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现代人对纯天然、无添加产品的美好期待,手工产品广受追捧,在为情怀埋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这些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不知从何时起,号称纯手工、无添加的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俏。对于食物来说,若是加上“私房”“手作”之类的名头,立马开始变得珍贵起来,让平凡食物有了不凡来路。
不凡的来路也意味着价格的不凡。现在,有很多打着手工、网红旗号的食品非常火,曾经在朋友圈风靡一时的“古法熬制”“手工制作”号称能够美容养颜、治疗不孕不育的红糖,价格一度被炒到了200多元一斤。
这些所谓的纯手工无添加食品忽然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网上搜索关键词“自制食品”,结果搜索到数千件宝贝,这些自制食品包括饼干、蛋糕、巧克力、驴肉干、腊肉、芝麻酱、面粉以及全国各地多种风味小吃,交易十分红火。“手工”食品缘何受到人们的如此欢迎?《新产经》认为,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手工食品承载着现代人们对远去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手工制作的情怀所致。
比如在网络上爆红的日本坚持手工做米饭50年、被称为“煮饭仙人”的村嶋孟,煮出的白米饭倍受食客追捧,食客在接受采访时说,吃他做出来的米饭会让自己有种幸福的感觉。事实上,食客们对于“手工米饭”的追捧,与其说是因为米饭的口感出现了什么奇妙变化,不如说是出于对“煮饭仙人”认真做米饭这件事的尊重。换而言之,他们吃的也许是一种情怀。
不难发现,售卖情怀已成为现在食品走红模式必不可少的关键,如喜茶以小清新为卖点;丧茶以“毒鸡汤”为卖点;WIYE冰淇淋和乌云冰淇淋以少女心为卖点;阿大葱油饼和梦花街馄饨以童年弄堂传统味道为卖点……年轻人追求新鲜感和外在,卖方抓住了这一特点,以精美的造型和新潮的名字打动顾客,符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售卖“情怀”以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可以说是商家屡试不爽的营销技巧。
除此以外,“手工”之所以走红还缘于人们对“工匠精神”的误解。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的“工匠精神”,唤醒了大众对于工匠精神的无限敬畏和推崇。也有许多人表达了对“匠人精神”的肯定,很多产品甚至搭起了顺风车,也给自己打上“工匠精神”的标签,一夜之间满大街都是匠人,一个卖煎饼的小摊上都开始自诩其煎饼为匠心独作了。
在大范围爆炸性的使用中,“工匠精神”演变为一个空洞的口号。人们普遍开始出现对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产品表示不信任,对传统手艺却吹捧有加。如今的自制食品供不应求,更多的是像“奢侈品”一样,具有了社交属性。现代都市人不惜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所谓的无添加的健康食品,不仅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定,也为了展现自己的生活品质。
但这种思维的误区在于,很多人把工匠和工匠精神混为一谈了。然而,所谓的“工匠精神”真正的重点是在于“精神”,并不为手工业者独有。“工匠精神”其实可以理解为,以匠人之心,一丝不苟地做某件事情,既不是抛开现代工业文明,也不是独尊手工生产,过度注重形式,而不讲求结果。
01纯天然≠更营养 未经相关检测,或含有害物质
02无添加≠更安全 容易腐烂变质,很难保证品质
03手工的≠更好吃 备受人们青睐,也许只因情怀
04去伪=存真 用责任让传统与现代共存
过去数十年间,工业化带来的巨变,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机器为主要工具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食品生产既帮助人们实现了低成本的餐桌自由,更提高了食材的产出比和劳动生产率,解放了无数劳动者的双手,无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们对手工食品的热捧,也是对食品工业发展的一种藐视。
而现在的“手工”食品开始复兴,人们过度信任“传统工艺”“纯手工”“无添加”等产品,这种消费心理并不可取,因为很多“传统工艺”本身就不安全,比如用含铅配料做松花蛋、用硼砂处理米粉和粽子,用含铅小转炉爆米花,用硫磺熏果脯蜜饯,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工艺”。
此外,自制食品绝大多数属于预包装食品,在专业人士眼中,这其中不少都是违法的“三无”产品。
一个合格的食品生产者至少要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等各种证件。如果自制食品的卖家不具备上述证件,就不具备相关生产资格。
此外,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检验,合格之后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贴有相关标签,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是禁止销售的。标签上应该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制食品又大多是在线交易又以朋友圈发布居多,甚至许多人还把自制的粽子拿到朋友圈叫卖,销量不错,似乎也没有人在乎其是否存在隐性风险等。这种方式虽然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网上销售食品的门槛太低,导致很多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混杂其中。并且很多自制食品的卖家一人身兼多职,从客服、采购、生产、配送全是一个人来承担,进销货情况较为混乱,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卖家身处异地,这给消费者网购食品的维权带来不小的难度。
时下,自制食品已在特定人群中形成了一种消费时尚。自制的减肥饼干、自磨面粉、自制蛋糕,甚至自制香肠、自制芝麻酱等等品种繁多,购买者更是不少。但手工自制就代表着更健康?更安全?更好吃?《新产经》则认为,大众还是需要理性看待该事物。
我们必须认识到,纯天然并不等于好,无添加也不等于健康。工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绩效的关键。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此前就有专家指出,纯手工食品除了营养并不占优之外,手工食品还可能因为没有经过相关检测,而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压榨花生油,土法压榨花生油由于精炼环节少,因此那种花生油闻起来特别香,但黄曲霉素超标的可能性也非常高。而正规企业加工的花生油,由于从原料就有严格的把关措施,加上加工、检测工艺标准,有多个环节管控,质量更有保证。
总而言之,消费者在购买自制食品时,对于食品流通许可证问题、保质期问题、质量标准问题、有无过敏源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不能盲目迷信所谓的纯手工抑或无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