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海利
摘要:基于微课和手机APP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表明,线上学习+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有机融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资源、便利条件和互动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有效促进教学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符合信息时代发展、学生学习需求和英语教学改革趋势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线下课堂;微课;手机APP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027-05
一、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也深刻变革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移动学习、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都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积极探索,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集各种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之大成,将E-learn-ing和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和面授课堂教学优势的新颖教学方法和理念,正备受学界的关注和推崇,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物理、数学和旅游等学科教学。混合式教学能够提供比单一教学形式参与度更高的学习体验(Garrison&Vaughan;,2006),使学生享有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提高学习质量;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在线学习能为面授课堂腾出更多时间组织教学活动(Owston et al.,2013),提高教学效率;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拓宽教学实施者和教学环境的作用范围,创造比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或在线学习更高效、更广泛,且兼具自主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学习交流空间,有利于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杨芳、魏兴、张文霞,2017)。由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可见一斑。
当前针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探索研究尚属稀少。近年的文献显示,混合式教学研究虽呈逐年递增之势,但以微课为在线资源的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仅9篇,涉及手机APP学习平台的研究更是寥寥。本研究尝试以手机APP“阔知学堂”为学习平台,以微课为学习资源,开展涵盖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独具特色的E-learn-ing与传统面授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旨在探索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现途径和特点,深化我们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学设计
《综合英语》是我校为五年一贯制英语教育专业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笔者选取的实验班是2015(五)英语教育班,全班共38人,平均年龄16岁~18岁,均来自海南各市县。在2016~2017整学年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初步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资源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新贯通立体化精品教材《应用型技能英语》,共三册:基础篇、提高篇和职场篇,目前已使用两册。该系列教材首次按照“以德树人、文化育人、技术技能、艺术修养、人生规划”五个模块规划教材内容,旨在关联校园与职场,融通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强调对语言知识、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基础篇注重德育教育,甄选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社会热点话题,配以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使语言的运用和素质的养成同步实现;提高篇旨在以基础篇为基础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拓展其学习空间。这一系列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它配有丰富的在线微课、明确的章节学习任务单,教学资源网平台和手机APP同步,将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兴媒体相结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和混合式学习的需求。
《应用型技能英语》系列教材配有XGTBOOK资源网平台和同步手机APP“阔知学堂”,内容包含课程、专业、推荐班级、推荐教师及动态等板块,课程囊括了基础篇、提高篇和职场篇三册,每册包含各单元章节学习任务单、音频、视频资料和热身、单词、课文、写作微课,可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专业、班级和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还能够随时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是开展线上+线下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绝佳选择。
(三)教学形式
《综合英语》教学形式采用唐磊(2016)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图1),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环环相扣,形成線上学习、线下教学、线上线下实践和指导的统一体。由此催生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图2):
(四)教学安排
如上文所述,《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主要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教学实践和指导贯穿始终。线上学习安排在课余,即每次课堂教学的间隔时间,学习任务之一是在手机APP或教学资源平台上视听教材配套音频和视频、完成视听任务,借助在线微课自主学习课文和实用写作及教师设置的其他任务等;目的在于让学生提前熟悉单元主题、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学内容,为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阔知学堂APP和XGTBOOK教学资源平台与教材同步,包含针对教材重要内容的优质音频、视频和微课。音频音质清晰、语言地道;视频画面清新、文字简洁易懂;微课紧扣重要知识点,讲解流畅、逻辑性强;加之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因此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效果。学习任务之二是通过QQ或微信群就单元主题进行问题交流、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以促进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问题交流随问随答,方便快捷;小组讨论由组长发起,教师实时参与讨论并做适时引导;资源共享使师生上传的学习资料可以及时共享,促进全班共同学习和进步。这样灵活、生动的学习和互动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极大便利。
线下课堂教学一周两次,每次1.5小时,由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督促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五个步骤:通过问答、核对答案、朗读单词或课文、复述线上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检查学生线上学习效果;通过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和理解重要知识点;以小组讨论、完成习题和测试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师生共同反思回顾本节所学和对主题的认知;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既有对学生线上学习表现和线下课堂活动参与情况的形成性评价,又有基于练习和测试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更有师生和生生互评。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将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能够充分体现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
《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涵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鉴于终结性评价在客观性和全面性方面的局限,笔者在2014~2016年开展的《形成性考核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中已将形成性评价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根据Paloff&Pratt;(1999),形成性评价能够尽可能多地关照复杂的学习者因素,因此更适应教学进程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而言,形成性评价囊括学生多方面的课程学习表现和反映其课内外学习情况的动态数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英语》的成绩评定在遵循学校“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总评成绩”统一要求的同时,将平时成绩认定分为考勤(10%)、课前朗读(10%)、线上学习(30%)、小组活动(30%)、课堂表现(10%)和作业(10%)六项。显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线上学习的表现和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两项占比高达60%。线上学习表现通过教师问答、答案核对和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单词或课文、再现线上学习和讨论内容等方式评判;小组活动主要包括线上小组讨论和线下小组活动,其评价取决于学生对讨论和活动的参与度及贡献大小,由教师通过线上观察、参与讨论和线下组织及实施小组活动来评定。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情况,凸显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能够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施
在《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依照教学设计逐步扎实推进改革,并根据教学实情和学生反馈适时进行调整,以求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
开学伊始,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实施流程,指导学生安装“阔知学堂”手机APP并演示其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认知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掌握手机APP的操作和使用;其次,教师以PPT展示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如何衔接、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学生如何配合教师完成混合式教学的活动等,介绍课程评价体系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而有效地实施。
(二)教学实施
新贯通立体化精品教材《应用型技能英语》每册包含8个单元,每单元大致由热身练习、视听说、语音知识、精读、应用文写作、泛读和实践任务7部分组成。在提高篇(不含语音知识)的教学中,为便于实施混合式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编排顺序将每单元划分为热身练习和视听说、精读、应用文写作和泛读3个模块;将实践和指导贯穿始终,模块教学伊始下达线上学习和实践任务,结束时进行展示和评价。下面以提高篇Unit2精读E-hongbao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线上学习环节,教师提前通过微信群发布在线学习任务:听单词和课文音频,熟悉单词发音和课文朗读;观看词汇微课,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完成课后练习1和2(电子红包的好处和词汇搭配);小组讨论文章框架和大意;观看语言点讲解和课文讲解微课,自主学习和掌握文章主旨和重要语言点。任务发布后,教师紧接着上传介绍电子红包定义和用途的趣味视频及文字材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其背景知识;而后又不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解难答疑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极力确保学生按时保质完成线上学习。线下课堂教学分五步实施。①知识与领会:检查线上学习效果,解决学习问题和困难,呈现和分析线上小组讨论内容,进行师生、生生评价;②分析:总结文章框架和大意,讲解文章语言点(巩固微课内容并做补充);③应用:完成剩余课后练习和形成性评价手册上的部分阅读和翻译题,根据文章框架和大意复述课文;④反思:电子红包的优缺点和对待电子红包的正确态度;⑤评价:既对学生的线上学习和课堂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又根据作業或测试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关于线上线下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查询电子红包信息,以加深对这一新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课中完成课后练习和形成性评价手册相关试题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课后练习写作What do you think of E-hongbao?以提高其英语表达和综合应用能力。而在线上线下指导环节,不仅通过手机APP和微信群在线问答随时为学生解难答疑,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或一对一的面对面辅导。
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学习超越了时空限制,学习方式新颖而便捷;又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巩固及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凸显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
由于《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推动和参与主体是学生,所以对教学效果的判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如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感受及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为评定本研究中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效果,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求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和体验,这对于检验和改进《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今后的教学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一)问卷调查
该问卷紧密结合本研究中混合式教学的实际,并在多方参照其他研究者的混合式学习问卷的基础上设计而成。问卷包含线上自主学习(10题)、线下课堂教学(8题)和混合式教学总体评价(9题)三部分,共27题,其中选择题23个,开放式问题4个。选择题根据问题内容和性质选项数量不一,力求全面;开放式问题则要求学生如实作答。在2017年5月向全班38名同学发放了問卷,要求他们当场作答,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100%。随后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
(二)深度访谈
访谈是对问卷调查的拓展和延伸。访谈是由学生基于自身的课程学习经历具体阐述对混合式教学的感知、体验和建议,能够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提供更加具体和有效的信息。笔者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要求每组选派4人参加访谈。访谈之前已明确声明访谈不会对受访者的表现和成绩造成任何影响,以此打消学生的顾虑,确保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在6月底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详细记录、整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证实了基于微课和手机APP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学习反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学生非常认可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丰富,以手机APP为平台进行微课学习的方式新颖而有趣,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小组交流和协作学习更频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访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态度。受访者一致认为线上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数学生都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掌握70%左右的知识;APP平台的音视频和微课音质良好、画面清晰、内容详尽,提供了极好的学习素材和学习方式;线下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有序,既能巩固线上所学又能拓展知识和技能;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更加有趣且富有成效,也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虽然也有15%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持否定态度,认为手机APP存在技术短板,登录和使用不方便,使用手机学习既耗费流量又容易受到诱惑或干扰,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有学生提出增加线上学习注释和答案及课堂活动的多样性等建议;但总体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迎合了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五、结语
杨芳、魏兴、张文霞(2017)认为英语混合式教学有四个特点: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根本保证,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是中心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基本原则,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是重要手段。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观点。基于微课和手机APP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表明线上学习+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将E.Learning和传统课堂有机融合,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优质资源、便利条件和互动空间,充分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符合信息时代发展、学生学习需求和英语教学改革趋势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