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华
2004年毕业至今,摸爬滚打在幼教工作已11年。记得当时“研究生”进幼儿园还很稀有,所以领导当时直接就叫我“研究生”,完全不记得我的本名。当时的自己身在幼儿园确实感觉自己很另类,对自己的处境感觉很尴尬,不懂得如何走进这个群体,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融为一体,更不懂得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在幼儿园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走进走进教师,与教师在一起
刚上班的时候,由于家在外地,所以我很“荣幸”地住进幼儿园的宿舍,与家在郊区的老师们、外地的几个保育员开始了朝夕相处的时光。下班后,我们一起聊天,一起逛超市,一起去幼儿园门口吃小吃,一起谈论女生的私密事,原有的忐忑没有了,担忧的相处问题不存在了,大家亲切地称呼我为“姐姐”。这段经历让我与老师们从生活到工作快速相识,并在日常的亲密相处中建立起很好的同事兼朋友关系。虽然学历不同,但是在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人都是非常智慧的,他们年轻的体魄、青春的活力、开朗的性格、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人交往时的小技巧和小策略都让我非常钦佩,也让内向的我变得开朗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这个群体,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为了让我增加实践经验,园领导安排我到班级当老师,向优秀的老班长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每日近距离与教师、幼儿一起生活,迅速拉近了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真正感受到了作为幼儿教师的不易,感受到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不同,感受到幼儿一日吃喝拉撒的琐碎,更感受到其中的责任以及幼儿对智慧而专业教育者的渴求。
读懂开展实操性强的研究,说接地气的话
作为研究生,承担幼儿园开展的科研活动自然是义不容辞的,所以上班之后我很快成为幼儿园科研室的一员,参与指导课题研究,帮助整理教科研成果,并全力以自己的所学,来证明自己的“研究生”身份。很快我们的课题结完了,我自信满满,里面理论充足,逻辑严密。但是,我们精心撰写的课题材料却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掌声”,老师们听完科研室慷慨激昂的汇报后“不得其解”。专家在现场反馈中指出,幼儿园的研究不接地气,过于“学院派”“可操作性不强”,这样的研究成果不是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因为教师们根本看不懂也不爱看。看着厚厚的研究成果,耳边回想着各方面的反馈,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件事告诉我,其实我还没有真正读懂教师、读懂幼儿、读懂幼儿园,我更没有了解到真正一线的幼儿园研究的现实与实践意义,我整理的研究成果只是建立在文献和理论之上的,而不是真正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意识到这些后,我开始重新思考幼儿园研究的真谛,重新整理课题材料,一切推倒重来。破茧重生的过程很痛苦,但不破不立。我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请老师反馈,一次次地思考成果的具体操作性、可行性,最终重新形成了研究成果,并广获赞誉。这次事件后,“学院派”的毛病再没有犯过,源于班级、在班级中进行、回归于班级的研究真正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中。
转变变指导为倾听与服务
组织教科研活动是我们科研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为了让教师通过教科研获得提升,每一次教科研活动我都精心准备,力图给教师很多很多,并显示出自己的“学识渊博”。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的一厢情愿出现了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貌似身在现场,其实精神并不跟随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当我指出一位教师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时,她很不客气地给予我回击:“你所说的都是空的东西,你根本不了解我们老师真正的实践与想法。”这是我组织活动以来面对教师集体最难堪的一次,至今记忆犹新,我没有想到老师竟然会如此不客气地说话。但是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我还是很快平静下来了,对这位老师说:“请你说说你的想法。”没想到这位教师说了很多很多,而站在他的角度想的确有道理,这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这件事后,我开始学着调整组织教科研活动的方式,即我不再提前准备研讨内容,不再是以指导者的身份从上而下地灌输,而是提前准备学习材料做好服务,并了解教师的研究意愿,活动中也是请老师们充分表达,而我只是倾听,在倾听中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并适时地通过质疑与提问启发教师深入全面地思考。这种转变真正将教研主体还给了教师,也实现了我自身的角色转变。
贯通把每项工作都当作研究课题来做
幼儿园工作千头万绪,一人身兼数职是常事,所以很多时候,虽然我们在做着科研的工作,但同时需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以往我对此很排斥,认为这些事情耽误了自己,影响了自己对专业的探索,并为此而苦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发现,其实幼儿园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进行教科研才是研究,其他的就不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工作、去做每一件事情,这样不仅自己的困惑没有了,也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很多“兼职”工作,更有利于自身的“研究”。比如每天的行政查班转班就是一件很常规、也很“浪费”精力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如何做出特色,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选择将行政查班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并与行政团队一起以“班级问题诊断”为切入点,以后勤干部团队为核心成员,以“班级半日工作”为抓手,确立了“通过班级诊断提升干部团队教学领导力的研究”。基于此研究思路,行政小组一起改变了过去在办公室办公的方式,将每周一定为集体下班诊断时间,一起制定班级半日活动诊断记录表,一起进行班级半日活动蹲点观摩,一起诊断班级半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起制定干预策略等,以研究的思路开展管理,创新管理思路与做法。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班级诊断研究,不仅改变了过去关在办公室里研究问题的工作方式,更真正有效地帮助班级提高了质量,实现了幼儿园全面保教质量的提高。不仅如此,在此研究思想引领下,我们以研究的方式开展伙委会,使得伙委会更立足于现实膳食方面存在的真问题,指向问题解决,有效提高了伙委会工作的实效性。
走进、读懂、转变、贯通,这八个字概括了我入职幼儿园以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形成了我专业道路上的关键节点,串联支撑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学校研究室刚走进幼儿园时的无奈与失落,担心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无法获得自己专业的发展,感叹自己技能技巧方面不如其他老師而造成“眼高手低”的矛盾状态等,到踏下心来,走进孩子,走进教师群体,和他们融为一体,努力用自己专业的教育智慧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实践不仅不会让我们变得“不专业”,反而能激发出我们更大的研究热情。在幼儿园的十多年,我没有感到自己专业的退步,反而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到了幼儿园中,成为幼教一线的重要成员,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说明我们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虽然研究生的专长在研究,但是幼儿园并非纯粹的研究机构,幼儿园的工作实践性非常强,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一日环节的组织、对幼儿生活的照顾、与家长的沟通、环境的创设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个性强的幼儿如何教育?一日生活如何组织才能更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班级教师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照顾到所有的幼儿……无数个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如果研究生教师们能够发挥专长,我们一定能从幼儿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自由驰骋于理论与实践的园地中,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优秀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