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王兴国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教育发展目标”的系统方略。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基础,必须要走在前面,瞄准三个教育发展目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戮力奋斗努力:奋力实现“建设基础教育强国”的规划战略目标;奋力实现“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目标;奋力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十九大“三个教育发展目标”;基础教育;提升发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0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001-03
十九大报告站在世界与中国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高度,以世界胸怀、中国眼光前所未有地提出了“三个教育发展目标”的系统方略:“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部分一开篇就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个目标,即“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划战略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从世界到中国、从战略到策略、从现实到长远,相互紧密联系,一脉相承,形成有力的体系。要强国必先强教育,要强教育必要教育现代化;教育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实现教育强国、保障实现中国成为强国。一个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先进的教育、一个跻身世界前列的教育强国的教育,必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就是说,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进入现代人类文明世界的先进的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发展的教育,是步入教育强国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各类人才的让孩子成人成功成才的教育。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三个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站位准确、科学系统、前所未有,恰逢其时、天时地利人和、切实有力,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在新时代,中国教育要抓住这一大好的历史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划战略目标、奋力实现“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目标、奋力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为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基础,必须要走在前面,认真学习好、深入贯彻好、切实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方略。进言之,中国的基础教育要行动在前,以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三个教育发展目标”的新方略为科学指引,瞄准三个教育发展目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戮力奋斗努力,尽快尽早实现基础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现代化、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一、奋力实现“建设基础教育强国”的规划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发展速度迅速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大国。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7.4%,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为99.92%、初中毛入学率为104.0%,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7.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教育事业在世界上的位置明显提升,已跨入中等偏上行列。
从基础教育而言,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具体目标任务就是建设一流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创建一流的优质学校,培养一流的德智体美个性特长和谐发展的学生。教育强国是强国的基础,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打好基础、强基础,是重中之重。基础教育强国主要具体任务就是要引导促进实现学校有特色、校长和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其中,基础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是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基础教育强国战略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教书又育人,真正做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规律办学、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和谐发展。具言之,我们要坚定正确的办学教育方向,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按学生年龄的各阶段科学确定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尤其是要特别注重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上进心、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创造性以及沟通表达、团结合作等现代素能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个性特长和谐发展,成人成功成才。
二、奋力实现“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目标
中国要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要走现代化之路,必须要实现现代化。进言之,中国教育只有尽早实现现代化,才能促进和保障实现教育强国。
中国“现代化”的提出最早始于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关于教育现代化,最早始于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教育发展策略方向。继邓小平“三个面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明确提出“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加坚定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习近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是对我国当代教育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目标的科学概括。
从基础教育而言,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不仅要全面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大楼设备、教育投入等)的现代化、办学教育水平的现代化,而且特别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校长、现代教师、现代学生,现代领导、现代家长)。其中,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尽快达到一定的高水平。即,新时代,校长和教师的三境界: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他勉励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作为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新时代必须要有新发展、新提升、新面貌,尽快走向专业化的高水平,走向教育专家、教育家。新时代的学校应是现代优质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人才的学校,是真正能造福子孙、济世社会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专家校长就是一所优质学校,一个教育家校长就是一所名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名师出高徒。今天的新时代,需要校长和教师尽快尽多走向专业化、走向专家、走向教育家。这是一个需要校长和教师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的时代,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产生大批好校长和教师、专家校长和教师、教育家校长和教师的时代。
三、奋力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目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教育发展目标,是我党一直已往为之奋斗的教育发展长远目标,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习近平强调:“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不断创新提升、攻坚克难的教育。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办优质教育学校,着眼于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公正,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让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正常、健康、愉快地学习、生活、工作,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和追求,能让所有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就是要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大力教育综合深化改革,大力教育创新,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为人民(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所有人)服务、服好务。
从基础教育而言,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施教育综合深化改革,逐步推进实现素质教育。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大趋势就是素质教育。办素质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个性特长素质充分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真正使命。办出素质教育的新学校,办出素质教育的新教育,办出让学生全面个性特长高素质发展的新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关注好“人民”的涵义,这里的人民包括所有的人。即人民既是社会人、家长、各级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更是受教育者学生。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要让所有的人满意,让社会、家长满意,让领导、校长和教师满意,让学生满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满意。我们要真正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学生喜欢的教育;真正办出学生喜欢的学校,办出学生喜欢的教育。我们要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成人成功成才。
基础教育综合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激发各方教育发展活力和动力,从问题出发、从实际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如新时代,特别要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切实改进对学校、对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体现多样化办学导向、实现多样化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当前,应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克服单纯以考试分数、中高考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做法,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每个学生全面个性特长和谐发展。又如,切实建立和完善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实效机制,使优秀教师和校长自愿交流轮岗,在交流轮岗中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自我实现。再如,切实建立优质教育资源联合体,由优质学校牵头,建立大学区、教育联盟和办学联合体等,名校办分校、名校帮弱校,以强校带弱校、共同发展,打破区域、校际壁垒,科学配置资源、扩大优质资源的受益面、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一个都不能少”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由让学生“能上学”到“上好学”。
[责任编辑:黄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