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鑫
摘要:移动学习已经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未来更是难以想象其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目前,市面上针对移动学习开发商们已经开发出了不少APP和学习网站。本文通过对Andriod和IOS两大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引出基于这两大系统所运行的手机、平板电脑在进行移动学习时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分析对未来移动学习课程的发展做一简单展望。
关键词:移动学习;Andriod系统;IOS系统;手机;平板电脑
一、绪论
(一)移动学习简介
1.提出背景及其定义
移动学习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根据人类现实生活需要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终端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手持终端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使疲于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可以较为便利地及时为自己“充电”以应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对我们能力的要求。
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在这里为大家提供的是在综合前面学者的思想基础上,Alexzander Dye等人在题为《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中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2.移动学习的环境支持及其特点
移动学习的产生主要依托于四个方面:首先是要依托于发展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才会有我们才能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其次就是处于无限网络环境或充足的移动网络环境中,只有处于稳定的网络环境下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不会中断,具有持续性;然后需要有移动学习终端的支持,就是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手机和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资源在这些设备上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方便我们的学习;最后就是移动学习服务器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是学习资源的故障有时则是设备的故障,这就需要学校服务器来为我们解决一些困难。所以说要想进行比较顺利地移动学习我们就要尽量保证学习在这四个环境下所进行。
移动学习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它不需要有多么严格的环境和条件,只要有网络,有终端就可以学习;第二个就是有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不论身份差别,只要想学习随时都可以补充自己想学习的知识。这两点便是我认为最独特的地方。
3.移动学习的基本方法
目前所实施的移动学习方法有三种:第一是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其形式主要是通过短消息传递文本和语言信息。一方面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短消息分享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讨论。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进行交互。学习者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互联网教学服务器发送短消息,教学服务器将用户的短信息接受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员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第二种是基于链接浏览的移动学习,该方式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实施学习,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完成浏览、查询等实时行为,体验相当于普通互联网用户,基于链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的优点在可以传输文本。语言已经图像等信息;第三种是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各个高校现都建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生便可利用校内资源来学习其它学校的开放课程,其学习过程更方便、且具有网络安全性的保障。
(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
1.资源开发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使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能使学习者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所以,在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都会根据学习者注意力能够集中的那几分钟来设计学习资源。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持久度和学习能力,我们都比较喜欢获得一些现成的资源,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移动学习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针对这一问题,一般在移动学习的课程时间都会被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2.学习工具选择
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能选择的学习工具有很多。本文只挑选了学习者最使用率最高的移动设备即手机和电脑这两类学习终端进行比较分析。当然,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出现更先进、更高端的移动学习设备。
二、Anriod系统和IOS系统的比较
(一)Anriod系统简介
Android 是 Google 公司在 2007 年 11 月推出的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基于 Linux 平台的开源移动操作系统平台。Android字面含义为“机器人”,根据Anriod官方网站所提供的Andriod系统结构包含四个层面:
1.应用程序
每次 Android 新版本发布,都会一起發布 Android 系统中的核心应用程序包。这些程序都是使用 Java 语言开发实现,用于提供移动操作系统基本功能。这些核心应用程序包括桌面、通讯录、浏览器、日历、地图、SMS 短消息程序等等。开发者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来替换 Android 系统提供的核心应用程序。
2.应用程序框架
应用程序框架用于向核心应用程序提供 API 接口,开发者可以发布应用程序的功能模块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系统运行库
Android 系统运行库,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服务,这些库可以被Android 系统中不同的组件使用。Android 系统运行库主要核心库有系统C库和系统媒体库。
4.系统内核
Android 系统基于 Linux 内核,但 Android 系统移除 GUN/Linux 支持的很多功能,例如 Alas、Cairo、Pang 和 Glibc等,并且还引进了一些功能取代 GUN/Linux 中的功能,例如以Skia取代Cairo。Android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包括 Security(安全)、Memory Management(存储器管理)、Driver Model(驱动程序模型)和 Process Management(程序管理)等。
(二)IOS系统简介
IOS是由著名的美国苹果公司为其移动智能产品开发的一款先进的移动操作系统,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PW2。IOS在2007年开始发布,最初是给IPhone智能手机设计使用的,后来陆续被用到ipod touch (苹果多媒体播放设备)、ipad (苹果平板电脑)及Apple TV(苹果电视)等产品上的应用。IOS系统结构同样包含四个方面:
1.Core Os层
核心操作系统层:这是IOS系统架构最下面的一层,构成了IOS系统的内核环境。该层包含其他IOS技术所需要的底层特性,如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线语、网络、进程间通信等。该层可直接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用户应用程序不需要与这一层打交道,除非上层的框架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2.Core Services层
核心服务层:该层提供了其他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的基础系统服务,即使开发者不直接使用这些服务,应用程序的运行还是要依赖与它们。这些基础系统服务包括:自动引用计数、全局中央调度、SQlite 数据库支持、XML支持等。
3.Media层
媒体层:该层提供了众多与多媒体操作相关的接口,可以让开发者在应用程序中使用各种媒体文件、进行音频与视频的录制、图形的绘制,以及制作基础的动画效果,实现移动设备上极致的多媒体体验。
4.Cocoa Touch层
该层是可触摸层,包含了开发者创建IOS应用程序关键的框架,定义了基本的应用程序结构,以及触摸输入、多任务处理、消息推送等高层次系统服务。该层中的UKit是IOS应用程序都要用到的框架,定义了一系列用户界面层使用的类和方法,提供了创建可触摸的用户界面、屏幕绘制等功能,并负责用户在IOS设备上的触摸交互处理。
(三)Anriod系统和IOS系统的比较
通过表1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Anriod系统的应用没有较多的限制,同时其也包含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IOS系统虽然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到专门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以及软件兼容性不高,但其安全性能较高。国内使用率较高的还是属于Anriod系统。在学习者选择使用系统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移动学习终端的比较
对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比较可以从表2五个方面进行:
四、移动学习资源的比较
目前,我国移动学习资源的载体可分为专业APP软件和大型开放网络学习平台。二者都可以提供学习资源,根据本人的学习经验来看各高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的基本上都使用的是大型开放网络学习平台这一载体,该载体可以含有大量优质、名师的系列课程,但一般都属于学校按学分强制安排学生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学习的情况很少。而专业APP,例如Q学友APP,其主要针对的是各个中高职院校和社会学习者,其提供的是某一高校的课程,可以私人定制,也可以进行实时沟通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从国内教育的APP软件来看,只要是以儿童教育为主,虽然有这两个优质的载体,但是其使用率还有待提高,自我主动建构学习对于当代学习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真正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移动学习接下来需要深刻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所提供的不论是网站还是APP软件其所进行的游戏化学习,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片段化的学习内容设计,便于利用零散时间,增加学习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很多应用重复设计,内容几无差别,且缺乏学习者视角,不考虑学习者的心里特点,深知有的课程设计和制作粗糙。在移动学习以后的发展中,这些都是需要开发者进一步去思考和完善的部分。
五、移动学习的发展展望
现今学习市场上有大量的优质移动学习资源,也有不少学生和社会人士逐渐加入这个便捷的学习方式之中,不得不说移动学习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建构终身学习理念的实施。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VR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应用,未来也许移动学习也可以通过VR技术为学习者展现出更生动、更形象的学习课程,这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研究。希望,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对移动学习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董萍.Android平台下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2017(3):52-60.
[2]侯妍.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7.
[3]李小康.基于Android的手持终端学习系统[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4]姚昱旻.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终端平台的开发与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