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想,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只要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就能实现“万丈长虹”。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六坪村潘建龙就是这样一位坚守理想信念,并最终让自己和乡亲们拥有了虹彩人生的有志青年。
1983年,潘建龙出生在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六坪村,2010年7月从广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毕业后,手持硕士学位的他,不去科研单位、不留恋城市,而是选择回乡创业。
“学我这个专业,在外面找份工作很容易,但是我就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原来,潘建龙小时候就见过爷爷和父亲养殖大鲵。然而,由于一直没掌握繁殖技术,养殖的数量基本不超过20条。上大学后,潘建龙了解到大鲵属于古生代的生物,其对生活环境和温、光、水的要求都很苛刻。而村民在家里暗室养大鲵的传统方法,技术含量太低,成为制约大鲵规模化养殖的关键难题。潘建龙认定,人工养殖大鲵前景无限。
潘建龙一如“飞出去的凤凰”,又飞回来了,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他不单是自己回来,还把同是硕士研究生的爱人也带回来一起搞养殖。
要规模化养大鲵,潘建龙遇到的问题首先就是种苗缺乏问题,必须从外地采购种苗。
在家里人的支持下,2010年,潘建龙从湖北购进100多条大鲵苗,感觉不错。随后又筹集了28万元购进了一批大鲵种苗,可是这批鱼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几乎全为畸形,根本长不大,更无法成为种源,最后死掉的数量也不少。
这让潘建龙备受煎熬,进退两难,放弃养殖,对不起父母和一直关心自己的亲戚朋友,对不起自己的初心;继续养殖,又面临更大的投资。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他作出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还是要坚持下来。随后,他又斥资购进了一批种苗。但是这批种苗因为运输的原因也无法成活。
原来大鲵的运输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上车前2~3天要禁食,否则路途颠簸,导致鲵苗晕车呕吐,会造成大损失。但是一些种苗的销售商,为了让买家感觉种苗好看、自己能卖个好价钱,因此都会在销售与运输前偷偷喂食,因此导致了潘建龙的再一次损失。
此外,为了研究自然仿野生放养,过程也很不顺利。“养第一批鱼时,水流速度快了一些,大鲵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冲击,一下子死了60多条。”
从向外采购鱼苗开始,潘建龙一共损失了三十多万,接二连三的挫败,让一心想创业的潘建龙身心疲惫,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当初放弃城市工作,而返乡创业的初心的正确性。这时候,是爱人的鼓励,让他重塑了信心。
“接连的失败,基本上是种苗的问题。”事后,潘建龙对失败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必须建设好自己的种苗繁育基地,才能不受制于人。经过四年的努力,潘建龙终于在村里的小溪上建起了一座上千平方米的仿生态大鲵繁殖场,成功解决了大鲵难以批量繁殖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已经能每年稳定孵化出鱼苗10000尾左右。
“其实这几年我都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鲵的扩繁。”潘建龙坦言,刚开始养殖大鲵,技术是最缺乏的,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看书和上网以及总结父辈的养殖经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亲自去摸索。
大鲵都是夜猫子,为了更好的了解大鲵的生活习性,潘建龙连续2年,几乎每晚都拿着手电筒到鲵池边静静观察。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中花木兰女扮男装驰骋疆场的英勇气概,让人荡气回肠,可是现实中,大鲵的养殖一直以来也都是雌雄难辨,这可极大的阻碍了大鲵的繁育进程,长期以来,大鲵的公母分辨都停留在“猜”的阶段。
经过连续两年的观察总结,潘建龙发现,雄鲵头部比较凸,身体线条平直,体型修长、匀称,而雌鲵背部宽厚,与尾巴部位明显区开,身体曲线明显。在6~7月份,如果是优质雄鲵,用手来回触碰一下其后肢部位,“鱼白”(即大鲵精子)就会大量喷射出来,而且味道很腥。如果是雌鲵,后肢前部分位置腹部宽厚,则可判断其肚子会有很多鱼卵,那么当年即可交配产仔,且成功率非常高。
“雄雌的准确分辨对提高生产有很大帮助”。潘建龙继续道,如果在6~7月份发现雄鲵出现上述特征,就需要为它安排好“公寓”了,即在其经常出没的地方铺上细沙,饮食上重点照顾。或者安排处于生殖期的雄鲵和雌鲵多接触,到产卵期,雌鲵会主动找上门去,产完卵后,雌鲵自行离开,雄鲵留下孵卵。“雌鲵产完卵后,孵卵的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就把精子排出来,用尾巴经常摇一下,以便将卵和精液混合,它会经常把身体卷成半圆形,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有时候干脆把卵放到背上背着。约3周后幼鲵孵化出来,幼鲵出来约40天,当这些小精灵们会独立生活时,鲵爸爸才会离去。
多年来,潘建龙累计投入资金320余万元建设瑶山大鲵繁育基地,倡导成立蒙山县瑶山大鲵繁育专业合作社,拥有“寿翁乐”商标,申请了大鲵孵化养殖相关专利五项。并在广西5星级乡村“水韵瑶寨”新建设有大鲵特色养殖旅游体验基地。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瑶山大鲵繁育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了党支部,潘建龙担任合作社支部书记。
自成立合作社以来,潘建龙就把产品质量作为建立合作社的核心来抓,每有新社员加入合作社,他都亲自为其讲解养殖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社员的养殖技术,保证了养殖成功率。在创业过程中,潘建龙配合县人社局等单位开展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工作,形成了具有蒙山县特色的养殖创业园,截至2017年12月,入园特色养殖企业达26家,成功孵化15家企业,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占比达100%,户年均收入超三万元。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集保健、药用、美容为一体的珍贵物种,体内含有50多种天然活性物,能够促进人体生理活性,改善人体生理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软黄金”。 在中国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本草纲目》等药典中均有大鲵“治痴疾、治斑疾”等描述,表明了大鲵入药在美容、益肤方面有显著功能。
“目前,大鲵养殖受大环境影响,价格下滑严重。这对很多养殖户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从深加工角度而言,未尝不是个好机会。”对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潘建龙曾经一度感到迷茫,但是参加了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及广西农场主培训后,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资农业的信心。而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潘建龙一直想做大鲵的深加工。他分析,大鲵肌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丰富,具有与深海鱼类相似的必需脂肪酸组成和较高含量的特点。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是治疗烫伤、烧伤的特效药。
“大鲵含有丰富的我国主食中容易缺乏的赖氨酸, 可以与主食合理搭配食用, 因此去年我们加工了一些大鲵面条销售,很受大家欢迎。”谈起未来的打算,潘建龙信心满满:“我们将结合瑶医瑶药、农业特色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大鲵的保健、美容产品的深加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大鲵带给我们的‘鲵’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