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藕种植加工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主要产业。
“如果养牛、养羊都不适合,对于养猪、养鸡,种桑养蚕、甘蔗、油茶等的贫困户也都有扶持措施。”近年来,为了让贫困群众稳固脱贫,县委、县政府决定重点发展油茶、瑶山牛、毛葡萄、桑蚕、山羊、跑山鸡、糖料蔗、旱藕等八大特色产业作为当地扶贫产业,截至2017年底,累计惠及贫困户20025户。
旱藕因茎似芭蕉,根似芋头,故又名蕉芋。它可以药食两用,是大石山区最为常见的经济作物。在当地人心中,更是有着深刻的种植记忆。旱藕粉不仅是广西特色绿色产品,早在2007年,旱藕粉还进入了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的指定产品之一。
在都安东庙乡,群众制作旱藕粉丝的历史悠久,是当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金饭碗”,也让东庙乡得到了“旱藕粉丝之乡”的誉称。而东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粉丝,粉丝加工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主要产业。
说到旱藕粉丝产业的发展,东庙乡最大的旱藕粉丝生产商和经销商蓝德深有感触,10年前,他家生产的粉丝每天只有500公斤左右,基本都是靠当街摆摊销售。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东庙的旱藕粉丝有了很好的知名度,在市场上也是抢手货,预订粉丝的客商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东庙乡东庙村多个自然屯的农户,都从事旱藕粉丝加工,仅东庙村就有生产旱藕粉丝的加工作坊89家,其中大部分是家庭式小作坊,以家庭成员加工为主,每天可生产600公斤左右;蓝景国等7户的规模较大,每天可生产2500~3000公斤;村民蓝德的经营部规模最大,每天雇请30多位村民同时生产,每天出成品粉丝7500~8000公斤,但产品依然是供不应求。
因此,该县大力发展旱藕种植,形成旱藕粉产供销“一条龙”,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都安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初步形成特优农业多元发展格局。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5万亩、桑园面积6万亩、旱藕面积1600多亩、毛葡萄4.6万亩。同时,深入实施“千山万弄百万羊”工程,全县计划饲养山羊100万只,覆盖贫困户6328户;“跑山鸡”1000万羽,覆盖120个贫困村26130户贫困户78390名贫困人口。
全县2016年再实现 16个村8767户36445人脱贫,贫困人口下降到10.04万人,成为广西2016年度脱贫人数最多的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