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留置针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观察

2018-05-15 01:40邓雪琳邵银花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334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外渗危重静脉炎

邓雪琳,胡 威,邵银花(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334000)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用于临床,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降低了液体外渗率,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成为临床静脉滴注治疗的重要工具[1⁃2],尤其是对长期静脉滴注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4]。但由于留置针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留置针脱出及液体外渗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往往神志不清、躁动等多种原因导致留置针脱出及液体外渗[5]。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对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降低了躁动患者留置针脱出率及液体外渗率,留置时间更长,出现药物外渗更容易及时发现与处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危重患者22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110例。改良组患者中男78例,女 32例;年龄 16~81岁,平均(45.16±21.26)岁;所患病种:基底节出血32例,动脉瘤38例,脑室出血21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4分 12例,>4~8分 46例,>8~12分 5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13~76岁,平均(41.37±15.29)岁;所患病种:基底节出血35例,动脉瘤25例,脑室出血2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GCS:3~4分 15例,>4~8分 54例,>8~12分 41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碧迪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密闭式防针刺伤静脉留置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GC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常规组取BD密闭式防针刺伤留置针和6 cm×7 cm透明敷贴各一,按基础护理留置针操作流程进行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并注明时间。改良组取BD密闭式防针刺伤留置针和6 cm×7 cm透明敷贴和12 cm×8 cm透明敷贴,按基础护理穿刺留置针操作流程进行穿刺置管成功后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将留置针止水夹移至止血器端,将聚氯乙烯软管向上U型固定好,用12 cm×8 cm透明敷贴对着止水夹上部PVC软管进行无张力固定,并注明时间。两组患者均留置5 d。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脱出率、液体外渗率、敷贴卷边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改良组患者留置针脱出率、液体外渗率、敷贴卷边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留置时间较常规组更长,且更加牢固,静脉炎发生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n(%)]

3 讨 论

3.1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降低留置针脱出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留置针脱出率为2.73%,常规组为19.09%,改良组患者留置针脱出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静脉留置针的结构,固定时“Y”型针座与皮肤存在一定的角度,且明显高于皮肤表面,易受外力作用产生被动运动而松脱。且神经外科ICU患者因躁动、频繁翻身、无意识肢体活动等,导致敷贴与PVC软管反复拉扯易使敷贴卷边、液体外渗、留置针脱出等[6⁃8]。本研究改良组患者先使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后加用12 cm×8 c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固定,因透明敷贴面积大和双重固定,当“Y”型针座受外力作用时阻力增大,增加了导管稳固性,使留置针导管不易脱出。而常规组使用6 cm×7 cm透明敷贴直接固定易导致周围皮肤和“Y”型针座对其牵拉力大,对PVC软管阻力小,从而易导致液体外渗及留置针脱出。从而导致危重患者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不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降低液体外渗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留置针液体外渗率为7.27%,常规组为17.27%,改良组患者液体外渗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先使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后加用12 cm×8 c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固定,能使导管和敷贴紧密接触,减少了留置的导管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同时,加固PVC软管的固定,有效防止了透明敷贴卷边。从而降低了液体外渗率。常规组采用6 cm×7 cm透明敷贴直接固定,当受到外力时易使“Y”型针座产生被动运动,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易造成液体外渗。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10]。然而在有效的固定情况下,也应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

3.3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0.91%,常规组为7.27%,改良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是使用留置针中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触诊静脉无弹性,如绳索般硬、滚、滑,针眼处甚至可挤出脓性分泌物,有时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11]。所以,对静脉炎的预防非常重要。神经外科ICU患者长期静脉滴注治疗,经常输入高渗液,如脂肪乳、20%甘露醇、缩血管药物、氨基酸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12]。且神经外科ICU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而本研究改良组患者留置针的固定方法牢固,先使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后加用12 cm×8 c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固定,皮肤与敷贴之间阻力增大,可使穿刺点与敷贴紧密粘贴,增加了导管的稳固性,适当地减缓“Y”型针座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避免敷贴与皮肤间缝隙增大,防止了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而造成液体外渗,从而有效防止了静脉的发生。而常规组采用6 cm×7 cm透明敷贴直接固定,当患者躁动、翻身和无意识肢体运动等外力时易使“Y”型针座产生被动运动,导管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4 有效的静脉通道是维持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神经外科ICU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存活与死亡之间的时间限度狭小,极易失去抢救时机。所以,有效建立静脉通道、维护好静脉通道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13⁃14]。本研究常规组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牢固性差,没有进行加强固定,易在患者出汗、躁动、无意识肢体活动时导致留置针脱出和液体外渗,在危重情况下易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从而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改良组先使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后加用12 cm×8 c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固定,加强了牢固性,减少了在危重情况下因患者躁动等原因导致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等情况,从而保证了危重患者的抢救能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3.5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降低患者感染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透明敷贴卷边率为5.45%,常规组为46.36%,改良组患者敷贴卷边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用6 cm×7 cm透明敷贴直接固定,其导管固定不牢靠或固定松脱后未及时更换,造成导管反复微小移位而增加了对血管内膜的摩擦与损伤,易造成感染的发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且反复进行透明敷贴的更换,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而改良组用6 cm×7 cm透明敷贴进行常规固定,后加用12 cm×8 cm透明敷贴进行覆盖固定,其固定牢固,能减少导管反复的微小位移,降低留置针的对血内膜的摩擦与损害。同时,改良组患者留置针透明敷贴卷边率更低,从而减少了反复更换透明敷贴,降低了患者感染的概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6⁃17]。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不必人力资源的浪费。

3.6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留置针敷贴卷边率、液体外渗率、留置针脱出率均更低,且改良组留置针平均保留时间为(4.6±0.4)d,比常规组患者保留时间更长。所以,减少了更换无菌透明膜次数及重新置管次数,故减少了耗材,为患者节约了费用支出,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新型留置针固定方法,固定牢固,受外界因素影响小,能有效避免患者躁动、出汗、频繁翻身、无意识肢体活动时造成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及透明敷贴卷边。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能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了抢救危重患者的顺利进行,减少了特殊情况时意外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能减少不必要的非计划性拔管和感染、菌血症的发生[18]。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护士工作量,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和医疗材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成枝.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27⁃128.

[2]王婧.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4):438⁃439.

[3]杨德艳.浅静脉留置针在ICU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00⁃101.

[4]孙梅花,王瑞敏,侯桂英,等.聚酯泡沫敷料联合透明敷贴在重型破伤风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24):3835⁃3836.

[5]谭正巧.BD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护理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8):107⁃108.

[6]王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227⁃228.

[7]张兰,张维珍,许英.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外固定套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673.

[8]胡娅莉,章芸,钱少敏,等.输液贴在防止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后透明敷贴卷边中的巧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2):9.

[9]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57⁃58.

[10]袁榕,古学秋,阳君蓉.重症监护病人静脉输液外渗后的药物外敷及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3):2184⁃2185.

[11]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12]袁滨,沈利,王静.静脉炎的发生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430⁃2431.

[13]范勤梅.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06⁃207.

[14]董娟,方玲,谭维.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2):86⁃87.

[15]程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32):3365⁃3368.

[16]袁栋材,成岭芬,路丽霞,等.急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4,11(6):139.

[17]雷国冰.应用静脉留置针引发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0):1017⁃1018.

[18]赵林.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吉林医学,2013,34(4):773⁃774.

猜你喜欢
外渗危重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