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玲 寸永康
(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德宏6784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性疾病,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出现狭窄和堵塞,冠状动脉功能性出现改变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引发心脏病[1],临床称为冠心病。在以往的调查资料中,体循环中大型弹力型动脉血管颈动脉出现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颈部动脉狭窄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2],眼底动脉硬化能够比较有效的预测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三组,轻度狭窄30例设为1组,中度狭窄30例设为2组,重度狭窄30例设为3组。1组患者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1.2)岁。2组患者有男性2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3.2)岁。3组患者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43~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2.6)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9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眼底检查之前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
1.2.1 冠状动脉造影 为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狭窄程度是根据冠状动脉内径的狭窄指数来表示的,根据横断面狭窄的不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3]。1级,狭窄面积在25%以下。2级,狭窄面积在26%~50%之间。3级,狭窄面积在51%~75%之间。4级,狭窄面积在76%~100%之间。
1.2.2 眼底检查 80例患者均采取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1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会增强。2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迫。3级,在之前基础上出现出血,有棉绒斑。4级,在之前基础上出现神经乳头水肿[4]。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进行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重度狭窄患者的hs-CRP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其他生化治疗无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眼底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有6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中度狭窄有63.3%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重度狭窄有5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分析(±s)
表1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分析(±s)
组别1组2组3组P值例数(n)30 30 30尿酸334.2±54.2 286.4±86.8 275.4±85.3>0.05尿素氮4.75±1.21 5.37±1.35 5.39±1.42>0.05肌酐70.35±16.44 77.54±18.32 71.35±17.32>0.05 hs-CRP 3.62±2.33 9.47±3.52 19.35±5.32<0.05
表2 三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与硬化程度分析[n(%)]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是由于动脉壁管增厚,变硬,失去了血管壁的弹性。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受到患者年龄、血压、糖尿病、尿酸指标等影响[5-6]。眼底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血管疾病,周身的血管出现衰老,眼底动脉微血管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出现狭窄和堵塞,冠状动脉功能出现改变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引发的心脏病,临床称为冠心病[7-8]。在以往的调查资料中,体循环的大型弹力型动脉颈部血管出现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颈部动脉狭窄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眼底动脉硬化能够有效的预测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9]。
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有6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中度狭窄有63.3%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重度狭窄有5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40%;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4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23.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60%;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52.6%;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76.5%。
综上所述,眼底动脉硬化应该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眼底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预测,眼底检查成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方法,也是筛选冠状动脉的方法,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幸洪.眼底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筛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4):14-15.
[2]刘文舟.眼底视网膜作为最佳窗口对全身微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预测[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4):381-384.
[3]郭晓彬,李群.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07-210.
[4]李世敬,华琦,王德昭等.幽门螺杆菌和眼底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4):491-494.
[5]刘巧萍.幽门螺杆菌和眼底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12):2945-2946.
[6]赵香梅,孙挥宇,赵红心等.艾滋病患者未干预前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98-300.
[7]罗晶晶,衷弘熙,刘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1):1137-1139.
[8]王竞男,曹利民,李红琴等.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7):545-548.
[9]胡春燕.老年人高血压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6):77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