广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南、吉林、山西、四川、云南、安徽、新疆、黑龙江、陕西、辽宁、河北;9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大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内蒙古、上海、贵州、天津、宁夏、重庆、青海、北京、西藏。其中,福建人均值地区差处于首位,仅为全国地区差的69.79%;西藏人均值地区差处于末位,高达全国地区差的275.62%。可以看出,各地人均值地区差对全国基准逐步靠近。

与2016年相比,全国地区差应缩小7.80%,四大区域地区差均会缩小;20个省域地区差缩小,按缩小程度大小依次为北京、西藏、上海、河南、青海、山东、江西、广西、湖北、海南、安徽、新疆、陕西、浙江、黑龙江、福建、内蒙古、河北、云南、甘肃;只有四川、广东、吉林、江苏、湖南、山西、天津、辽宁、宁夏、贵州、重庆11个省域地区差扩大。

这样一来与既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顺应”效果。如此看来,全国及各地实现历年各项最佳比值“应然增长”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增长方式,这不仅是应该的──保证各地经济社会诸方面协调发展,而且是有益的──缩减各地增长差距和绝对值差距,缩小人均值地区差均有显著效果。

五、假定实现同构占比协调至2020年“平衡增长”预测

2020年假定形成同构协调关系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见图5,图中各省域按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从小到大序自上而下排列。

图5 2020年假定形成同构协调关系文化投入人均值及其地区差

(一)各地增长差距进一步缩减而人均值趋近

假定全国及各地实现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收入、支出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占收入、消费比同构协调“平衡增长”,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应为989.89元。形成公共文化投入与居民文化消费同构占比协调增长关系,更有利于满足国民精神文化需求。

东部人均值为1032.13元,高于全国人均值42.24元;东北人均值为685.93元,低于全国人均值303.96元;中部人均值为658.26元,低于全国人均值331.63元;西部人均值为832.79元,低于全国人均值157.10元。四大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已十分接近。

11个省域人均值高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北京、西藏、天津、上海、内蒙古、青海、江苏、宁夏、广东、重庆、贵州;20个省域人均值低于全国人均值,按人均值高低依次为海南、湖南、辽宁、新疆、陕西、甘肃、福建、浙江、云南、湖北、山西、江西、吉林、山东、四川、广西、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其中,北京人均值处于首位,高于全国人均值2061.15元;河北人均值处于末位,低于全国人均值515.18元。最高北京人均值为最低河北人均值的6.43倍,省域之间两极差距显著拉近,同时还可看出,各省域人均值差距构成梯次不再悬殊。

(二)全国及各地地区差指数进一步明显趋近

至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应为1.4163,即31个省域人均值与全国人均值的上下偏差绝对值之平均值为41.63%。东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5703,大于全国地区差10.87%;东北人均值地区差为1.3135,小于全国地区差7.26%;中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3151,小于全国地区差7.15%;西部人均值地区差为1.3642,小于全国地区差3.67%。

18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小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贵州、海南、重庆、湖南、广东、辽宁、新疆、陕西、甘肃、福建、浙江、云南、湖北、山西、江西、宁夏、吉林、山东;13个省域人均值地区差大于全国地区差,按地区差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四川、江苏、广西、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青海、内蒙古、上海、天津、西藏、北京。其中,贵州人均值地区差处于首位,仅为全国地区差的73.50%;北京人均值地区差处于末位,高达全国地区差的217.63%。可以看出,各地人均值地区差对全国基准向中间更为趋近。

与2016年相比,全国地区差应缩小9.14%,四大区域地区差部分应缩小;16个省域地区差缩小,按缩小程度大小依次为西藏、北京、青海、上海、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贵州、河南、辽宁、江西、云南、湖北、山东;只有湖南、浙江、广东、河北、内蒙古、安徽、广西、黑龙江、山西、福建、甘肃、吉林、四川、天津、江苏15个省域地区差扩大。

这样一来,与既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追求形成“趋近”成效。如果更进一步追求“理想增长”,在“国民待遇”层面切实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弥合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结构性、体制性、政策性区域差异,实现全国及各地统一公共文化投入均等化(以人均值衡量),那么本系列研究独创的地区差指数检测即将终结使命。当然,届时各地之间不同年度人均值随机波动的细微差距仍在所难免。

猜你喜欢
省域均等化比值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云平台的省域交通服务热线系统架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