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5-15 03:04林晋生黄惠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概率

林晋生 黄惠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000)

近几年来,高血压发病概率逐渐增高,与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糖化血红蛋白属于糖化产物,此指标可直接反映出糖代谢情况[1-2]。相比单纯高血压患者而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临床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针对高血压患者明确糖代谢异常情况,有利于临床实施相关预防措施,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予以糖化血红蛋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的高血压患者(5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50例非高血压患者。

对照组:年龄平均(58.49±3.22)岁,最大 70 岁,最小 50岁,男女比 27:23。

观察组:年龄平均(59.20±3.43)岁,最大 71 岁,最小 52 岁,男女比 29:21,病程(3.89±0.45)年。

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以舒张压高于90mmHg以及(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判定;年龄≥50岁;观察组出现高血压前无糖尿病史;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应激性血压增高者;继发性高血压;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合并冠心病、外周大血管畸形、贫血等疾病者;精神异常或意识不清者;其他系统或脏器严重疾病者。

两组上述资料比对差别微弱,P>0.05。

1.2 方 法

两组均实施生化指标检测,取空腹静脉血两毫升,使用高压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保持十二小时禁食,并采集清晨静脉血,之后予以葡萄糖75g口服,将其置于300毫升水中食用,确保五分钟之内饮用完,两小时后再次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检测结果,分析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软件对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检测结果),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概率),高度对比价值表示为两者之间P<0.05。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检测情况对比

在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分别为(6.89±0.43)%、(8.30±0.91)μU/ml,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如下(表 1)。

2.2 两组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可知,54例观察组中,糖化血红蛋白>6%共40例,所占比例为74.07%,≤6%者14例,概率为 25.93%。

在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情况方面,糖化血红蛋白>6%者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概率分别为52.50%、67.50%,显然高于≤6%者,P<0.05,如下(表 2)。

表1 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s)

表1 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s)

?

表2 对比两组冠心病及糖尿病发生概率[n(%)]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常见疾病,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常会合并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等多种疾病,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高低不仅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存在相关性,还与大血管病变有直接关系,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可大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发生风险,此物质含量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流动性减小、黏度增大,且变形能力可见显著降低,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会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离解速度,增加红细胞氧亲和力,促使磷酸甘油酸含量减少,进一步造成组织缺氧。糖化血红蛋白的持续增高,可导致机体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加剧蛋白质氧化及糖基化,而相关生理过程的终末产物又会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糖持续高水平可损伤内皮,导致内皮素释放增加,影响血管舒缩能力,促使前列环素以及一氧化氮释放量减少,同时,葡萄糖还具有一定直接毒性作用,可减少内皮细胞复制,影响其修复能力,损伤内皮细胞,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另一方面而言,高血糖还可导致血压增高,这与内皮功能受损有直接关系,一氧化碳被糖基化终末产物消耗,而血管扩张机制(依赖一氧化氮)也受到一定影响,这直接导致血管张力改变,血压增高。胰岛素对于肾小管生理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可增加其水、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另外,还能够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经儿茶酚胺,收缩外周血管,引起血压异常增高。

实际过程中,高血压患者通常可见糖代谢紊乱,予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其结果受放置时间、室温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不需要于固定时间采集血液,操作更为方便,且可避免多次血液采集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此指标敏感性较高,早有研究证实,当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均处于正常范围时,糖化血红蛋白可见异常增高,这也表明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且相比常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预测更为敏感。在病理基础方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疾病,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年龄越高,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概率越大,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百分之一,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随之增高百分之一十一,这可能是因为血管重构与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出现心肌梗死、高血脂等疾病概率也可见显著增高,且冠状动脉多出现严重弥漫性等病变,显然,糖化血红蛋白属于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子[3-4]。

此次结果中,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分别为(6.89±0.43)%、(8.30±0.91)μU/ml,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显然,相比正常人群,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程度更大。54例观察组中,74.07%糖化血红蛋白>6%,25.93%≤6%,在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情况方面,糖化血红蛋白>6%者冠心病、糖尿病发生概率分别为 52.50%、67.50%,显然高于≤6%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预测疾病发展,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杨历新,连新龙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1672-1673.

[2] 金婕,金岩,韩锐等.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32-35.

[3] 郑雪芹,杨志彩,王树玲等.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91-2693.

[4] 邹永伟,邹华伟,牟春平等.糖化血红蛋白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560-562.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采血为何要空腹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