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祥云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趣味性强.但有些数学知识也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教学中,我们怎样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呢?
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如在教学“整数混合运算”一节后,笔者把学生爱玩的24点游戏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分组游戏比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内容,更增强了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趣味性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语文课,因为语文知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故事感人.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小猫、小白兔、小猴等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那么能不能把故事用于数学教学呢?在教学质量单位时,笔者引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掌握了策略,而且对千克和吨的知识也有了很好的理解.又如,在教学比时,笔者引用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虽然是语文教材的知识,但在数学课堂也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笔者提供了一个问题情境:六年级师生准备利用双休日去游玩,学生一共226人,教师一共16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两种旅游车,大客车有45座,每辆每天租金400元,面包车有18座,每辆每天租金200元.如果派你去联系,该怎么租车呢?
这道富有生活情境的数学应用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考虑租车方案时,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要考虑经济情况,还要在众多方案中比较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用文字、语言、动作等表达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时为了直观起见,也会借助一些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来演示和阐述需要讲解的内容,他们在教学中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其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把常规的传授与声、光、色、形等电教手段融为一体,可以优化概念的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统计”一课时,笔者就下载了相关统计的课件,通过演示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原始数据,掌握好统计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活动时要学会分工合作.总之,多媒體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小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主导性的体现,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多媒体课件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总结以往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条不紊去“补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有的放矢去“充电”;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把握前进的方向,立竿见影去“实践”,有声有色去“发展”.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模型,知道他们很难完成.果然,第二天上课时,全班61人,只有8人带来了模型,且全是正方体,长方体框架只有一人完成,还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这次课外作业虽然很多学生没能完成,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已建立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新课做好了铺垫,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效果也很好.
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些教学内容,单靠教师讲解,就算费尽口舌,也难以表达清楚.而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往往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效果.这是因为动作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些直观得到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综合,便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教学“测量”时,笔者就准备好标杆、测绳、卷尺,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上,让他们分组来测量学校运动场的面积;学校校园的占地面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不仅学到了测量的方法,而且解决了实际问题,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情感沟通、开展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愿学数学,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