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主义思潮

2018-05-15 04:50刘改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

刘改莲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全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科学主义思潮便以高度发达的科学与技术为基础,本文从科学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了科学主义思潮在西方理论界和中国理论界的表现,得出不仅要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更要追求科学精神,也就是说,不仅要求真,而且强调求善、求美。

关键词:科技治国理论;后工业社会;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35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127-03

一、前言

科学主义思潮是影响当下发展的主导性思潮之一,20世纪也正由于重大科技的发明与发现,而被称为人类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也由于科技应用于战争而被称为最血腥的世纪。科学主义即以科学为中心,把科学当作裁判一切问题的标准和尺度。

二、科学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

科学主义思潮首先表现为科技治国理论。同时,科技治国理论也是当今全球治国理政方略中最强劲的一种思维理念。科技治国理论可追溯到17世纪的弗兰西斯·培根,他是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第一人。大约在1623年,他写了一部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新大西岛》,并在书中设想了一个被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科学支配一切”,这不仅是他所理想的社会蓝图,也是他毕生所提倡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

直到1919年,美国的机械工程师威廉·史密斯正式提出了“科技治国理论”。20世纪70年代,由丹尼尔·贝尔(哈佛大学)发表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方面标志着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科技治国理论的成熟。

美國既是科技理论的摇篮,又是科技治国理论的全球传播者。在全球产生积极影响,譬如:德、意受其影响放弃了军国主义战略,参与实施了“尤里卡计划”,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开始实行“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东地区,以伊拉克、叙利亚为代表,由于主要依靠资源立国,造成对外依赖性较强、现代化水平较为落后、综合国力不高等问题,意识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主要依靠贸易立国,资源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不能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也认识到必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弥补这一短板……

中国在科技治国战略影响下,提出了科技兴国战略,之后确立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治国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发展就是量的增长,财富的增长。优势在于迅速推动物质财富的增长,但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发展滞后。

(二)可持续发展观。1992年,“环境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即今天的发展,不影响未来的发展。不仅考虑代内平衡,而且考虑代际平衡,不要为了眼前的发展,影响未来的发展。

(三)新发展观。新发展观是由知名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为内生式的或者说是内涵式的,发展应为共同发展,而非此消彼长。

我国在科技治国理论的影响下,先后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等发展观念。

总体来说,20世纪以来,科技治国理论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对科学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科学主义思潮在西方理论界的表现

(一)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

知名思想家、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下文称“贝尔”),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经过20多年的艰苦研究,发表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以科技和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标准,将社会划分成三个发展阶段:

1.前工业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又称农业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小,主要依赖体力劳动。

2.工业社会: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开始显现,主要依赖机器和大工业生产。

3.后工业社会:即信息化社会,主要以科技与信息为中心。

贝尔依据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农业人口占4%,工业人口占25%,服务行业人口则高达71%,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越来越少)的特点,认为美国已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而以此为标准,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阐述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首先,从经济来看,主要强调“效益优先”;其次,从政治上来看,到了后工业社会,谁掌握核心科技,谁就会成为社会的管理者。因此,后工业社会又被称为“科技精英管理的社会”,区别于前工业社会的地主(掌握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资本家(掌握机器、厂房等资本);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贝尔赞同马尔库塞的观点,认为工业社会是单向度的、高度集权的社会,所需的领导人是雷厉风行的干练型人才。但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则是一个更加自由、个性化、民主的社会,后工业社会的领导人是兼听则明,从善如流。

也就是说,贝尔企图用“后”字划分社会的新阶段,划分社会形态。他坚信后工业社会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是趋同论的代表,他觉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无本质区别,同属于工业社会阶段,二者最终将走向后工业社会。但贝尔所认为的后工业社会就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二)阿尔文·托夫勒:“三次浪潮理论”

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发表的《第三次浪潮》中,以社会文明为标准,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浪潮:农业文明浪潮,即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期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历经千年。

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浪潮,历时三百年。主要表现为:一是同步化,工业文明的高度集权和垄断,以大机器生产为核心,严格统一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二是标准化,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随大流,无个性;三是集中化,工业文明时代集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资源,又称“黑色文明”;四是集权化,高度集中,集权;五是好大化,主张大而全,大工厂,大学校,大会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配。

第三次浪潮:信息文明浪潮,以计算机的出现为标示,体现为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第二次浪潮的特点相对应,主要有以下特性:一是分散化,以信息为载体,可分散办公;二是个性化,产品可按个性要求专门化生产;三是多样化,表现为多样化的能源结构,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迅速发展;四是民主化,政治上并非高度集权,主张政治民主;五是小型化,讲究小而精。

(三)罗马俱乐部:“人类增长极限论”

罗马俱乐部作为非官方性国际性学术团体,于1968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它的宗旨或目的是研究未来科技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直面人类生存发展的困境,并探索走出困境的路径。

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第一个研究性报告《增长的极限》,对此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其带有极大的悲观主义色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能依靠继续发展解决,不能依靠停滞或倒退;另一种则认为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或者说“总比盲目乐观的傻笑好”。

罗马俱乐部依据人口、资源、粮食、经济增长和环境五个参数分析社会发展。一是人口,他们同意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却按算数级数增长;二是资源,认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占世界人口4%-5%的美国,消耗了世界25%的资源,按如此程度浪费和消耗资源,人类将面临灾难;三是粮食,世界有1/4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开垦耕地,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否则将导致粮食危机;四是经济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同,最终将导致二者贫富差距加剧,引发社会动荡与不安;五是环境,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人类生存。

由此,罗马俱乐部直接断言经济增长不会无限发展下去,并认为全球性灾难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来临。所以,罗马俱乐部主张“经济零增长”,虽然这一方案是不可行的,但它的积极性就在于: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人类应建立合理的人类中心论,改变过去自私的、狭隘的人类中心。

四、科学主义思潮在我国理论界的表现

(一)邓小平: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技的作用的思想理论,而且进一步展现了科技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力。

生产力的组成因素既包括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又包括潜在性要素或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主要体现为智能型劳动者的出现;二是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三是劳动资料也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显而易见。

科技在生产力组成要素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着重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相结合,努力培养科技人才,使我国的經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科教兴国战略

目前,在市场经济讲究能力本位的环境下,“知识经济”已进人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一体化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突显。科学技术的归属问题,也由过去的社会意识范畴转向生产力范畴。依靠科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已成为一大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5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重要地位。施行“科教兴国战略”,不仅要施展科技、教育在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要尽全力扎实科技和教育的兴国根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改变改革开放之前脑体倒挂的现象,进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努力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奠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迎合世界发展进步的大趋势,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五、总结

正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所述:“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样是最坏的时代,这是聪慧的时代,同样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猜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时节,这是黑暗的时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在人们面前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人们面前什么也没有;目前,人们正在直登天国,同时,人们也正直下苦海”。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重视科学是对的,但不可走向极端;否则科学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责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
近代中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
基于STEAM理念的石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探究
浅论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和路径选择
浅谈绍兴地区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