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6 17:47周建霞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周建霞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活动配合度较低。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情感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有助于重塑学生英语学习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04-02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的高等职业英语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与教育者有必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探索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新模式。此时,引入情感教学法不失为一条实现有效教学的新路径。本文针对以上现状,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下,具体阐述了如何将情感教学法这一有助于提升学生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引入高职院校英语课堂。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等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大学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2]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层面主要存在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自信心严重缺乏导致学习主动性较低等诸多问题。[3]在教师层面,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课堂趣味性低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学校层面存在教材选用陈旧、师资力量短缺导致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等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改变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其成为自己英语学习的主人。

二、情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情感过滤假说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为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核心假说之一。克拉申将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比作一道无形的墙,横亘于学习者与所学习的内容之间。他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4]:第一,学习动力的强弱,学习目的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结果。学习目的明确则学习动力较强,态度积极,进步较快;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消极,则收效甚微。第二,学习者的性格因素影响语言习得结果。自信的学习者不畏惧身处不熟悉的学习环境,通常情况下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自我认可接纳程度较高,在学习中进步较快;相反,羞怯、自卑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慢。第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影响语言习得的结果。主要指在焦虑或者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焦虑不安的学习者,构筑的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就少;反之则收获较大。因此,不明确的学习目的,不自信的感觉,消极的学习态度和焦虑的情感状态均被看作一个“滤网”,阻碍学习者的学习,进而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果。这个假说阐明了情感因素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即学习者觉得学习内容让其觉得无聊、紧张、充满压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屏蔽学习内容,无法投入其中,学习效率低下;而当他们学习目标明晰,身处轻松的环境自信地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较好,更容易自然而然地获得更多的输入,习得更多的知识。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创立,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人物之一。他把意义学习的构成分为以下要素[5]: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是自动自发的,即学习者产生内在的动力去发现、获得和领会知识;学习是全面发展的,即学习不止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态度甚至性格;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身的需要最为清楚。

三、人本主义视阈下情感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引入情感教学法有助于增强高职英语课堂活力,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塑学生英语学习信心,提升英语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安排组织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简单而单调,(传统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多依赖于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新时代下,教师不仅应该以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还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构筑情感沟通的桥梁

受限于教材的选用和内容的编排,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被教师用来讲授内容枯燥的词汇、语法等纯语言知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尝试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搭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例如在讲授包含对话较多的课文时,教师可组织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并且自己也参与到表演中去,让学生自告奋勇或随机选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 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涉及的英语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讲述某一著名历史事件的课文时,可提前准备根据该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片段,然后随机抽查一到两组学生为这一历史片段进行配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将机械的学习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体验。

(三)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及时肯定学生,助其树立信心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多半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考中失利,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学习有较大压力,在说英语上更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还会由于自身带有地方口音的缘故怕被大家笑话导致张不开嘴。这个时候教师适时的情感鼓励和开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被教师所重视的这种情感体验,不怕犯错,主动参与,与教师形成良性配合。

四、情感教学实现路径:接纳、赏识、引导与重塑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这一点不仅一直以来都被国外的教育学家所推崇,在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有句古训叫做“亲其师,信其道”,意思就是学生只有尊重教师和教师亲近了,才愿意相信其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在重视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今天,这句古话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增加互动,互相接纳,更能通过相互的赏识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自信,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的需求和对其办学成果的关注和期望,更能通过情感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熏陶综合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幸福感,这也正符合“教育当为人类的终身幸福而服务”的题中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徐昊.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存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徐小龙,孙力娟,王汝传.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情感教学法初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3-78.

[4]张莹.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之辨[D].广西大学,2012.

[5]赵联.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4(Z1):75-77.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分析情感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