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薇
摘 要: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不良的家庭教育都会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引导,做好榜样工作,引导幼儿合理地宣泄情绪,并且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行为 原因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編号:1672-1578(2018)03-0224-01
1 个案实录
宇宇今年7岁,小班入园,现在已经上了大班,即将毕业离园。可能是在幼儿园时间太久的缘故,做事情为所欲为,时常欺负班里的小朋友。有次美术课,老师让一位小朋友发铅笔给小朋友画画,还没有发到他,他就过去抢,结果在争执中,把小朋友的脸给撕破了。还有他偷偷带玩具来幼儿园,被老师发现给没收了,他问老师要,老师没给,他就伸手要去打老师,还用脚踢,以此来攻击老师,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
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2.1 性格特点
幼儿打、推其他幼儿,其实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孩子仍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阶段,尚且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幼儿打人并非有意要伤害别人,可能是他想要某个玩具,或者他觉得别人碰到他了,他不会用语言与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就用手来交流,成了他们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常常会选择推开或直接抢别人手中的玩具。有的幼儿可能生来就性格比较粗犷,不喜欢与人商量。
2.2 年龄特点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模仿身边的一切事物,也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我们班也有这样的小朋友,佳佳每次在打人的时候都会摆出奥特曼的姿势,嘴里还喊着“吼”、“哈”、“我是奥特曼,我可以消灭你!”。是因为幼儿的是非分辨能力较弱,总是喜欢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
2.3 不良的家庭教育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家访,我们知道了又又的父母就是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朋友邻居翻脸,这无形中让又又看在眼里,他遇到事情时当然也会学着父母,攻击别人。权威型家庭,在家中喜欢绝对控制幼儿行为的,就很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幼儿就容易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进行反抗。还有家长的过度溺爱也会造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3 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措施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经常与同伴都相处得不太融洽,很多小朋友因为害怕被他攻击都不敢跟他做朋友。他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用小手来解决问题,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当然这给我们班级的正常生活和秩序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幼儿现在年龄还很小,可塑性很强,只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并且及时帮助其改正,他们一定会改正过来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引导幼儿要循序渐进
适当的疏导和控制很有必要。在日常活动中可以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这样孩子心中一定很高兴,例如可以说“宝贝你这次虽然打了人,这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你学会了控制自己,控制了自己的力气,没有那么重了,你一定能学会更加控制自己的小手,变得越来越棒。”孩子一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同时一定要指出幼儿不正确的行为,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断地强化和鼓励幼儿的正确行为,那么他的进步一定会很快。
3.2 榜样工作要做好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给幼儿灌输正确的解决办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树立正面的形象,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争吵或者打架。家长还需要关注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哪一类型的,尽量引导他们接触健康的电视节目,避免暴力打架的,以免效仿。还可以与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与幼儿扮演攻击和被攻击的小朋友,帮助幼儿体会被攻击者的情绪和感受,可以问他:“宝贝,你被打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对于纠正他们的攻击行为很有好处。
3.3 引导幼儿合理宣泄情绪
有时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会引起突然的攻击性行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疏导,经常和他们谈谈心、聊聊天,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可以用言语来倾诉自己的想法,可以选择大声地说出来,也可以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喊出来,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烦恼与愤怒。玩玩游戏、旅游也是个转移幼儿的攻击情感的好办法。
3.4 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教师一定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可以多请孩子帮忙做一些事,如果做得好可以给他一些奖励,摸摸他的头;如果他做得不好也不要指责他,要替他加油,鼓励他,告诉他只要你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好。
3.5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同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了帮助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家园的教育方式以一定要一致,互相配合,选择用最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关心,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我对我班孩子的观察,做了认真的记录和研究,幼儿具有攻击性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攻击性对他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对自己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根据其原因,作出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